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刚
(高要区第一中学,广东 肇庆 526100)
普通中学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的现状,尤其是作文学生怕之又怕,“写作难,难写作”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作文教学,开发学生写作潜能已为中外许多教育者所共识并得到高度的重视。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在《智力的结构》中,首次提出并论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他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种传统智力定义过于狭窄,不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其中主要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一元智能观的有力挑战,对促进教育教学观念改变,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视角和诸多启示,具有认识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积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优势,即每个人大脑中都有待开发的多元智能。语文教师应培养和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将其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爱上作文课,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本文阐述如何运用学生语言智能、逻辑与空间思维智能、联想与想象思维智能、思辩智能来指导中学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坚持培养语言能力与培养思维能力并重。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有如下几个方法:
当今的学生爱看杂志报刊,爱看中外小说,就是不爱上语文课,不爱写作文,这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下,课堂过多的讲解分析,过多的题海训练,剥夺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我们语文老师应顺水推舟,从阅读开始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写作是先要有阅读这一“厚积”的过程,才有写作这一“薄发”的结果。图书馆阅读和本班自建图书阁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非毕业班每周有两节定时的阅读课,教师可带学生到图书馆阅读《读者》、《文学自由谈》、《散文·海外版》、《南方周末》、《作文通讯》、《新一代》、《散文天地》、《杂文天地》、《文汇报》等优秀期刊杂志。也可组织学生在本班图书阁阅读学生提供的书籍,阅读当代的优秀作家作品,如余秋雨、林清玄,毕淑敏、周国平、林语堂等作家作品、名人传记等。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脚踏时代的鼓点,阅读吸收,使原本贫乏的知识逐渐丰盈起来。学生在很多时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腹中空”,通过图书馆和图书阁阅读,使学生始终置于语言文学的汪洋大海之中,得天下奇文妙文而观之。在语言文学的海洋中受浸染,语言智能会发展提高,写作水平自然会进步。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让学生“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说诚实自己的话”。即把过去以教师命题的作文方式改为以学生自由写作为主的方式。训练之初,教师应该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可以定一个写作的范围,如暑期见闻、校园生活、我的家人、评点时事要闻等,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自然会乐于写,有话说。当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种表达心理需要,看作自己人生的“史记”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为写作而痛苦了。
通过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征文比赛、写作竞赛、编辑出版校园文学刊物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如根据阅读内容,可开展说书报告会。例如,看了《水浒传》,让每个学生挑选一段精彩的情节说给大家听,限时5分钟。这样的演讲方式,学生喜欢,是提高学生胆量自信,展示其才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又如开学初可以举行“暑期日记”评比活动,办优秀作品展,每年举行“美在一中”、“美在身边”等征文。这些活动学生反应热烈,只要学生的兴趣上来了,喜欢写,那么学生的语言智能就会得到促发,自然形成的文字就是作文。
逻辑智能是推理、计算和处理逻辑的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逻辑智能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训练学生写议论文时,运用逻辑思维训练谋篇布局。例如,议论文的主体布局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并列型(总起+例证1+例证2+例证3+总结):三个彼此联系并列的典型事例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如:文学—科学—商界。二是递进型(总起+浅层分论点1+深层分论点2+更深层分论点3+总结):三个有机联系事件、逐层加深地揭示一个主题。如:摆现象——究原因—析危害—讲做法。三是对比型(总起+正例1+正例2+反例3+总结):通过正反相对比的事件来突出中心论点。这三种构思是遵循常见三种逻辑思维来布局的。此外,归谬法——假写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正确的,推出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自已观点的正确性。这一写作思路是遵循推理逻辑而来的。运用这些逻辑思维来行文布局,使文章思路清明,论证严谨,是写议论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空间智能思维是人们处理与空间或视觉相关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空间能力强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图像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想像力。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空间思维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帮助。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运用空间思维来训练学生写作。
