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红 黄立新 陶琼英 马修强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824)
不同养老模式老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
周建红 黄立新 陶琼英 马修强1(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824)
目的 比较养老院老人与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QOL)、社会支持、抑郁与孤独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212名社区空巢老人和160名养老院老人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养老院老人与社区老人在QOL(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差异显著(P<0.05)。两者在QOL(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对支持利用度、抑郁分值、孤独分值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社区空巢老人QOL与社会支持要好于入住养老院老人,应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及家庭应多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QOL。
养老机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抑郁;孤独
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健最主要的目标常常不是治愈疾病或延长生命,而是维持、改善生活质量(QOL)和生理功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一个重要内容是QOL评分〔1〕。目前国内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者各有其优点与不足。本研究比较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和社会支持。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采用现况调查方法,社区空巢老人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随机抽取4个社区空巢老人220名,年龄60~95岁,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2份(96.4%),纳入标准:有子女但不在家居住或无子女,子女探望平均间隔时间≥1 w;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语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养老院老人来自上海市嘉定区某一所养老院,普查养老院老人210名,年龄60~98岁。去除智障老人、老年痴呆等不符合研究标准者,共调查160名(76.2%)。
1.2 研究工具 ①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为全球应用最广的QOL测评工具,是一个多目的、简形式的健康调查量表,对生理和心理进行综合测量,SF-36中译本的信效度满意,被认为适用于我国〔2〕。SF-36量表包括36个问题,8个维度内容,每个维度设2~10项问题。8个维度内容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活力(VT)、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各领域得分越低表明健康状况越差,反之健康状况较好。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是由肖水源〔3〕在参考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于1986年设计,并于1990年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修订后的量表。该量表已在国内20多项研究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含有10个条目,包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量表中各条目相加即得总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度越好。③抑郁量表(GDS)〔4〕是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由于老年人躯体主诉多,许多老年人其躯体主诉在这个年龄阶段属于正常范围,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GDS能够更敏感地检查老年抑郁患者所特有的躯体症状。该量表共有30个条目,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0~10分为无抑郁症,11~20分为轻度,21~30分为中重度。④孤独量表采用的是Russell等〔5〕研制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UCLA-LS),它用于评价个体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主观孤独感,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1:从不;2:很少;3:有时;4:一直。总的分值范围为20~80分,分值越高表明孤独水平越高。⑤自编个人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体育锻炼状况等。
1.3 测查程序 对社区空巢老人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预约上门,对养老院老人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到养老院,然后当场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填写通过以自评和访谈方式完成,填写完毕当场对不合格问卷进行纠正。
1.4 数据处理 采用SAS9.2软件进行χ2检验、CMH检验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2.1 养老院老人、社区空巢老人人口学资料均衡性比较 养老院老人、社区空巢老人年龄、慢性病数目、有无配偶、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P<0.01),性别、有无子女、经济收入、医保、体育活动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 养老院老人与社区空巢老人QOL、社会支持等状况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控制年龄、慢性病数目、有无配偶、文化程度4个变量,分析养老院老人与社区老人的组间差异。养老院老人与社区老人QOL(PF、SF、RE)、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显著(P<0.01)。两者 QOL(RP、BP、GH、VT、MH)、对支持利用度、抑郁分值、孤独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表2)。
表1 养老院老人、社区空巢老人人口学资料均衡性比较
表2 养老院老人、社区空巢老人QOL、社会支持等状况比较(±s)
表2 养老院老人、社区空巢老人QOL、社会支持等状况比较(±s)
