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及护理

2015-10-31 05:26:51凌小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低血压收缩压受试者

凌小容

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及护理

凌小容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DM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2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餐前及餐后0、15、30、45、60、75、90 min血压变化情况及餐后低血压(PPH)发生情况。结果 进餐后0、15、30、45、60、75、90 min研究组受试者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受试者早餐、午餐、晚餐PPH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DM患者的PPH发生率较高,尤以早餐为最,有针对性的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PPH的发生,改善老年DM患者的预后。

老年;糖尿病;护理;餐后低血压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糖尿病(DM)[1]患病率急剧上升,其防治形势非常严峻。老年DM患者餐后由于血液动力学、生物化学、多种激素反应,血管收缩期阻力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减少,加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交感神经反射紊乱所致的内脏血管扩张等[2-3],进而导致餐后低血压(PPH)时有发生。本研究就老年DM患者PPH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DM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73±10)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0例,初中及高中28例,小学18例,文盲6例。同期选取62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平均(73±11)岁;学历:大专及以上8例,初中及高中28例,小学19例,文盲7例。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均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②年龄≥60岁;③依从性较高,积极配合;④自主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⑤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③严重心律失常;④7 d内使用过抗抑郁、镇静止痛或抗精神病药物。

1.3检测方法 受试者晚上禁食12 h,第2天早晨在安静房间内接受血压测量。当日8:00、12:00、18:00进餐,每次进餐前测定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取其早、中、晚3餐餐前血压值平均值作为餐前血压。每次进餐开始时,每隔15 min测量1次血压值,直至餐后90 min,取早、中、晚3餐对应餐后最高血压值的平均值作为餐后血压。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餐前及餐后0、15、30、45、60、75、90 min血压变化情况[5]及PPH发生率。

1.5临床判定标准 只要有1次餐后血压值较餐前降低20 mmHg(1 mmHg=0.133 kPa)及以上[6-7],则可视为PPH反应。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进餐前后收缩压水平比较 两组受试者进餐前后舒张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餐前,两组受试者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餐后0、15、30、45、60、75、90 min研究组受试者的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进餐前后收缩压水平比较(mmHg,±s)

表1 两组受试者进餐前后收缩压水平比较(mmHg,±s)

组别 例数 进餐前 0 15 30 45 60 75 90进餐后(min)对照组 62 139±12 134±11 124±9 127±7 130±9 132±10 132±10 133±10研究组 62 139±15 125±17 117±18 114±18 114±18 115±17 121±18 124±19 t值 0.1244 3.5177 2.8613 5.1293 6.1699 6.4010 4.2680 3.49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PPH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受试者早餐、午餐、晚餐PPH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PPH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3.1DM的认识 近年来,DM患者急剧上升。据统计[8],已高达1.14亿人,占全球DM患者总数的1/3,当之无愧的“糖尿病大国”,而我国DM防治水平明显有待提高。作为一种慢性病,现阶段DM尚无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DM往往具有终身性的特征。目前,对于DM患者,尤其是老年DM患者,护理指导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患者血糖、血压控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餐后低血压的危害 虽然,PPH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危害却不容忽视,患者往往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健忘、疲倦不堪、心慌气短、睡眠障碍等不适症状[9-10]。而老年DM患者出现PPH往往对自身健康不利,如突然性昏厥导致摔伤、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提高病死率等;并且低血压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加强老年DM患者防止PPH的发生,减少疾病对其造成的危害。

3.3针对性护理措施

3.3.1健康宣教 通过一系列的宣教方法,如开展DM知识宣传栏、举办DM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发放DM防治知识的宣传手册等,使患者对DM危重情况的预警信号、应对低血糖和低血压的措施、自我监测血糖、血压的技巧和意义、DM药物的作用等健康知识了然于胸,促使血糖、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3.2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坚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饮食原则,避免“饱餐一顿”而造成血压骤然降低。同时,还要切记少食碳水化合物,尽量减少甜食、藕粉等容易引发收缩压大幅度降低的食物,避免产后低血压的发生。还要特别注意,饮食不宜过热,40~45 ℃为佳。

3.3.3运动干预 嘱老年DM患者加强运动锻炼,如健走、打乒乓、打太极拳等,通过运动锻炼调节血压,增加心率及心排血量,从而维持血压稳定。同时,还可适当鼓励患者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涉猎一些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养鱼、养鸟、练习绘画和书法、多听音乐,以此陶冶性情、增添生活情趣,平稳血压。

综上所述,老年DM患者的PPH发生率较高,尤以早餐为最,有针对性的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PPH的发生,改善老年DM患者的预后。

[1] 陈小娟,曹翠容,黄宇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77-678.

[2] 沈莉莉,张宁.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5):50-51.

[3] 张爱梅,曹燕竹.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63-64.

[4] Ichard JL,Sultan A,Daures JP,et al.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rmediate glucose abnormalities in obese patients based on ADA (1997) and WHO(1985)criteria[J].Diabetic medicine,2002,19(4):292-299.

[5] 张欣欣.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1.

[6] 刘璐,张志茹,刘淑梅,等.同伴教育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22-4024.

[7] 王惠丽,靳晓萍,季俊敏,等.依托网络医疗平台开展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延伸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32-2934.

[8] 盛妍,张春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09-110.

[9] 王春秀,付庆敏,张淑荣,等.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9):65-67.

[10] 叶政君,张雪晴,向华,等.湖南省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1):72-73.

R473.58

A

1673-5846(2015)12-0127-02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 525200

凌小容(1977.11-),大专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糖尿病护理

猜你喜欢
低血压收缩压受试者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祝您健康(2021年3期)2021-03-09 13:35:35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