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教法展现历史魅力

2015-01-30 20:29:53冯桂林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历史教学

冯桂林

(肇庆中学,广东 肇庆 526040)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使用枯燥的叙事方式和平淡的语言将知识简单化;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不够完整。学生要透彻学习了解历史,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由于历史课不是主要课程,多数学校的课时安排有限,历史老师面临很大困难,要被迫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很多知识点。基于这些问题,教学方法上一直是照本宣读,学生普遍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其实历史本身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人和事,而是十分精彩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形势不断变化,中学历史教学再照本宣读已经不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历史老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式方法作了大胆改革,采用以下教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一、问题教学法

课堂提问可以说是所有教师必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很多老师看来提问是最没水平的方式,但笔者认为提问恰恰是应对新课改最好的法宝。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老师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为赶时间,直接将历史史实和结论甚至是启示性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简略到只是划出教材上的条条框框。这样的课堂气氛当然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在《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基本使用问题教学法。导入时提问:“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历史人物,你喜欢哪些?”很多学生提到刘备、曹操、袁绍、孙权等。于是又问:“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有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军阀,什么是军阀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呢?”学生们很感兴趣:“关系不好,连年混战。”于是又问:“为什么打呢?”学生们自然回答:“争地盘。”教师顺势问:“这么多战争中有哪些战争最著名呢?”自然就可以过渡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对于两场战争,学生们知道的很多,老师可以对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及实力、经过、影响等意义提问,很容易就解决知识点了。在两场战争的过渡中,教师引用了曹操《龟虽寿》中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问:“曹操的壮心是什么?他实现了壮心吗?为什么?”学生对比的回答也使人满意。对于“三国鼎立的形成”是这样处理的:“曹操的儿子曹丕当了皇帝,你认为刘备和孙权会怎么做?”整一节课,问题一个接一个,有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也有拓展思维能力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则是相当积极,一节课设计出的问题能够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全部被调动起来。上完课后,随堂做了一些练习,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作了解,学生的回答结果说明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很好,所有题目全部都会做。

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历史的价值和魅力。(难度指数:★★★;方法效果:★★★)

二、模拟穿越法

历史无法重演,但历史的情景可以再现。在学习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几个干巴巴的历史概念,而是要尽可能地呈现给学生一些直观的情景。最近穿越型的小说比较多,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此种手法,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体验当时的情景。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借助“月光宝盒”回到远古时代,以“山顶洞人”的身份穿越到“北京人”的时代。还根据电影《大话西游》设计了“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搞笑对话,学生分成两部分扮演角色对话,在模拟对话中,学生似乎真的穿越历史变成了远古的人类。通过这种办法,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不仅记住了自己穿越年代的生活,还准确地区别了另一种原始人类的生活。在《大一统的汉朝》一课中,让学生穿越回到汉武帝年代,以重臣的身份“微服巡游”,去发现当时社会上有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学生非常热衷于去体验这样的穿越教学,每次让学生穿越,他们不仅很开心,还相当配合。

穿越法实际上是回放重现历史情景,学生设身处地,效果明显,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采用“穿越”法组织教学,要注意的是把握历史的真实,不能虚构和随意改变史实。这种教学方法给历史课堂注入了生机,历史也不再是呆板、沉闷、枯燥的代名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得轻松而有效,师生间的交流和距离也显著增进了。学生要穿越某个时代,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相关资料,这需要老师帮助筛选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收获,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难度指数:★★★;方法效果:★★★★)

三、歌曲烘托法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根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歌曲不胜枚举。如果历史课上让学生们听一下歌曲演唱,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如《华夏之祖》一课中,用《龙的传人》导入,在讲“黄帝”时将之设为背景音乐,学生能深深感觉到作为“龙的传人”的骄傲和自豪。而在讲到“楚汉战争”时,不仅给学生详细讲解了战争的过程,还在项羽上演“霸王别姬”时播放视频《霸王别姬》,上面的动漫把学生带回到那个伤感的场面。在《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中,讲到赵州桥,播放了民歌《小放牛》,以此为题目,让学生结合书本找一找“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赵州桥如何体现其建筑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后在介绍“李白”时,播放了儿歌《静夜思》,让学生体会李白诗作的特点。讲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东三省沦亡。为了烘托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的国难时刻,教学中选用了歌曲《松花江上》作导入,那悲凉哀怨的歌声顷刻渲染了课堂气氛,也定下了这节课的情感基调:屈辱、悲怆、愤慨。为后面的学习(即国歌的诞生和西安事变的发生)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与此相反,在《改革开放》一课的教学中,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而且也会传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作为导入,学生欣赏欢快的旋律时自然提出问题:“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他画圈在哪里?他为什么能带领中国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主题。

在历史课堂上引入现代的流行歌曲,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又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很多歌曲都配上了相关的视频,如果在播放歌曲的时候,使用视频播放,课堂效果会更好。(难度指数:★★★★;方法效果:★★★★★)

四、演历史短剧

历史事件往往遥远而抽象,要学生直接理解和接受难度较大。但如果把历史中的事物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当一下导演或者演员,将这些遥远的历史事件用演剧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历史课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编演成话剧,这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教学手段。例如,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的第一个知识点“孔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根据书本的内容,结合语文老师的讲解,编演了一幕“孔子教学”的历史剧。学生非常感兴趣,还煞有其事的根据人物的特征分派角色。上课时,短短10分钟的历史短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兴趣,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又如,在学习《匈奴的兴起及与西汉的和战》一课时,让学生根据上课讲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课外知识,编演了一幕15分钟短剧《昭君出塞》,加深了学生对匈奴的认识和当时汉匈和亲的理解。

历史短剧的编演方法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那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巨大的心灵震撼使学生难以忘怀。但是历史短剧的编排需要大量时间,教师使用此种教法的次数为每一学期1—3次为宜。

学生的各种知识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记乃至亲身体验,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更加深刻,更不容易忘记。而且,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尝试,变换教法,才能使课堂教学精彩,让历史课展现魅力。(难度指数:★★★★★;方法效果:★★★★★)

猜你喜欢
知识点历史教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