浅析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女性参政现状

2015-02-25 07:20:27李宁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政广域议员

李宁

浅析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女性参政现状

李宁

以女性社会角色理论的视角来分析韩国女性总统执政以来其国内女性的参政变化情况,可以看到,韩国女性参政的“玻璃门”正在被逐步打开,但量的增长还未引起质的变化,社会文化对女性参政的接纳度、女性自身政治参与意识和性别比例制度等方面长久以来的负面作用依然是影响女性参政的最大障碍。随着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及政治改革的持续推进,韩国女性参政的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韩国女性;女性参政;社会文化;政治意识;配额制度

韩国是以尊崇儒家思想为荣的传统国家,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认知在当今经济发达的韩国依然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一直以来,韩国女性婚后的主要社会活动基本局限在子女学校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有限的范围内。近年来随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走出家门,在学校毕业甚至婚后依然选择就业。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韩国女性就业率呈现一路上升的情况[1],随之女性政治参与度也呈现逐年小幅增长趋势。女性参政者年轻化、高学历化、平民化的趋势明显。这些现象表明,女性经济能力的增长及越来越开放的社会接受度激励着女性更多地去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同时,韩国社会的传统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对女性自身的反馈形成了韩国女性参政路上关闭着的“玻璃门”。

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朴槿惠当选后,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女性总统的出现,意味着在传统儒家文化盛行的韩国女性参政水平得到了极大发展,女性参政比例将很快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但仔细研究新总统上任这段时间以来韩国地方议会选举、地方自治团体长选举等政治活动后,笔者认为,韩国女性参政比例仍旧保持着持续但却缓慢的发展态势,且这种量的发展还远未能达到引起质的变化的程度,韩国女性参政路上的“玻璃门”打开得依然十分缓慢。

女性社会角色理论是女性主义微观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角色理论原为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后为女性主义者所借用,形成女性社会角色理论。这一理论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该理论认为,这两种社会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女性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迁机会,知识女性发展自身事业的动力下降。在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社会中,社会文化中的两大支柱——家长制集体主义和权威主义[2],要求女性温顺、服从,依附于男性,建构了女性应在家庭中扮演贤妻良母、在职业中不突出自己个性的社会依附角色认知。这种社会认知阻碍了韩国女性获得社会平等地位的机会,减缓了女性参政进程的发展。本文将运用女性社会角色理论的视角,通过对近期刚刚结束不久的韩国地方选举的分析,考察朴槿惠总统执政以来韩国女性参政情况变化,并解读其变化原因。

一、韩国妇女运动及女性参政历程

政治是人类计划和决定自身生活的行为,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和作用,是衡量其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2]本文中的女性参政,或者说女性政治参与,是指提高女性的政治意识、社会意识、历史意识,培养女性政治家,使女性获得进入议会内阁以及行政各部门的权利。[3]所以文中的考察对象主要为韩国国家议会、地方议会中的女性候选人及当选者。

在韩国,女性参政的发展是与其妇女运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欧美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影响,韩国左派知识分子女性开始翻译和介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理论,努力改变韩国女性的意识认知。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女大学生等也受到较大鼓舞,故而积极参与到妇女运动中去。70年代的女工运动的斗争性非常具有代表性,受到瞩目。女工在推动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却因为性别而受到当时政府、企业和父权制家庭结构的歧视,为了改善自身的工作、生活条件,她们组织运动,争取权益。进入80年代,韩国妇女运动得到长足发展,很多左派妇女团体在这一时期创立,如“光州民众抗争”、“女性平友会”、“韩国女性学会”等。80年代后期,妇女团体出现联合的趋势,成立了较大的妇女组织——“韩国妇女团体联合”①,实现了妇女运动的大众化、全国化和联合化。[4]20990年代,韩国的妇女运动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国际、国内环境同时发生极大变化的情况下,韩国妇女运动中的政治性弱化,运动重心放在了改变社会传统上面。同时韩国女性的参政活动开始逐渐地活跃起来。妇女运动通过修改选举法、举行议政监督等活动,强化了女性政治力量。这一时期成立的韩国女性政治文化研究所(1989年成立)和韩国女性政治研究所(1990年成立),既是韩国女性参政力量强化的体现,又为扩大女性参政、培养女性政治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各种新的女性议题的出现及妇女运动手段的多元化[5],韩国妇女运动呈现强大的社会影响力。2005年,在妇女团体努力下,韩国废除了户主制,这成为在韩国家庭和社会中实现两性平等的重要基础。[6]这期间韩国妇女运动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其不断发展。