第一,展示挂图、标本、模型,促使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形成表象。或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展览,让学生画下所观实物的素描,然后进行实物说明文写作。
第二,对学生进行读图作文训练,写漫画作文,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如由总体到局部,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以及写作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将一些画面感强的古典诗词变成静态的单幅图案或动态的连续多幅图案,因为“诗是有言画,画是无言诗”,诗画相通,在此基础上把古体诗词改写成现代散文,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些都要运用空间智能思维来描绘出画面内容。
第四,推荐学生欣赏优秀的影片或介绍风景名胜古迹的影片,让学生对影片或景点进行简介或复述;或是让学生根据影片中景物的空间位置,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描绘影片的内容。如欣赏长沙橘子洲的影片时,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沁园春·长沙》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从远到近),“鹰击长空”到“鱼翔浅底”(从高到低)进行空间思维训练。也可培养学生的再现性想象,如通过让学生观赏张艺谋的《红高粱》、《英雄》,让学生欣赏并描写其画面美与色彩美。
这是一种把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的情境或角色中,去学习体会,以掌握某一项知识技能的一种写作活动模式。一些散文、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可采用这一形式。写作上的空洞无物或不知从何写起,是学生常感头痛的问题。可以创设一个写作情境,实地里教给学生有中心、有条理、有主次地观察、描写事物。例如,《窗口》这一作文题,学生一看题目就觉得无东西可写,或一两句话就写完了:“窗口对着一条街,街上人来人往。”或“窗口下是一片青草地。”完了,再无可写的东西!对于这类“小”题目的作文如何组材、选材,老师可以创设以课室窗口为特定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由近到远,由下到上或由早到晚,由春到冬的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学生的写作空间一下子拓宽了,缤纷的联想丰富了写作的内容,学生就觉得有写不完的东西。当然,教师还要提示启发学生要根据中心恰当地选材,处理详略。通过情境作文教学,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这类“小题目”作文的审题、组材与选材的方法。
又如音乐作文,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依据音乐发挥想象,讲述或用文字表达音乐所倾诉的故事或蕴涵的情感。例如,在讲授《春江花月夜》时,学生边听音乐,边联想“春、江、花、月、夜”这几个意象,然后根据旋律的起伏快慢变化,让学生用文字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并描绘不同情感时对应的不同画面。也可让学生根据舞蹈片段或舞剧来练习写作,表达自己对舞蹈的故事情节、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这些对提高学生感性智能思维与理性智能思维、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等不无裨益。
这些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思维智能,让学生学得实实在在,印象深刻,不像以前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还是雾里看花。作文形式形象活泼,学生兴趣浓,写作水平会有大的提高。
所谓的“思辨”,就是思考辨析,看问题不人云亦云,不囿于成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大关系。如何运用思辨智能,让作文闪烁思辨色彩,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
一篇优秀的作文,要精选出好的耐人寻味的立意,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立意放置在富有时代特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对生活和时代深入地思索和挖掘,文章才会有生命力。有些作文材料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故事、寓言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本质。例如,2014年新课标2作文材料“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学生必须通过“动物喜欢吃游客抛给的食物而丧失觅食能力”这一现象,触类旁通,挖掘出“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过多地给予孩子一些东西,这样孩子才不至于丧失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人格”这个本质,作文的立意才高远。
巧用辩证思维,可使议论文说理深刻、有力。在日常议论文教学中,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些让学生发挥辩证思维的结构模式。例如,“六字连珠式”:点(提出中心论点)——正(正面举例)—反(反面举例)—深(对中心部分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联系现实展开议论)—(总结全文),在“深”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让文章的论证有力、主旨深刻。
关系型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思辨能力,其形式是“A和B”,许多学生都只会先谈“A”后谈“B”,不谈“A”与“B”之间的辩证关系。关系型作文应重在辩证统一,忌平分秋色。例如,以“平凡与伟大”为话题的作文,辩证思维是关键。话题中蕴藏着对立统一关系,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好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作文教学,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引导学生打开语言的宝库、插上想象的翅膀,以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的作文立意高远、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唐晓杰.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2004.
[2] 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