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聊城市为例

2015-01-30 06:32张秀珍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张秀珍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山东聊城252000)

当前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聊城市为例

张秀珍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山东聊城252000)

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各级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现状来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与群众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以聊城市为例,分析当前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

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问题;对策

群众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了解、熟悉和掌握民情,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带领群众科学发展的综合素质,是衡量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要求、新特点,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为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现状,提高其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征集意见、资料查询等方式对聊城市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

一、当前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做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与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与群众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对聊城市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意识欠缺,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欠缺、能力不强。面对群众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和群众的新需求,难以适应,把握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看不准群众诉求的核心问题,导致群众工作滞后。也有部分干部不深入基层,不接触群众,遇到困难不尽心尽责,能推则推,怕担责任,把矛盾上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需求也转向多样化,但领导干部的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调查中发现,有20%的基层干部没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40%的有想法但不能完全落实。在问卷中,当回答“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意识如何”时65%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认为“领导干部在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方面能力不强,亟待提高”的占50%。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群众工作的开展。

2.与群众沟通能力欠缺,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领导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离不开与群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但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与群众接触不多、沟通不够,缺少相应的社会经验,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能和艺术,不懂得做群众工作的“套路”,不会与群众打交道,不会与群众面对面、人对人地谈心、对话,不能耐心地解答群众的有关疑难问题,方法简单,急于求成,教条地看待法律法规,缺乏灵活性。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存在诸多障碍,如主动性不强、方式方法不多、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等。问卷中,回答“认为自己缺乏与群众沟通的”的占56%,“缺乏恰当的交流途径和方法”的占26.7%。群众产生纠纷或出现问题时,“认为自己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较强”的只有14.5%,感觉“自己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能力一般和很弱”的占到50%,感觉“自己说服别人、化解矛盾的方法较少和严重缺乏”的占28%。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党员干部的威信,而且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严重影响了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思想观念僵化,创新能力不强。有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僵化,不能很好地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创新能力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习惯于轻车熟路办事情,不会或不善于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导致群众工作能力的不足。有的干部习惯于听上级指示,在岗位上守摊子,只求不出事,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问卷中,在回答“领导干部在开拓创新方面做得如何”时,70%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回答“领导干部在敢闯、敢干方面做得怎样”时,65%的人选择“一般”。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不利于群众工作的开展。

4.理论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目前的干部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新录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科班出身,再加上这几年培训力度的加大,在理论知识层面都普遍较高。但一些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工作能力较弱、经验少、应对能力差,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遇到急难险重、突发性事件和复杂问题时,不知从何着手,显得力不从心。面对上级,缺少讲真话讲实话的勇气;面对群众,往往照本宣科。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使得一些群众不满,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在问卷中,当回答“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如何”时,70%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在回答“领导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时,70%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认为“自己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能力一般和很弱”的占48.5%。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领导干部的威信,而且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

5.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守旧,“失灵”现象较为普遍。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缺乏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时,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工作不得法,办法不得力,以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机械地教条地执行上级政策,不善于联系实际,不研究具体情况,不解决具体问题,导致群众意见很大。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当前党的群众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时,有31.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在回答“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时,75%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这样做群众工作,就会引发矛盾,形成对抗,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环境角度看。第一,社会问题多样化、复杂化。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多样、思想复杂,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我们做群众工作要随着这个变化而变化。做群众工作,过去是“一个号召、一个文件、一个会议,问题就解决了”,但现在用以往那些简单的方式已不行了。第二,社会矛盾尖锐化。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些问题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由于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有的还存在违法犯罪和敌对分子插手利用的问题,还有的更是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在一起,处置难度较大,一旦方法措施不当,就可能激化矛盾,引发对抗性事件。第三,社会信息扩散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日益加快和交通的便捷,社会流动性加大,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扩散速度加快,影响范围广泛,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零距离直面社会,回旋空间大大缩小。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题,其他地方很快就会知道,而且广大信息受众会做出各种反应并参与其中,使各种社会问题之间产生“连锁效应”,“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这种环境下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增大了,而部分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却滞后,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2.从群众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巨大变化,给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增加了难度。第一,群众层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多种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群众”已经分化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甚至不同区域。不同的群众具有不同的利益,即便在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群众的具体利益也会出现很大差异。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种多样性与复杂性,影响群众工作的开展。第二,群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由于法律和政策的盲点以及引导不力,一些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诉求欲望高,导致上访、缠访、闹访不断,有时还会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随着形势的变化,群众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部分领导干部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3.从干部自身角度看。第一,对群众工作认识有误区,重视度不够。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认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依靠法制、规则来解决,一些企业和单位的管理工作要靠现代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等,群众工作没有必要了。因此,不能把群众工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为主要工作应是“改革开放”和“发展”,主要精力应放在招商引资上。在回答“目前各级领导干部是否重视群众工作”时,有80%的人选择“一般”。第二,有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化,不愿做群众工作。个别领导干部群众认为现在不用做群众工作。也有的认为抓群众工作费神费力,不仅不容易出效果,而且处理不好还会引火烧身,甚至认为做不做群众工作,不会对自身产生威胁,工作上只对上级负责,群众工作往往被动应付、做样子,这是群众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缺乏调查研究,缺少基层实践经验。目前,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调查研究,认为调查研究只是一种形式。因此,调研成果也被束之高阁,满足于听汇报,习惯于坐办公室,自认为比群众水平高。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上马观花”,不愿“下马观花”;有的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嫌贫爱富,只愿意到发达地区去调研,不愿意到贫穷落后的地区搞调研;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掌握实情,也不利于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第四,知识储备不足,能力素质不适应。当前,虽然领导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导致工作能力不强,因而面对目前的群众工作很不适应,把握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抓不准群众诉求的核心问题,做不好群众工作。调查分析显示,84.3%的领导干部认为知识结构单一和知识储备不足是影响群众工作能力的最大障碍。

