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汪立平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汪立平
1.让学生们可以能流利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思想,学会欣赏课文内容。再根据当时所处的语言环境,充分的理解重点词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3.体会槐乡五月独特的美景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使我们的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对于五月的槐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对槐乡五月的印象吗?(课件: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件播放槐乡的景象。
走进五月的槐乡,作者就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忍不住拍下了这一张张照片,(课件出示图片)现在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看了槐乡景色之后的感受吗? 指名说(美、漂亮……)师板书:美
2.现在,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槐乡,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槐乡的美,用波浪线划出来,可以在书旁写一写你的体会?并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与大家一起交流。(学生自主读、学、划)。
3.我们来交流一下: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课件)
★指名生读,你是从哪儿读出槐乡的美的?指名答(似瑞雪初,白茫茫……)
师着重号标出:似 这是一句什么句子?
能用“似”说一句句子吗?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多,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课件:哦“白茫茫”)还有哪些地方我们会用到白茫茫这个词呢?
经过这样的联想之后,再读读这个词语,相信你对它会有更深的体会。
课文中这样的叠词可不少呢!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试着体会体会!
槐花的多、白还体现在哪些词语上?(课件)是啊,山坡上,小溪边,都是槐树,槐花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大雪。
★ 看到这一大片的槐花,你想说点什么?多么令人惊喜!你想通过朗读把你的这份喜欢表达出来吗?
过渡:有没有别的同学起来交流你找到的句子?指名交流。
(2)“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课件)
★谁来读读这句话?“啪啪啪……”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快啊?(评这句话中又出现了一个叠词)(课件)注意读好它哦,让我们一起怀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吧!
★这句话可有诗意了,瞧,它就是一首很美的诗呢!(课件)大家都来当小诗人,读读这段话,比比哪个小诗人最出色!(学生读)
过渡: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槐花的香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1自然段剩下的内容,以及2、3自然段,找一找(生答)
(3)(课件)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大家也美美地“闻一闻” ,谁来朗读这句话? 这段话中一连用了六个带“香”的词呢,(课件出示:清香、醇香、浓香) 你们看,这一句话中的三个词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清香,醇香、浓香,越来越香,这就是文中的省略号要告诉我们的,那就让一、二两组来读一读,感受槐花饭那浓浓的香味。(齐读。)这香味一个比一个浓,一个比一个香,三、四两组也来感受一下。(齐读)你看,四处都是树,满眼都是花,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槐花的芳香,人浮在香气里,香气也进入每个人的心里。这就是“浸”。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欣赏一下槐乡那迷人的景色吧!(齐读)
过渡:如果你现在就身处在那芳香四溢的槐乡,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指名说(高兴、开心……)那么槐乡的孩子们呢?(和我们一样,也很开心)板书:乐从哪里体现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开拓思路,引导大家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课文中,除了体现孩子们的快乐以外,还告诉我们槐乡孩子怎样?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默读指名答(孩子们很好客)老师及时评价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呢?指名答(拉到家里吃饭,临走时还送东西……)(课件出示句子)“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1.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槐乡,去感受了槐花的美,孩子们的乐。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孩子的天堂。 难怪作者最后情不自禁地赞叹——(课件:教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句话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叹!(集体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槐乡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们。就要告别槐乡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答)
3.槐乡美,我们的家乡也很美,现在正是春天,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课后让我们也到生活中去找寻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草,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当然还可以加上你自己的观察方式好好欣赏欣赏,记下你最深的感受,展现我们身边的美! 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小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