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高《槐轩集》探微

2015-01-30 19:24张洋洋
淄博师专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墓志铭康熙

张洋洋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



王曰高《槐轩集》探微

张洋洋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

王曰高历任顺治、康熙两朝。为官从政二十余年,清正廉洁、体恤百姓、直言敢谏,备受康熙帝的赞赏。王曰高所著《槐轩集》是其平生经历、为官、交游的真实展现,从中能折射出他所具有的恬淡悠然的性情、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

王曰高;《槐轩集》;内容;价值

山东历史名人王曰高,于清世祖顺治朝时中进士,入翰林院。清圣祖康熙朝时,历任工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礼科掌印、直至官居四品京卿,被皇帝封为中宪大夫。王曰高居官二十年,廉洁奉公,以致家无余金。所著《槐轩集》十卷是其平生经历、为官的真实展现,后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本文首先对王曰高的生平进行梳理;其次对王曰高所著《槐轩集》内容进行分类简介;第三部分通过对《槐轩集》的价值分析,进而看出王曰高的性情、交游、政治思想等内容。鉴于学术界对此未做过相关的论述,笔者通过对《槐轩集》史料的整理,对其简要的论述。

一、王曰高生平概述

王曰高(1628—1679年),字登儒,号北山,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茌平乃齐鲁之古县,位居鲁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民风淳朴,为钟灵毓秀之所。由此该地出现了许多奇伟卓越之人,而清初王曰高便是其中一位。

王曰高其祖上本河南巨族,具体所隶属于何籍,未能详细查出。据《王氏族谱》所记载:“其始祖仲文公,元朝时中进士,由河南迁于平阴,历仕茌平管民官”[1](P13)。王曰高其父王翼,字翀翔。性倜傥,尚气节。晚年“潜心性命之学,著良知、解格物致知诸说”[2](P29),后入乡贤祠。渊源的家世、浓厚的书香氛围,对王曰高步入仕途,后成为一位忠孝贤良、为国为民、清正廉洁的士大夫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王曰高自幼聪敏,乡里人称他有神童之目:“襁褓识方名书数,五岁读经书辄晓大义,七岁属文能为一家言”[3](P3)。在童子科试中表现优异,补博士弟子成为县学生员。顺治八年(1651),王曰高参加乡试,考中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参加会试,成贡士。三年后,入殿对策,擢二甲,授内弘文院庶吉士。顺治十八年(1661年),晋升仕郎,授予给事中用:“戊戌、己亥两科,修撰、编修、庶吉士等教习已久,今加考试,应分别授职,……王曰高等八人,俱著以给事中用”。[4](P29)

康熙元年(1662),王曰高转为工科右给事中。康熙二年(1663),皇帝命其典试江南:“以内国史院编修王勖,为江南乡试正考官。工科给事中王曰高为副考官。”[5]( P151)王曰高慧眼识才,秉公谨慎,得人称著。此次选拨出的人才中,后成名者甚多:“登鼎甲者则有周君弘、归君允肃,相国则有张公英,冢宰则有吴公一蜚,不肖如顼龄(王顼龄)。”[6]( P59)康熙三年(1664),转为兵科左给事中。后因母亲病重,随即请假回家省亲,“奉母五年,丁母艰,勺水不入口者七日,杖而后起”[7](P133),守丧期满除服后,官复原职,任兵科左给事中。

康熙七年(1668)夏,“燕齐江淮地震、畿辅旱灾,请捐税赈之”[8](P4),王曰高及时上书,希望以此来应对天灾,减轻受灾百姓的负担。康熙十二年(1674),皇帝御试诸臣,王曰高上疏《慎选举疏》《河工议》,擢第一,迁礼科掌印,并主持武场考试,所录榜首皆被军界器重。康熙十六年(1677),他连疏请恤死事,条条中肯,备受皇帝赞赏。“遂晋承德郎加一级,内升正四品京堂官京卿,诰授中宪大夫”[3](P3),回籍待补。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冬,王曰高奉命巡视山陵,寒气侵入膝络,久治未愈。此次回乡途中舟车劳顿,进而引发旧疾,以至不能屈伸,故于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十五日卒于家中,享年51岁。王曰高居官二十年,廉洁奉公,家无余金。他在家乡的声望亦甚高,以致死后,乡里人吁请为他建专祠:“邑人之请,就先生之祖基隙地,创祠三楹,享堂三楹,以及门壁墙垣又祭田二十余亩”[9](P471),奏旨后得以许可。

