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爱慧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随访
昌爱慧
目的 对部分早产儿进行出院后的营养管理随访指导,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产科的80例早产儿等分为两组,对照组指导门诊定期随访记录早产儿的身体发育生长状况,研究组除门诊随访记录外,根据早产儿不同时间段的生长情况进行营养指导。结果 出院后定期随访进行营养管理的早产儿,在体重、头围方面较对照组效果更好,与足月儿相比追赶性生长效果较满意。结论 早产儿由于生长发育尚未完善,产后的营养管理尤为重要。
早产儿;营养管理;随访
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少于37周,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早产儿出生后要尽可能的完成与足月儿的追赶性生长,营养缺乏会导致其身材矮小,发育不良,智力落后,心理疾患等[1]。通过研究我院部分早产儿的随访记录,比较营养管理的早产儿与其他早产儿的生长状况。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我院产科2014年6月~2014年12月出院并定期进行门诊随访的8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出生体重(2 000±500)g;纳入标准:(1)胎龄均小于37周。(2)均在2014年6月~2014年12月出生。(3)住院时间≥2周。(4)无代谢性疾病。(5)无先天性畸形。(6)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指导门诊定期随访记录早产儿的身体发育生长状况,研究组除门诊随访记录外,根据早产儿不同时间段的生长情况进行营养指导,强化营养管理。
1.2.1 门诊随访内容 建立专门的复诊记录卡,由专业儿童保健医师评价早产儿体格生长,检测心理行为发育和52项神经运动检查,并将各项指标及时准确记录在案。对于肌张力及心理行为轻度异常的早产儿,及时指导家属进行家庭训练;若出现明显异常者请专科医生进行治疗,督促患儿家属及时按要求进行复诊。
1.2.2营养管理内容(1)出院前,帮助家长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建立体重增长曲线图,教会家长正确配奶方法和适当增加奶量,明确母乳喂养、足月儿配方奶(TF)和早产儿配方奶(PDF)对早产儿的影响。(2)出院后营养指导。蛋白质的量要适当,避免使用量的不足影响生长发育,过量加重身体的负担。及时补充脂肪酸,促进脑部发育。注意饮食中维生素的补充,尤其是早产儿生后10天要添加维生素A,1个月、2个月注射维生素K,2岁内都要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以及铁剂、益生菌及低聚糖,钙磷的适宜比例,使用母乳强化剂等。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出院后3个月复诊,研究组早产儿体重平均(543 0±752)kg、头围平均(38.0±1.8)cm、身长平均(58.3±2.9)cm,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平均(4 810±655)kg、头围平均(36.8±1.4)cm、身长平均(54.7±2.7)cm,研究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较对照组更好,与足月儿相比追赶性生长效果较满意。通过后期的营养管理及随访,可以实现追赶性生长,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早产儿由于自身身体特点,在出生后早期蛋白质、能量摄入多数与期望值相比较均较低,而营养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力占45%。在出生后早期足够的能量供给,各种营养素的及时补充,可以有效的加快早产儿体质量的增长,实现追赶性生长。出生后前6个月是新生儿追赶生长的关键时期,最早出现的是头围追赶,然后是体质量,最后是身长[2]。弥补早产儿早期蛋白质、能量损失,可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因营养问题造成的身体智力缺陷。现阶段,早产儿的存活率较前有所提升,多数早产儿存在营养缺失与储备不足,出院时体重多在1 700~2 000 g,导致早产儿出生后的生长落后[3]。住院期间加强营养补充,出院后要继续进行院外强化,以便于达到追赶性生长所需的各项条件。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早期获取营养物质,提供免疫预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避免早产儿出现过敏性疾病或感染。母乳易于消化吸收,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早产儿免疫力、脑部及体格的发育。并且早产母乳中含有高出足月母乳1.5~2倍的ARA和DHA,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母乳喂养与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单纯的母乳喂养不能满足早产儿的生长需求,通过强化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的喂养,各种营养成分的及时补充,可以有效的为早产儿提供追赶生长所需的营养供给。相关资料表明[4],出生后采用TF喂养的早产儿与采用PDF喂养方式的早产儿存在差距,PDF组的早产儿体质量,生长发育状况优于TF组的早产儿。根据早产儿在出院时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出院时体重几乎正常的,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进行,体重较低的早产儿要及时补充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脂肪酸或强化母乳等措施,纠正早产儿体质,尽快追赶上正常足月儿的体格发育。
近年来,通过加强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有效改善了早产儿出院后的神经发育和骨骼发育状况,降低了未来发生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相关研究数据表明[5],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脑瘫指数均小于70,且再次住院率、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的情况降低。且甘油三酯、胰岛素、腰臀比、体质指数与18岁体重/出生体重的比值呈正相关。胎儿期和婴儿期的生长状况与青春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关联,但青春期的身体素质情况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关注青春期的相关因素同样重要。人文关怀理念的发展,为护理服务事业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6],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不仅可以使患者更加信赖医院,而且为改善医患关系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高了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和家属对医院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产儿由于生长发育尚未完善,产后的营养管理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早产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均有待提高。出院后规范的营养管理可以更好的为早产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物质,提高早产儿的健康状况。
[1]吕峻峰,施玉麒,黄云丽,等. 早产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状况随访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4,32(11):1034-1038.
[2]王巧玲.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指导[C]//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06,中国湖南长沙,2011:492-494.
[3]叶丽霞. 早产儿院外营养管理探讨[J]. 现代养生,2015(2):215-216.
[4]吴繁,崔其亮,张慧,等. 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3月龄体格生长的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 (9):814-818.
[5]王丹华,刘喜红,丁宗一.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868-870.
[6]石丹. 随访健康教育路径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3):137-138.
Nutritional Management and Follow-up of Preterm Children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CHANG Aihu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 China
Objective Preterm child nutrition on the part of management to guide post-discharge follow-up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remature children.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80 cases of premature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guidanced folllw-up record the conditions of premature physical development in outpatients service, the study group not only clinical follow-up conditions, but also given nutrition guide according to premature growth situation in difference times. Results Conduct regular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in preterm children nutrition management, weight, head circumference aspect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full-term children catch-up growth was better than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term children has not been perfect, postpartum nutrition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reterm children, Nutrient management, Follow-up
R72
A
1674-9308(2015)31-007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1.052
471000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