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胆囊功能在保胆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30 10:16刘艳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保胆石术胆道

刘艳杰

超声检测胆囊功能在保胆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刘艳杰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胆囊功能在保胆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138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脂餐试验,在超声动态监测下观察胆囊收缩情况,评估胆囊的胆汁收缩、释放、储存功能,对患者的胆囊功能进行分级,观察不同级别患者的保胆成功率。结果 术前经超声检测,138例患者中胆囊功能Ⅰ级40例,占29.0%(40/138);Ⅱ级31例,占22.5%(31/138);Ⅲ级17例,占12.3%(17/138);Ⅳ级50例,占36.2%(50/138);胆囊功能Ⅰ级患者的保胆成功率最高,次之为Ⅱ级患者。结论 在手术治疗前应用超声检查评估胆囊功能,能够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高了保胆成功率。

超声检查;胆囊功能;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为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7%。临床诊断胆结石多使用超声检查,其诊断准确率达90%,具有操作简单、确诊率高、经济实用等优点[1]。超声检查不仅能够用于胆结石的诊断,还能评估胆囊功能,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2]。本研究就超声检测胆囊功能在保胆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胆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70例,年龄21~68岁,平均(43±5)岁,病程3个月至13年,平均(2.9± 1.5)年。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排除急性胆囊管梗阻性胆囊炎患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超声检测,以评估胆囊功能。检查前禁食12 h,次日进行连续超声动态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超声探头置于其右上腹肋间间隙或肋下进行扫查,仔细观察并记录胆囊前后径H、最大长径L,转动探头,测出最大横径W。嘱患者进食脂餐(2个油煎或水煮鸡蛋),进食后0.5、1.0、1.5 h分别测量并记录胆囊大小。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根据椭圆体积计算公式(0.52×L×H×W)计算胆囊容积。禁食容量为空腹状态下测得的胆囊容量,剩余容量为进食脂餐后胆囊收缩最小时的胆囊容量,胆囊最大排空率(%)=(禁食容量-剩余容量)/禁食容量×100%。

根据胆囊形态、大小改变、胆囊收缩等情况,对胆囊功能进行分级,共分为4级(Ⅰ~Ⅳ级)。Ⅰ级:空腹时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充盈良好,内壁略有增厚,呈轻度毛糙,脂餐后0.5 h可见胆囊明显收缩,1.0 h可见胆囊收缩超过50%,1.5 h可见胆囊收缩超过75%;Ⅱ级:空腹时胆囊大小、形态略有异常,透声较差,充盈尚可,壁增厚至4 mm且内壁毛糙,脂餐后0.5 h胆囊无明显收缩,1.0 h和1.5 h的胆囊收缩均超过30%;Ⅲ级:空腹时胆囊形态缩小、透声差、充盈差,壁厚度4~5 mm,脂餐后0.5 h胆囊无收缩,1.0 h、1.5 h的胆囊收缩均不足30%;Ⅳ级:空腹时胆囊明显萎缩,透声差,充盈差,或者表现为胆囊极度扩张,壁极薄或增厚至5~8 mm,内壁毛糙,脂餐后0.5 h、1.0 h、1.5 h胆囊均无收缩。

根据胆囊分级情况来决定手术方式,Ⅰ~Ⅱ级患者行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Ⅲ级患者先进行腹腔镜探查,根据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及形态改变程度,直视下行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Ⅳ级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胆囊功能分级 术前经超声检测,138例患者中胆囊功能Ⅰ级40例,占29.0%(40/138);Ⅱ级31例,占22.5%(31/138);Ⅲ级17例,占12.3%(17/138);Ⅳ级50例,占36.2%(50/138)。

2.2保胆成功率 胆囊功能Ⅰ级患者均行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40例均手术成功(100.0%);胆囊功能Ⅱ级患者均行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其中1例因存在胆囊两房分隔情况行胆囊切除术,保胆成功率为96.8%;胆囊功能Ⅲ级患者中,8例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手术成功,未转开腹手术,保胆成功率为47.0%;胆囊功能Ⅳ级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因胆囊粘连严重而行开腹手术。胆囊功能Ⅰ级患者的保胆成功率最高,次之为Ⅱ级患者。

3 讨论

胆囊前后径和长径是反映胆囊张力状态的主要指标,且前后径的灵敏度比长径更高。通常来说,正常胆囊的前后径均低于3 cm,长径低于9 cm。动态超声检查,能直观地监测胆囊收缩情况和胆囊体积[3]。目前,临床评估胆囊功能的方法较多,如口服胆囊造影法、ECT检测等,前者因造影剂稀缺,很难大面积开展,后者虽能准确显示胆囊大致形态、体表投影,但同时也存在费用昂贵、无法动态监测胆囊收缩功能等缺点。所以,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单、经济、能够动态展示胆囊收缩功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4]。

本研究经超声检查,判定为胆囊功能Ⅰ级患者脂餐试验结果显示胆囊管畅通,且手术也证实为多发性大小均匀结石或单发性结石,无结石嵌顿,应用取石网即可将结石完全取净,且可见胆囊管中有胆汁涌出,所以行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较高成功率。胆囊功能Ⅱ级患者行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1例因存在胆囊两房分隔情况,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因为该患者的胆囊收缩不均、形态异常,易出现胆汁排空不充分,行保胆取石术后的复发率较高,故放弃保胆。胆囊功能Ⅲ级患者,8例先行腹腔镜探查,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保胆成功,剩余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胆囊功能Ⅲ级患者的保胆成功率最低,临床上不宜直接行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易更改术式,不仅达不到微创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痛苦,故先行腹腔镜探查,再根据胆囊情况选择行保胆取石术或胆囊切除术,不仅操作灵活,还能满足微创要求。胆囊功能Ⅳ级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胆囊基本已经丧失功能,无需刻意保胆。

综上所述,在手术治疗前应用超声检查评估胆囊功能,能够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高了保胆成功率。

[1] 王玲,龙滨,陈志刚,等.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超声评价[J].西部医学,2013,25(4):584-586.

[2] 李霖,王佳雷,韦皓棠,等.联合术中超声的硬质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治疗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8):8461-8462.

[3] 葛长青,李全福,刘建辉,等.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2):199-202.

[4] 陆海娟,钟惠琴,伍小辉,等.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彩超检查的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46-548.

R445.1

A

1673-5846(2015)12-0181-02

大健康体检中心,辽宁沈阳 110013

猜你喜欢
保胆石术胆道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9例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