二、《槐轩集》内容分类

《槐轩集》是清初政治家、学者王曰高的个人文集,基本上是对他一生性情、怀抱的真实写照,后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

现存四库存目本《槐轩集》,共十卷,有诗4卷,文6卷。据粗略统计,诗歌470余首。其中卷一为五言古诗(80首)、七言古诗(190首),占诗歌半数以上。卷二为五言律诗(20首),卷三七言律诗(100首),卷四七言绝句(80首)、赋,卷五、卷六为记、传、赞,卷七、八为墓志铭、诔,卷九为策问、奏疏,卷十为杂著(包括随笔等),可谓诸体皆备。

(一) 记类

这类文章或记人叙事,或绘景物,抒发胸臆,颇具情趣。王曰高的记类文章主要收录在《槐轩集》卷五、卷六中,此类文章较多,可大致分为游记、建筑记两种分别叙述。

游记,主要是记述自己游山玩水的文章,以叙事行情为主。在《初游西山记》《四游西山记》《六游西山记》《十游西山记》中,记述了王曰高每次与不同的友人游览西山时,所见到的不同的美景与别样的心境;在《丰台看芍药记》《重游摩诃庵杏园记》中描绘了“红黄绚彩如珊瑚,数百株可为大观”[10](P707)繁茂的景象;《岱岳游记》记述了王曰高登临东岳泰山的经过;《游焦山记》《初游西湖记》《再游湖山记》《吴兴岘山记》中记载了王曰高移步换景,游历江南时面对别样的湖光山色、别致的胜地神貌油然而生的乘兴雀跃之感;另外还有《游牛首记》《清明红桥游记》《游金山记》《游孤山记》等等。从中可看出,王曰高的足迹可谓遍布大江南北,这些游记对深入了解王曰高提供了材料。并且每次游历王曰高常与好友结伴同行,其结交的文人雅士亦十分广泛。

建筑记,主要记述某建筑的修建时间、经过、参与修建的人员等内容。在《重修茌平县学记》一文中,王曰高记述了家乡学宫的重修。它历时十余年,始于顺治八年(1651年),落成于康熙四年(1665年)。其格局为“堂殿五楹,庑东西各七楹,戟门三楹,各宦乡祠各三楹,棂星门三楹,启圣堂三楹,明伦堂三楹,官司有舍”[10](P694),最后对参与修建学宫的人员也加以详细的记载。在《信平乡王氏族谱碑记》中,记述了王氏家族的源流、始祖的情况,为理清王曰高家世提供了可信的材料。

(二) 哀祭类

哀祭类文章多为生者抒发哀悼之情,向死去的亲朋好友所作的文章。墓志铭、祭文、行状等文体都属于这一类型。王曰高的这类文章主要收录在《槐轩集》卷七、卷八中,多是为长辈及去世的亲友所作。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通常由序文和铭两部分组成。序文,记叙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等。铭,多用韵文概括全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槐轩集》中收录王曰高所作的墓志铭十余篇,多是他为家乡稍有名望的人所作。其中一类是王曰高专门为个人所作,如:《博平太学颍伯傅公墓志铭》《茌平文学微垣张公墓志铭》《友人邑文学薛钜公墓志铭》等等;《茌平文学蓬澜董公墓志铭》是王曰高受董公儿子的请求为其所作的墓志铭;另一类是王曰高为个人及妻妾合葬所作的墓志铭,如:《茌平文学修裕王公暨元配张氏副室董氏合祔墓志铭》《舞阳县邑侯张公献彤暨配吕孺人合葬墓志铭》《博平太学刘公晶白暨元配李孺人继配李孺人合葬墓志铭》等等。王曰高所作的墓志铭叙事真切而动人,每篇都用较长的篇幅抒发自己对已故亲友的别离伤感之情。