项目分值 养老院老人(n=160)社区老人(n=212) F值 P值PF 32.38±29.56 67.45±22.22 62.63 <0.01 RP 45.75±35.60 55.54±29.44 0.61 >0.05 BP 64.73±23.44 69.24±21.28 0.04 >0.05 GH 48.63±20.89 50.68±18.91 0.18 >0.05 VT 57.00±21.05 61.70±18.21 0.60 >0.05 SF 50.78±25.46 66.51±22.24 9.03 <0.01 RE 51.88±33.40 55.03±32.48 4.37 <0.05 MH 65.95±19.21 69.70±15.89 0.02 >0.05客观支持分 5.78±1.47 8.72±2.64 18.81 <0.01主观支持分 15.78±3.70 20.38±3.72 21.98 <0.01支持利用度 5.51±2.17 6.88±5.08 1.31 >0.05社会支持总分 27.08±5.99 35.53±7.64 18.68 <0.01抑郁分值 10.71±6.84 8.45±5.56 0.02 >0.05孤独分值42.03±10.24 37.36±9.63 0.34 >0.05
由于养老院入住老人往往年龄较高,有些虽然年龄不高但由于身体原因自理能力差需要人照顾,而家中儿女没时间照顾只能入住养老院,所以相对社区空巢老人而言其PF得分很低。此外,养老院老人由于脱离原有的生活环境,入住养老院后,养老机构为保证老人的安全,对老年人的行动有较多限制,与外面社会接触较少,故老人的SF较差。另外,养老院的生活相对单调,老人很少得到亲人、朋友的体贴照顾,故老人的RE较低些。近年来随着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家庭格局的改变,养老院也被越来越多的老人所接受,有些社区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平时也没空照顾,需自己承担家务,生病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故两者在其他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
社会支持是指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或)客观的影响力〔6〕。养老院老人来到养老院后脱离了原有的社交圈,与社会、他人之间的来往关系相对减少,有一种脱离社会的倾向,此外由于身体原因行动不便,较少出门,有些老人性格孤僻不愿与外人多交流,也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故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较低。国内也有研究指出〔7〕,机构老人的社会支持脆性显著高于居家老人,整体健康更差。前期研究发现〔8〕,养老院老人的孤独评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负相关,其获得的社会支持越低其孤独评分越高。所以,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老人心理的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抑郁症状是养老院较易发生的一种负性情绪,随着抑郁症状加重,QOL明显下降,尤其在心理健康维度上影响更明显〔9〕;而社区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也较高,影响因素复杂〔10〕。另外,孤独也是老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芬兰超过1/3(39.4%)的老年人有孤独感〔11〕。老年人孤独感对QOL有负向预测作用,孤独感与老年人QOL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呈负相关〔12〕。随着近年来随着养老机构功能的日渐完善、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受到老人及家属的欢迎,而养老院也往往存在一床难求、需长时间排队的普遍现象。
目前,社区家庭养老仍占很大优势,社会家庭因素是影响老年人QOL的重要因素〔13〕,目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已渐渐成为主导性家庭模式,养老模式不再是依靠子女养老这一单一模式,老人们对子女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而对社会的要求正在逐步增加,这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研究指出〔14〕,老年公寓老人的QOL要好于家庭老人,这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需要取长补短,应根据国情把两者相结合,发展社区养老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理想养老模式。
1 吴海云.浅谈老年人健康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257-60.
2 王素华,李立明,李 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1):4-8.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4 Chau J,Martin CR,Thompson DR,et al.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J〕.Psychol Health Med,2006;11(1):48-59.
5 Russell D,Peplau LA,Cutrona CE.The 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J〕.J Pers Soc Psychol,1980;39(3):472-80.
6 Maleeki CK,Demaray MK.Measuring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s social support scales〔J〕.Psychol School;2002;39(1):1-18.
7 张河川,岑晓钰.云南不同养老方式老人健康需求的对比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7):865-7.
8 周建红,马修强.上海市某养老机构老人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3):228-31.
9 陈丽华,廖晓春.养老院老年人抑郁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42-3.
10 贾长宽,廖春花,罗森亮,等.空巢老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6):61-2.
11 Routasalo PE,Savikko N,Tilvis RS,et al.Social contac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oneliness among aged people-a population-based study〔J〕.Gerontology,2006;52(3):181-7.
12 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76-7.
13 马丽娜,汤 哲,关 绍,等.社会家庭因素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9):1128-93.
14 刘 伟,于连科,杨守红.镇江市家庭养老与老年公寓养老生存质量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67-8.
R195
A
1005-9202(2015)09-251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5.09.096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0114071)
1 第二军医大学统计学教研室
周建红(1975-),女,硕士,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研究。
〔2013-12-14修回〕
(编辑 赵慧玲/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