韩国女性参政的发展,与其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相似的轨迹。以韩国国会议员为例,在韩国,国会议员任期4年,其选举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各地方选区的居民直接选举,二是按照比例代表制度由政党推荐(按照比例代表制度规定,其推荐女性议员人数不得低于30%)。韩国女性议员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48年制宪议会时当选的第一位女性议员任永信女士,这位传奇女性作为韩国第一位女性国会议员,创立了大韩女子国民党,设立了中央女子大学,并曾担任商工部长官。但这样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只是凤毛麟角,一直到1967年的第7届国会议员选举,韩国女性国会议员每届没有超过3名,女性议员所占比率最高为1.49%。女性参政处于萌芽状态。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女性参政人数有突破性增加,1973年的第9届国会中,女性议员达到12名,占议员总数的5.48%,是新世纪之前的最高峰。进入新世纪,韩国经济遭遇危机,经济的不景气促使女性走出家庭,在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的同时,增强了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伴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韩国女性的参政意识、社会对其接纳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推进女性参政,2002年韩国政党法要求韩国朝野政党要在由政党推荐的比例代表名额中义务推荐50%以上的女性广域议员,义务推荐30%以上的女性基础议员,以此鼓励女性参与选举。所以第17届(2004年)、18届(2008年)、19届(2012年)议会女性议员的比例大幅增加,连续出现两位数占比情况。通过图1对韩国历届国会女性议员所占比率的分析可以看出,韩国的女性参政从开始以来,一直以一种缓慢的速度持续向前发展着。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21世纪初有两次起伏式发展,70年代受当时妇女运动的推动,但起伏较小,而从21世纪开始,女性参政比例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在第19届时,有小幅度回落。从女性国会议员的绝对数量上看,韩国女性参政程度可谓非常之低,即使在第17、18、19届国会,其女性议员(17届39名,18届42名,19 届47名)的绝对数量也不尽如人意。

图1 历届韩国国会女性议员所占比率资料来源:根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数据制作①参见:http://www.nec.go.kr/portal/main.do,2014-06-24。图2、图3、表1同此。

二、朴槿惠执政以来女性参政情况——以第六届韩国地方选举为例

韩国女性参政在2012年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情况。这一年,代表韩国保守势力的朴槿惠,作为韩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总统,成为韩国女性参政的丰碑。世界舆论纷纷认为,一位女性总统的诞生,将带动传统儒家思想盛行的韩国,向着社会开放、两性平等的方向大跃进。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以往韩国作为具有传统思想的国家,女性参政的名声并不怎么好。联合国发起的女权指数(Gender Empowerment Measure,简称GEM)②该指数把女性的社会参与程度用指标的形式反映出来。是评价各国女性参政议政的重要依据。从GEM排行榜来看,韩国排名一直靠后,即使在朴槿惠当选的2012年的排名中,韩国在世界135个国家中居108位,与其世界第10位的经济排名特别不相称。[7]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朴槿惠执政后韩国最重要的一项全国性政治活动——韩国地方选举中韩国女性的参与和当选数据,来更加清晰地了解韩国女性参政的现实情况。

韩国地方选举作为韩国最大的全国性政治舞台,从选举基础议会议员到广域自治团体长③韩国地方选举包括选举广域市道议会议员(广域议会议员)和区市郡议会议员(基础议会议员),可以看作直辖市、省议会议员和省下面的市区县议会议员;同时还选举广域市道自治团体长(知事)和区市郡自治团体长。,每一届都推出了众多的政治新人与重量级人物,是韩国政治的基础,也是各政治力量间较量的舞台,更是培养女性政治家的广阔土壤。在近期刚结束的第6届(2014年)“6.4”地方选举中,广域议会议员的女性候选人为359名,占广域议会议员候选总人数的18.4%;基础议会议员的女性候选人为1428名,占基础议会议员候选人总数的23.3%;最终当选的广域议会议员中,女性为113名,占总数的14.3%;当选的基础议会议员中,女性为732名,占总数的25.3%;全部3952名当选者中,女性为854名,占21.6%,比第5届(2010年)18.7%的比例有稳步增加。通过以上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韩国女性参政的总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同时当选女性的增加也说明,韩国女性参政能力在逐步增强。通过图2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女性候选人的参与比例,还是最终女性当选者的比例,都随时间发展基本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韩国女性参政的广度和深度都同时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女性议员所占比率相对来说还处在较低的位置,即使是在创纪录的第6届(2014年)基础议员女性当选比率也没有超过总数的1/4,且女性当选者的增加幅度低于女性候选者的增加幅度,说明女性候选者在选举过程中面对的竞争还是较为激烈的,且选举过程中的淘汰率也较高。

图2 韩国女性地方议员所占比率(第4、5、6届)资料来源:根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数据制作