祭文,也是哀祭类文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祭奠死者时表示哀悼的文章。《槐轩集》中收录王曰高所作祭文两篇,在《祭慈园吕年兄文》中回忆了自己与友人同窗读书时的点点滴滴,从“兄之视我如手足,我之待兄如同气”[11](P785)可看出二人深厚的兄弟之情,字里行间也流露了伤感之情。《祭邹吁士年兄文》对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进行追忆,抒发了哀思之情。

行述,即行状,是叙述死者世系、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的亲友撰写,为留作撰写墓志提供依据。《槐轩集》共收录王曰高所作行述两篇,分别是《先考赠徵仕郎府君行述》和《敕封太孺人先母季氏行述》。在《先考赠徵仕郎府君行述》中,王曰高对其父亲一生“重孝义、性倜傥、为人廉、尚德义,晚年好道,讲良知、格物致知诸说”[11](P757),进行较为系统的记载。《敕封太孺人先母季氏行述》中,王曰高记述自己十岁丧父后,母亲艰辛抚养两子成人,并在自己求学为官过程中,给予莫大的支持与教诲,从中可以感受到王曰高真情实感的流露。

(三)奏疏类

王曰高历任顺治、康熙两朝。在朝为政达二十年,尤在康熙朝任职较久,敢言直谏多次向皇帝奏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槐轩集》第九卷收录了王曰高敢于陈经国之大事的策问、奏疏、议等具体内容,这部分可分为:

一是政事类。《请举经筵疏》是针年幼的康熙帝刚登基,经筵制度一度中断。王曰高首疏皇帝举经筵之典,加强自身教育与教化:“君心为万事之本,皇极乃首善之原,主德隆于上,则军国庶务之大举。”[12](P801)《请颁经书疏》是王曰高典试江南时,看到当时考试题虽取自四书五经,但所用之书并非官版,存在较多错误。因此,奏疏“请乞敕部估值纸价、工价,动用该部项下钱粮,多印几十部,分颁各省、布政司存贮。每书两部以备残缺,遇科场时用以出题,则字无错讹”。[12](P805)《慎选举疏》是王曰高在有关人才的选举与任用上,奏疏皇帝需注重慎与严,方能得真才。《表忠疏》是鉴于三藩叛乱以来,地方文武官员坚志不屈,从容就义者较多。王曰高奏疏皇上,“应查照死节缘由,酌其时势之难易、轻重,择其忠节之尤著者,赐以特谥”[12](P809),以此来告慰贞魂,昭示于后世。

二是蠲免赋税类。《请宽迁海逋赋疏》是针对清初下令让沿海居民奉旨迁移,王曰高认为被迁居民已失去故土家园,田地房屋荒废,应宽免他们所拖欠的赋税。《恤灾疏》是看到康熙帝下诏对顺天、保定等受灾地区减免赋税的决策后,王曰高认为江淮、山东青兖、浙江、温台等其他地区的百姓同样深受灾害之苦。因此,奏请蠲免受灾百姓的赋税:“敕部于该督抚,亲勘被灾,分数报到,日即酌量轻重,速为蠲免”。[12](P801)《预筹赈灾疏》是鉴于淮扬所处地理位置关系重大,两郡之民又遭受异常严重的水患灾害,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他奏疏急需采取赈灾之策。

三是治河类。黄河一旦决堤,对沿岸百姓造成莫大的灾难。因此,所最急者与所最难者莫过于治河。王曰高也将自己有关治河的观点奏疏于上。第一,他建议下流应当用疏浚之法,反对填塞。“壅闭海口,水失其故道,以至泛滥而无所归”[12](P810)。第二,他建议黄、淮应当合流,以淮之猛抵黄之强,两相济而相为用。第三,他建议治河的同时也应关注漕运,需因势而利导之。第四,他建议应委派专人管理,使其同心协力,随时酌宜,不时奏闻一切,“宜许其便宜行事,地方官不得制肘”[12](P810)。可见,王曰高在有关治河中的奏疏,提出了真知灼见的看法,备受康熙帝的重视。

三、《槐轩集》的价值

王曰高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学者、政治家,但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不够深入。王曰高生平所著《槐轩集》能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他的性情、社会交往以及政治思想提供重要的一手资料。

