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静,杨爱萍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几点建议
保 静,杨爱萍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笔者以所在学校升格高职院校为背景,提出中高职过渡过程中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及原因,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学校的顺利过渡起到帮助作用。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程结构
2012年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卫生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甘教厅函〔2012〕2号),开始筹建高职院校。2014年4月,经教育部备案(教发厅函〔2014〕50号),学校正式升格为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14年9月迎来了首批高职学子。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和基层教学管理者,在无比喜悦的同时也进行了思考。中高职衔接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目前我校在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我校如何顺利从中职学校过渡到高职学校?
笔者查阅大量中高职衔接模式相关资料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生源主要分为普高招生、五年一贯制和对口招生3种[1]。我院首批共招收1660名新生,其中普高招生900人,五年一贯制招生660人,对口招生100人。
普高招生是传统的高职招生模式,即面向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成绩划分数线定额录取。对口招生模式指一部分中职毕业生通过升学考试(考试形式上与普通招生考试一样,但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不同),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模式。五年一贯制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相对于普高招生模式来讲,即面向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成绩划分数线定额录取;第二种是相对于对口招生模式来讲,是通过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来实施的,学制一般为五年,多数采取“3+2”方式(前3年接受中职学校的管理和培训,后2年在高职学校接受高职教育),期间仅进行阶段性检测考试,学生不用参加升入高职的升学考试。我院首批五年一贯制新生是按第一种模式招生的。
根据甘肃省卫计委《2013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甘肃主要数据摘录分析,2013年我省每千人卫计人员数为4.33人,列全国第 25位;每千人注册护士为 1.44人,列全国第 27位。以上两个数据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2009—2012年甘肃省三级医院需要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中,本科生占36.7%,大专生占45.7%,中专生在三级医院就业空间小,只占所需人数的1.9%。二级医院以大专生为主要接收对象,需要人数占总体的54.1%。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省卫生技术人员缺口很大,但对于中职毕业护理人员的需求正在逐渐减少,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也使得中职学校升格成为关乎学校生存的大事。
高职学校生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是四大要素的衔接,即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人才素质结构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2]。 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职业教育中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中来。课程衔接是核心和落脚点,没有具体的课程衔接管理体制,其他都将成为空谈,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在中高职衔接中有着重要意义。
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必须将中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育体制等同时进行承接和渗透。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既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非重复教育),缓解就业压力并满足中职毕业生升学需要,又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使高职在中职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
为了找出现阶段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我校中职护理课程设置与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职护理课程设置作一比较(见表1)。
表1 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学时比较[n(%)]
职业教育中,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是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来实现的。职业教育中专业理论课程大致分为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两类,在中职阶段应注重医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医学操作能力,而高职阶段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就医学护理专业来讲,应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从表1数据可知,中职护理专业开设医学基础理论课程272学时,高职护理专业开设324学时。在护理专业理论课程方面,中职开设922学时,高职开设482学时,正好和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成反向分布态势。另外,高职护理和中职护理的课程结构基本一样,在学时和内容安排上是同一种模式,重复太多、欠缺新意。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中文化课所占比例基本一样,医学基础课在高职阶段反而比中职阶段还略有增加。再者,中高职开设的实践课程学时都严重不足。高职护理实践课程为458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5.3%,中职护理的实践课程学时为454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1.1%,显然达不到该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课程和学时安排,对一个中专毕业后进入高护专业学习的护生来讲,显然没有起到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作用。
从高护专业课程设置看,知识结构并未摆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专业基础知识中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社会医学的知识及其他与护理学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学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然按照临床科室划分,未能突出高护专业的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病护理的知识更显不足。公共基础课程中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比重较大,占公共基础课程的25.8%,而文学 、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知识明显不足。
中职学校课程设计大都秉承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训练,这就造成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进入高职后普遍感到学习吃力;而我国高职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难免造成高职学校在进行文化基础课程设置时带有一定的学科性,课程内容更加适合普高生源,自然会使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感到吃力。因此,普高毕业生读高职会感到文化基础课程太简单而且有重复,不能通过学习得到快速提高;而中职升入、对口高职的生源又普遍觉得高职文化基础课程太难。
笔者向兰大二院、省人民医院、兰州市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9家省属医院共发放问卷 100份(有效问卷 87份),调查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见表2)。
表2 9家省属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
基于以上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我省各医院对护理专业技术需要的调查,笔者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提出以下建议。
在我国,职业教育很容易走上学科性体系的轨道,偏离职业教育道路。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师和领导都出身于普通高等教育,甚至部分在从事普通高等教育工作后,转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这就难免使高等职业教育学科气氛浓重,但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脱节。因此通过行业协会参与职业学校管理,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清晰认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最终通过课程体系衔接的调整,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高职生源由3部分组成,因此必须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增加公共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口升入高校的这部分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虽然在中专也学习了部分文化课程,但课时偏少、内容较浅,加上中专阶段以学习医学课程为主,大部分文化课程都是考查课,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效果较差。应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课程内容。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知识要改变传统以临床科室进行划分的方法,可以按照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进行知识重组,如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等。通过课程整合,删除陈旧、重复的内容,扩充新知识、新技术,真正使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3]。从实验内容上看,两者实验课内容重复,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类实验课多进行验证性实验,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在中职实验课中进行过教学[4]。护理学专业课中,最基本的操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这些内容除了在中专实践课中已进行过教学外,学生通过1年的毕业实习已能熟练掌握。
课程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考核评价系统的建立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衔接不是静态的、硬性的衔接,而是以学分制为引导的动态弹性衔接。将学分制作为通道,使学生在中职获得的技能资格在高职可以继续使用。学生可以通过学分制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组合[5]。学分制的实施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对各专业、各学科进行统一的学分标准设置,而且要使不同的学历对应相应的学分总数。学分体系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应通过学分控制,使普高生源文化基础课程方面学分比例降低,而专业技能课程方面的学分比例提高;相反,对于中职生源来讲,应当提高其文化基础课程学分比例,降低其专业技能学分比例。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主的教育形式。随着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也从原来单纯照顾病人扩展到整个人群,工作领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研究范围从单纯研究疾病护理扩展到所有影响人们健康的领域。为此,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应该努力满足工作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知识应有所增加。职业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6]。
总之,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职业教育发展全过程,不是差等生的无奈选择,而是追求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体系。优化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使更多初级职业人才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需要,选择更进一步的职业技能拓展,这样才能发挥职业院校“职业立交桥”的作用。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育锋.中澳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郭翠兰.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职教论坛,2007(5):21-22.
[4]唐国庆.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赵锋.走出中高职衔接的误区来自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思考(二) [J].上海教育,2006(9):10-12.
[6]王文郁.浅谈新版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2):44-45.
G420
A
1671-1246(2015)15-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