在对地方选举中女性议员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后,接下来分析地方女性议员参政路径的具体情况。通过图3可以看到,在韩国地方选举中,无论是广域议会议员,还是基础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女性议员所占比率与通过政党按比例配额推荐产生的女性议员所占比率相差悬殊。例如,在第6届(2014年)地方选举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广域议会女性议员比率为8.2%,基础议会议员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女性议员比率为14.6%,而经政党推荐当选的广域议会女性议员比率为65.5%,基础议会女性议员甚至达到95.8%。这一方面说明政党的按比例配额推荐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韩国女性参政,是较为成功且重要的制度;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到,这种主要通过党内配额而非一般选民直接选举所得到的女性参政机会,反映了韩国普通选民对于女性参政的接受程度还很有限,特别是在首都圈和釜山以外的地区,传统观念还比较浓厚,对于女性参政依然还持固有的反对态度,所以女性当选比例较低。而比例配额推荐制度在帮助增加女性参政数量的同时,也使女性参政者对其产生依赖,降低了其积极参加选举过程的动力。

图3 地方女性议员直选与按比例推荐情况对比资料来源:根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数据制作。

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例证,根据选举之后的统计(见表1),广域自治团体长已经连续5届没有女性当选,基础自治团体长则连续保持低位比率。①在韩国,特别市、直辖市和道的自治团体被称为广域自治团体,市、郡、区的自治团体被称为基础自治团体,其长官称为长,根据宪法选举出的地方长官享有中央政府所赋予的职能:管理公共财产和设施的职能、评估和征收地方税和费用的职能、向地方国民提供各种服务和物品的职能、管理各种行政事务的职能。每个地方政府下设教育委员会,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教育文化事务。这在本次地方选举中引起了韩国社会的关注。虽然基础自治团体长所占比率持续有所增长,但这样的结果还是让那些对此次地方选举寄予很大希望的女性参政者觉得无可奈何。这样的结果也再次说明,韩国选民对于选举女性作为自己的行政长官仍有难以接受的情绪,同时他们对于女性的行政能力持怀疑态度。

综上所述,在韩国地方选举中,无论是候选人还是当选者,女性参政的绝对数量都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且当选率与历届相比也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但相对于男性当选者的数量,女性的绝对数还处于相当低水平的状态。相对女性候选者的比率,女性当选率有一定程度的缩小,说明即使女性当选者人数较少也仍存在激烈的竞争。在女性当选者中,依然存在主要依赖政党内部推荐的倾向,通过一般选民直选成功的比率还处在较低位置。而韩国女性在选举担任如广域自治团体长或基础自治团体长这类直接政务管理类职务时的弱势还是显而易见的。

三、阻碍韩国女性参政的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韩国女性参政经过多年发展虽保持持续进步的态势,但其政治地位依然非常有限。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表1 地方自治团体长中的女性所占比率

1.传统的思想与社会文化对女性参政的接纳度低。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男性与女性有着天然的社会分工,女性应该成为家庭角色中的主导者,应该处于父权、夫权之下。在韩国,这种父权与夫权的权威性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在首都以外的地方更加明显。他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男性尊严的体现,女性的所谓“抛头露面”行为应该遭到排斥。而且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性从事政治能力不足。在一项针对“女性候选人竞选失败原因”的调查①此项调查为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内部研究报告。参见:http://www.nec.go.kr/portal/bbs/view/B0000235/11638.do?menuNo=200182,2015-03-16.中,韩国民众认为其失败的最大原因竟然是:女性与政党文化不协调。究其“不协调”的原因,男性主要认为女性候选人的资质不足,女性则认为在资金方面女性存在劣势。由此可见男性群体对女性参政的排斥。在韩国的社会文化中,人们对男性与女性的关注点不同。长期以来男性主导政治,所以习惯上人们觉得男性从事政治活动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女性参政者的关注则浮于表面,例如,女议员每年美容费用的新闻可以成为报纸头条,带动几天的讨论热潮。在这种传统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压迫下,女性参政者一方面要学习男性社会的活动规则,另一方面要承受带有排斥性的社会环境,同时还要承担女性家庭责任。这种社会角色的冲突使女性要想在政治上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

2.女性自身的政治参与意识薄弱。政治社会化理论认为,女性的低政治化是受到以家庭为主的社会角色影响的结果。[8]而女性社会角色理论认为,女性所特有的天然的母性和对家庭的重视,加之传统社会分工的影响,使其自然而然地将关注重心放在家庭、子女身上,在家庭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冲突时,这种以家庭为主的角色认知制约并阻碍了女性的发展,降低了提高女性政治意识的机会。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今的韩国,鉴于经济原因,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同男性一起外出工作。对工作的责任与对家庭的责任分散了女性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9]这些加重的负担使女性更少关心政治,即使关注也多是从轻松娱乐的角度被动参与政治。这种主观上的政治漠视不但减弱了自身的政治参与意识,同时加重了社会文化中对女性参政的抵触情绪,从而更加不利于女性的政治参与。