(一)了解王曰高的性情

从《槐轩集》中一些文章的记载,可看出王曰高所具有的恬淡悠然的性情。在卷五《闲园记》中,王曰高记述了自幼就在这所名曰“槐轩”的小园内读书,园内有槐树十余株,夏天绿叶成荫,可使人忘暑;花黄之时,璀璨夺目。他对这所小园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大概也是《槐轩集》命名的缘由所在。王曰高认为自己的居所虽不足十余亩,但与“渊明所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仿佛似之”[10](P703),此处将自己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相比拟,可看出他所具有的平和自然、清逸深静的风格,以及恬淡悠然的性情。

在卷七《小像自赞》中,道出了自己随遇而安的心境,更喜欢隐居在自己的小园中,园内环境清幽:“林木蔚然,有池有台,或方或圆,文杏旧槐”[13](P755),甘愿在此终老一生。进而又在《石丈赞》中写道:文杏花下有块突兀而起的石头,看起来像位老者。其形态:“鹤顶驼背,傲睨春风,米颠坡仙知”[3](P755),将其拟人化,从最后一句“我两公读骚、饮酒,乐在其中”[13](P755),更能看出王曰高怡然自得的性情。

(二)了解王曰高的交游

王曰高一生交游广泛,主要有同窗好友、门人弟子、家乡友人,这在《槐轩集》中,王曰高以诗赋、游记、墓志铭、祭文等不同的体裁,分别加以记述,均在前文或多或少被提及。同时,王曰高作为清初历史上的一位诗人、学者,与当时地位崇高的名家亦有交往,这主要体现在《槐轩集》的序跋中。古代学者在著书完成之时,大都会向自己的好友索序,称之为他序。他序常常要对作者、作品加以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序” 一般写在书的前面,而“跋”或“后序”,则列于书的后面。现存四库本《槐轩集》有数篇序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王曰高与当时诸家交游甚广。

《槐轩集》开篇之序是由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娄东诗派开创者吴伟业所作。吴伟业在序中评价王曰高:“其诗淡荡清远,有阮亭之风,而其为文,匠心称意,不假雕饰。”[14](P593)熊赐履在康熙朝时,曾担任经筵讲官。康熙十四年,又“充纂修太宗文皇帝实录总裁官”[4](P702),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名臣。但他与王曰高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他也为《槐轩集》写序,并提到:顺治十五年(1658年),与王曰高一起“读书馆中”[14](P602),可见熊赐履与王曰高有着同窗之谊。此外,还有些当世闻人,如:曹尔堪、吴国对、周亮工、邹诋谟、贺宿等也都为《槐轩集》作序。王曰高的好友:陶耿道、张贞生、张翕、傅予润等都为《槐轩集》作跋。这些序、跋的作者既有诗坛名家、清初名臣,又有同窗好友,从中可体现出王曰高交游广泛。

(三)了解王曰高的政治思想

王曰高作为清初历史上一位步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并止直敢言,深受康熙的赏识。从《槐轩集》的相关内容中,可看出它具有儒家仁者爱人、提倡忠孝节烈的政治思想。

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要求具有泛爱众的仁爱之心,不仅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而且还要关爱社会上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王曰高所具有的仁者爱人、体恤百姓的思想在《槐轩集》卷九奏疏类中能充分体现。《请宽迁海逋赋疏》是王曰高针对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沿海的居民,失去故土家园,生活十分困苦的情况。而上疏康熙帝,请求宽免所拖欠的赋税:“请将沿海弃田地与未完额赋,亟催造报。请册其司、道、州、县,各官考成,姑缓其所议,速将完欠清目逐一报明,果係迁民失业者,量与豁免”。[12](P804)《预筹赈灾疏》是王曰高针对江淮两郡居民遭受严重的水患灾害,房屋被淹没,田地荒芜,流离失所的情况,于康熙十五(1676年),将自己的赈灾之策奏疏于上:“河漕两臣悉心筹划,详具赈救事宜,或劝民出粟益以常平;或各方煮粥,使饥民散处就食,视被灾轻重实图举行;或当照陕西军前输纳米豆之例。如果臣言可采,伏祈睿愍施行”。[12](P808)王曰高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多次请求朝廷蠲免受灾百姓赋税,这些百姓并未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他能做到体察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进而体现出他具有儒家泛爱众、仁者爱人的思想。