4.从群众工作机制角度看。我们从聊城群众工作的机制来看,仍然不够健全。问卷调查显示,有53.9%的人认为当前党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第一,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社会必要的安全阀,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梗阻”现象,利益诉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使得民众感觉有理无处讲、有苦无处诉,在群众中形成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当前群众合理的诉求能否通过正常渠道表达”时,有40.7%的人认为基本上不能。群众合理诉求得不到表达,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干群关系,这就迫切要求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努力把实践中证明成功的做法用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二,群众工作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和部门的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个别工作领域和环节缺乏制度安排,存在着临时性和随意性,缺乏规范的长效机制,使得群众工作效果出现难以持续的情况,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一些为群众办事、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责任不明,主要靠个人的责任心、自觉性、社会道德等软制度来管束,同时对于群众工作中的不称职行为没有相应的责任制度进行追究,以致干部在为群众服务上不能尽职尽责、惧怕风险,很多事情是做给上面看的,导致了群众观念冷漠、作风飘浮。

三、提高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

1.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与群众之间的感情。第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干部作风好不好,政绩大不大,能力强不强,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持把群众的认可作为评判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建立健全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通过群众的监督、评议,促使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更加到位。第二,站稳群众立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是判断各级领导干部对待群众态度的试金石。要尊重群众意愿,把握群众心态,实现群众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的根本转变。第三,增强与群众的感情。干部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怀爱民之心。要亲近群众,不仅要经常“身入”群众,而且还要“心入”群众,对群众充满深厚感情。要相信群众,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及时捕捉群众的思想脉搏。要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2.加强学习,提升做群众工作的综合素质。第一,向书本学习。在学习内容上,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广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转换成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学习形式上,通过自学、学历教育,以及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加大学习考察和工作调研的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职业意识、业务能力以及分析、协调和配合的能力,增强综合业务素质。在学习要求上,要把加强对干部的学习教育与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学风的转变促进党员干部队伍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第二,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才能,是学习知识、增长才能的源泉,领导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放下架子,真心实意地听一听不同的声音,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现群众的愿望,为群众所接受。第三,向同行学习。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带着问题学,对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要多请教、多学习,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与群众打交道的艺术,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技巧。

3.深入群众,过好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关。第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设身处地地察民情、解民意,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第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不是“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而是要真正解决问题。不能把下基层当作一种例行公事,甚至是摆样子。这就要求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大院,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不仅要看亮点,更要看问题,要听得进不同的声音,真正了解群众呼声,掌握群众实情,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第三,与群众有效沟通,平等交流。平等交流是做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当前,干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干群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领导干部要实现真诚交流、得到群众的信任,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如果领导干部能坐下来与群众进行平等真诚地交流,许多问题就会在沟通中解决,并取得认识上的共识,即使有些问题暂时不能很好地解决,也能得到群众的谅解。

4.与时俱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必须深入研究,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第一,要在领导方法上实现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转变,要注重用民主协商的办法来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第二,要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更加注重管理职能转变。第三,要在工作方法上实现由“堵”向“疏”的转变,更加注重用合理引导和科学分析的办法来处理复杂事物和局面,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依法保障群众的权益。

5.健全长效机制,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发挥制度作用,要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治本之道。第一,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对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反映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敷衍、群众不满意的通报批评。用制度约束与考评激励,使干部下基层长期化、常态化,做到真正服务于民、扎根于民。第二,完善群众意愿表达和群众监督机制。做好群众工作,要不断畅通群众表达意愿、参与决策的渠道,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意见。在涉及民生的重大事情上要通过实地调研、召开群众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多方征集意见,集中民意和民智,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向民心所向之处开展。第三,充实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科学的群众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测评制度,增加群众评价在领导干部考核中的分量,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重要依据,把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认可的干部得到重用。

[责任编辑 王亚伟]

D262

A

1671-6701(2015)01-0039-05

2014-11-30

张秀珍(1964— ),女,山东茌平人,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