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来风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持续下降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01年为35.29%,到2014年下降到31.99%,是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群众负担之所以能够降低,首先得益于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
全面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各级财政拿钱建立应急救助基金,到2014年上半年各地累计救助患者7万余名,申请资金8.69亿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避免了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
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据民政部门统计,2014年对城乡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7467万人次,救助资金229亿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衔接机制正在形成。
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共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201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587亿元,是2010年的2.3倍。
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
全国现有公立医院1.3万家、床位数412万张。目前,这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省级层面,确定江苏、福建、安徽、青海4省为综合改革试点省,在100个城市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所有县都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通过改革,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分别从改革前的9.14%和12.71%下降到5.34%和3.95%。
大力推进分级诊疗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定型”的目标。与2010年相比,2014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分别提高了17%和54%。
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完善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共有520个品种,基本药物价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了30%左右。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86%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大力推进社会办医
截至2014年底,民营医院达到1.25万个,比2010年增加了5478家,占医院总数的48.5%;民营医院床位数达83.5万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6.8%;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达到16.8亿,占全国总诊疗人次数的22%,提前实现20%规划目标。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截至2014年底,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8万个,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超过1000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1.8人增长到2.1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1.53人增长到2.2人,每千人口床位数由3.6张增长到4.84张。“十二五”期间,共安排中央投资1130亿元,重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地市级以上医院儿科等建设。
44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制定印发了22个专业、443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在6500多家公立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了医疗质量由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取得成效
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014年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41.3%,较2010年降低21个百分点。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至10.1%,较2010年降低6个百分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从2010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40元,服务项目从最初的9类41项扩大到12类45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
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年均增长17.7%
“十二五”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力度大的时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由2010年的480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833亿元,年均增长17.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5.3%提高到6.3%。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
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
十八大宣布“全民医保基本实现”。至2015年9月底,医保制度覆盖13亿多人,比2010年增加1亿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
医保待遇水平持续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补助从2010年的人均160元增加到380元。2014年,城镇职工有15.2亿人次享受医疗待遇,其中住院4729万人次;城镇居民有4.2亿人次享受医疗待遇,其中住院2801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左右,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011年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建立,已有10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截至2015年9月底,工伤保险覆盖2.1亿人,比2010年增加5000万人。“十二五”期间合计908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约2160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总体安全完整,运行平稳规范
2014年,全国5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98万亿元,支出合计3.3万亿元,累计结余合计5.23万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06.6%、119.7%和124.1%,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各级政府对各项社会保险(包括新农合)的财政补助预算为9700多亿元。
降低社保费率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失业保险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工伤、生育保险分别降低0.2和0.5个百分点,适当减轻了企业负担。
经办管理服务不断加强和优化
“十二五”期间,国家推动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全国大部分乡镇建立了人社服务站,群众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由2010年的1亿人增加到2015年9月底的8亿人,覆盖近60%人口,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为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建立分级分类的审核新模式,根据上一年各家医院数据增长指标进行评分,将医院分为常规审核、重点审核、全面筛查三类,从数据分析频率及重点、审核方法及时间等加以区分;二是建立医保医师数据信息库,加强医保医师的考核及管理;三是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引导医院合理检查、治疗;四是建立医保社会监督员队伍,收集个人和定点医疗机构违规信息。截至10月,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基金申报70.74亿元,增幅同比下降33.71%。
(朝阳区医保中心 李谧)
11月5日,安徽省下发《关于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在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把参保职工纳入大病保险。现阶段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可提高到30元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有结余的地区,可用此筹集大病保险基金;结余不足或没结余的地区,在年度筹集的基金中予以安排。逐步提高大病保险分段补偿比例,最低不少于50%。
(人民网)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社保自助服务系统”缴费渠道日前正式开通,参保人员可以通过自助终端系统缴纳保费,且操作步骤简单,个人持个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进入系统主界面,选择缴费基数和缴费险种,确认缴费险种及缴费金额,再插入银行卡缴费即可,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缴费。
(威海市文登区社保服务中心 王书文 宋 丹)
11月10日,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成立“南京市医管委”,市长任市医管委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市医管委副主任,在市、区两级实行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按《意见》设计,卫计委不再直接管医院,转为行业管理。公立医院院长及领导班子将是执行层,并对南京市医管委负责;在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公立医院将拥有自主权。健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并适时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卫生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
(新华网)
云南省沾益县近两个月来采取四项强化基金征缴的措施,促使41家欠费单位及时补缴基金1002.44万元。一是协调配合到位。主动与财政、民政、地税等部门沟通,核实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人数。二是依法征缴到位。针对因经济下滑出现的欠费企业,严把参保申报资料审查关和缴费基数稽核关,分期缓缴。三是征缴稽核到位。对全县92家两定机构普遍开展征收稽核,对未缴纳保费超过3月的两定单位采取暂缓费用支付、约谈、上门催缴等方式促收基金。四是政策宣传到位。利用电视报刊、电子政务、两定机构、政务公开栏、网络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
(沾益县医保中心 茹智聪)
江西省泰和县为解决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用过高、增长幅度过快的问题,采取“三定”措施不断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一是定额管理,建立个人账户,按每人每年3000元划入,超过定额的门诊医疗费用不予报销,年底个人账户如有节余,节余的30%奖励给本人。二是定点医院,定点管理。选择综合性医院作为离休干部医疗定点医院,签订定点服务协议。三是定岗医师,定职定责。确定专为离休干部提供医疗服务的定岗医师,签订协议,强化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这样既保障了离休干部的医疗待遇,又合理利用、有效节约了医疗费用。
(泰和县医疗保险局 刘明丹)
云南省人社厅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互联网+人社服务”,打造“掌上人社”。该厅开通了全省统一的政务宣传门户网站和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初步实现全省人社部门的网上资讯、公共服务等资源在统一平台集中。目前,已开发人社动态、办事指南、业务咨询、网上查询等功能模块,参保人员通过网上查询功能,可以实时查询全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个人账户信息。
(中国社保网)
(本栏目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