3.配额选举制度存在缺陷。虽然在此次地方选举以及历次的地方选举、国会议员选举中,政党按比例配额推荐制度为女性参政提供了很大帮助[10],但其存在的缺陷不可忽视。首先,这种按比例推荐的配额制度虽然被纳入政党法中,但只作为建议性政策,缺乏法律条款保护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各政党在执行过程中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会产生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其次,这种选举制度一方面让政治资源不足的女性与政治资源相对丰厚的男性直接竞争,使女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将配额权力放在政党手中,由政党根据自身利益分配,这对于普通女性的参政道路而言,可谓困难重重。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项制度并非因为女性参政的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推动形成,而是一种制度先行,以制度带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由于缺少向前推动的积累,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反弹性,不仅使女性参政者产生依赖心理,减弱参与的动力,也会误导选民对女性参政者的认知,否定、忽视、弱化女性参政者的政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自身的政治觉醒与政治意识发展。

4.选举文化存在弊端。在韩国,社会联系主要依靠血缘、同门及姓氏维系。相同血缘的家族关系,曾经同在一所学校的同学、前后辈、师生关系,以及出生于相同地方的同姓关系,这三者作为主要的社会联系手段,在韩国的选举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选举期间,候选人到自家祖先出生的地方、曾经读书的学校、出生地所在的道、市郡县拉票的事情不胜枚举。在韩国,总统竞选时出现候选人出生地超过90%的高投票率现象都是非常正常和容易理解的。而这样的选举文化对女性候选者在选举时易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传统的婚姻习俗,出嫁的女性在婚后同本族、本地的关系会淡化许多,除了同一学校的同门关系外,结了婚的女性对于血缘和姓氏关系的维护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所以这种选举文化对女性参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四、结语

韩国女性总统朴槿惠执政以来,女性参政的状况并没有迎来如舆论预期的风光。女性总统的出现,没有改变韩国固有的社会、政治文化氛围,也没有推出有利于女性参政的新政策,韩国女性参政依然以缓慢渐进的路径发展,没呈现出跃进的势头。但值得肯定的是,在韩国这样一个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盛行的国家里,女性参政水平在不断地向上发展,这是几代女性及女性政治家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特别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全球化、经济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韩国人的固有观念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人们开始逐步接受女性参政。有更多年轻女性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与热情,积极参与政治,促进国家的政治改革。同时,越来越多的韩国女性走出家门,开始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对于韩国女性也将如此,曾经紧闭在韩国女性参政之路上的“玻璃门”,正在逐渐被打开。

[1]王琴.高学历与低就业——韩国女性的职业困境[N].中国妇女报,2013-05-14.

[2]全信子.韩国女性参政的社会环境浅析[J].当代亚太,2007,(5).

[3]河暎爱.韩中女性参政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0,(6).

[4](韩)全憬玉,等.韩国女性政治社会史[M].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出版社,2006.

[5]崔鲜香.1970年以后韩国妇女运动的发展与变化[J].当代韩国,2010,(2).

[6]李永爱.韩国女性参与政府决策的现状及课题[J].当代韩国,2002,(1).

[7]韩国女性社会参与现状之观察分析[EB/OL].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信息网http://www.few.gov.cn/portal/html/xxzd/guowaixinxi/ 2013/0207/20546.html, 2013-02-07.

[8]王月倩.浅析韩国女性政治参与之现况[J].当代世界,2010,(3).

[9]张妍.现代韩国女性的社会地位[J].东北亚论坛,2001,(4).

[10]白永玉.韩国女性参政的现状极其广泛参政方案[J].当代韩国,2002,(1).

责任编辑:秦飞

Analysis of South Korea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 the Park Geun-hye Era

LI 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social role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uth Korean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ince its first woman President took office. This article finds, in South Korea, the glass ceilinglimiting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women has been gradually lowered, but change in quantity has not yet led to change in quality. Long- 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three sectors of social culture, women’s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systems and rules are still the biggest barriers to South Korean women toparticipate effectively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As women’s rol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and political reform is further carried forward, the level of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South Korea could be improved.

Korean women;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process; social culture; political awareness; quota system

10.13277/j.cnki.jcwu.2015.02.011

2014-11-15

C913.68

A

1007-3698(2015)02-0066-06

李 宁,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周边政策、朝鲜半岛。200233

猜你喜欢
参政广域议员
颜回之乐
广域雷达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碰撞:议员提议案与国民大数据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西夏研究(2016年1期)2016-07-19 10:09:11
基于免疫算法的高容错性广域保护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5年2期)2015-04-09 11:28:56
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综述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
基于完全调节法的广域阻尼鲁棒H2/H∞控制策略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扶持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
环球时报(2009-07-23)2009-07-23 19: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