王曰高提倡儒家忠孝节烈的思想,这在他的《表忠疏》中有体现。针对三藩叛乱以来,从容就义的忠勇之士,王曰高奏疏康熙帝:应当赠其谥号,为其建祠,才能达到鼓舞人心、伸张正气之效。对于封疆大臣、节烈显赫的人,“更宜敕所在地方建祠褒扬,以传示千古,而郡县长吏亦得入其本地之名宦、乡贤祠,从祀学宫”。[12](P809)对于死于兵革中的节妇烈女,“各省督抚,体访其死节最烈者,予以旌表,以为风化之劝”[12](P810),此种表扬忠勇节烈的建议,大有教化人心的作用。同时,在《槐轩集》卷七的《旌表贞节杨氏传》中,记述了杨氏乃茌平庠生崔唯之妻,十九岁丧夫且无子嗣,但矢志不嫁,侍奉双亲至终老。在崔唯弟及妻相继死后,“遗孤五儿,皆弱露未成立。杨氏恩勤抚育,一如己出”[13](P752)。王曰高亲自为杨氏写传,并建议将其写入县志之中,可看出王曰高所提倡儒家节烈的思想。

综上所述,《槐轩集》保存了大量王曰高生前所作的诗歌、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文章中有反映王曰高记物、交游、写景的传记,为去世的亲朋好友写的祭文,也保留有为官时所上奏疏、议等。这使得《槐轩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为深入研究王曰高提供了可信的资料。从《槐轩集》中的内容,可看出王曰高所具有的恬淡悠然的性情、爱国忧民的博人情怀和正直敢言、不图虚名的为官之道,进而对了解清初各方面的历史也大有裨益。

[1]王公科.翰林王曰高[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

[2]赵祥星.山东通志·人物(卷29)[Z].清康熙41年(1702年)刻本.

[3](桐城)张英.给谏王先生传[A].王世臣.茌平县志·艺文(卷5)[Z].康熙49年(1710年)刻本.

[4]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5.

[5]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9)[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5.

[6]王顼龄.王曰高墓表[A].周之祯(纂).茌平县志·艺文志(卷12)[Z].济南:济南五三美术印刷社承印,民国24年(1935年).

[7]牛占诚(督修).民国茌平县志·人物志·乡贤(卷3)[Z].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8]杨士骧.山东通志·人物·民国东昌府(卷174)[Z].济南:山东通志刊印局,民国4-7年(1915-1918年)铅印本.

[9](淮安门人)刘谦吉.王北先生祠堂记[A].牛占诚(督修).民国茌平县志·艺文志(卷12)[Z].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10](清)王曰高.槐轩集[Z].《四库存目书辑刊》集部230(卷5),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八年自刻本.

[11](清)王曰高.槐轩集[Z].《四库存目书辑刊》集部230(卷8),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八年自刻本.

[12](清)王曰高.槐轩集[Z].《四库存目书辑刊》集部230(卷9),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八年自刻本.

[13](清)王曰高.槐轩集[Z].《四库存目书辑刊》集部230(卷7),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八年自刻本.

[14](清)王曰高.槐轩集[Z].《四库存目书辑刊》集部230(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八年自刻本.

[15]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54)[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5.

(责任编辑:黄加成)

Wang Yuegao was an official for about two decades from the Emperor Shun Zhi to the Emperor Kang Xi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For his incorruptible, sympathetic and honest characteristics, the Emperor Kang Xi showed great admiration to him. Wang Yuegao’sHuaiXuanAnthologyis a true reflection of his life experiences, official experience, social communication, which displays his detached temperaments, concern for the country and people, and benevolent thoughts.

Wang Yuegao;HuaiXuanAnthology; content; values

2015-09-24

张洋洋(1989-),女,山东茌平人,辽宁大学历史学院2013级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K23

A

(2015)04-0044-05

猜你喜欢
墓志铭康熙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康熙朝南府、景山机构的设立与演变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