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宁
(盐城师范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论析
路宁
(盐城师范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以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为分界线,可以把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毛泽东晚年人才管理思想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但其正确的思想,不仅对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人才管理实践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管理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嬗变历程;用人标准;科学评价
建国后,我国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梳理和研究建国后的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据此,可以将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丰富完善期(1949—1957)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反右运动扩大化。这一时期,既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同时,也是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的时期。围绕这一时期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人才管理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1.毛泽东的人才管理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重要文章、论著、报告和谈话之中。主要有: 《不要四面出击》 (1950年6月)、《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1953年6月)、《同藏族人士的谈话》 (1956年2月)、《对学术问题的不同意见不应禁止谈论》 (1956年2月)、《共产党人对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1957年2月)、《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3月)、《关于整风和干部参加劳动》(1957年4月),等等。
2.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重点。第一,阐述了社会主义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1]第二,正确评价了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指明了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方向和途径。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又红又专”的人才素质要求。第四,重视社会主义时期人才培养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时期的育人方针。第五,阐述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二)曲折发展期(1957—1976)
从1957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约20年左右的时间,是毛泽东的晚年时代,也是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的时期。
1.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的中央文件、毛泽东若干谈话和批示之中。主要有:《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1958年5月)、《关于教育革命的讲话》(1964年2月)、《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讲授和考试问题的批语》(1964年3月)、《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 (1964年6月)、《教育制度要改革》(1964年7月)、《教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文科要以社会为工厂》(1964年8月)、《关于办好学校问题的意见》 (1965年8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6年10月)、《关于派军队干部训练学校师生的谈话》《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建立革命委员会》(1967年)、《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人民解放军和干部的大多数》(1967年)、《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谈话》(1967年7—9月)、《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一段谈话》(1968年7月)、《对〈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走出条新路”〉一文的批语》(1968年9—10月)、《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 (1968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1970年9月)、《要办好工农干部学习班》 (1973年)、《毛泽东重要指示》 (1975年10月—1976年1月),等等。
2.毛泽东晚年人才管理思想的特点。这一时期,第一,毛泽东阐述了不少正确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如关于青年人才的思想、关于又红又专的思想、关于群众出人才的思想、关于实践出人才的思想、关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思想等等。第二,毛泽东也说过一些诸如“老粗能办大事情”、“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2]、“书读得越多越蠢”、“并不要读很多书”等偏激过头的话,在知识分子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失误。但就总体而言,毛泽东晚年人才管理思想是他整个人才管理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人才管理思想在曲折中仍然继续向前发展。
建国后毛泽东的人才管理思想,是建国前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其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才队伍建设、知识分子管理、人才选用标准、人才培养途径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管理等问题。
(一)关于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造就无产阶级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1956年1月25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3]同年,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强调:要搞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要革愚蠢无知的命,如果单靠老粗而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那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造就一支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知识分子队伍;为了迅速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教育、团结和改造知识分子。
1957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重申:“我国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4]同年10月,在中共八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同时,他还强调,在“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宏大新部队没有造成以前,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是不会充分巩固的。”[5]显然,毛泽东是把能否建立工人阶级自己庞大的人才队伍,看作是影响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成功、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全体共青团员和全体人民,人人都要努力学习。唯有如此,才能造就一支“庞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新部队”。
(二)关于知识分子管理的思想
1.正确评价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改造运动。通过这场改造运动,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面貌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曾经明确地说:“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6]1956年1月,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以及会议的讨论意见,同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该文件在分析建国后知识分子队伍整体状况的基础上,指出:“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7]把知识分子队伍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是中共中央基于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整体结构进行科学分析而做出的正确判断,也体现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正确认识。
2.指明了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方向和途径。建国初期,毛泽东及时为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他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必须向又红又专的方向努力。1957年10月13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3次会议上,毛泽东强调:“知识分子要同时是红的,又是专的。”[8]知识分子必须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为了充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农群众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9]
(三)关于人才选用标准的思想
1.提出了“又红又专”的选人用人标准。针对建国初期干部队伍缺乏经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问题,1957年10月9日,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了“又红又专”的选人用人思想。毛泽东提倡“又红又专”,既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又是对中国古代和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的新发展。在这里,所谓的“红”,指的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10]所谓的“专”,指的是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业务上是内行,要“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11]
2.强调要全面理解红与专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红与专的关系,指的就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即政治上要红、业务上要专。在1958年初写成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明确指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红与专的关系,其实就是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坚持“又红又专”的选人用人标准,必须防止两种倾向,第一,要防止成为只红不专的“空头政治家”。第二,要防止成为只专不红、“迷失方向的实际家。”[12]
(四)关于人才培养方针的思想
1.重视人才培养,确立了社会主义时期的育人方针。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育人方针。”[13]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4]对于“全面发展”的内涵,毛泽东解释说:“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15]可见,毛泽东所主张的“全面发展”,其实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体现了毛泽东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希望和要求。
2.社会主义时期育人方针的确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全面发展”这一育人方针的指引下,中央和地方开设了各种干部学校,对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教育和培训,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革。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人才不足的问题,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五)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管理的思想
1.阐述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建国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管理问题,要求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在他看来,干部培养问题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949年11月,他在《关于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16]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在同藏族人士谈话时再次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要搞建设,便要有自己民族的干部,自己的科学家。”[17]
2.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具体要求。围绕“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这一重要问题,毛泽东着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不能急于求成。“培养人才要慢慢来,不是几个月、几年的事”,“要有计划地培养科学干部。”[18]第二,要通过学校培养。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兴办民族学院、干部训练学校或者民族干部训练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人才和技术人才。第三,要通过实践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干部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第四,要坚持以培养地方和基层领导人才为主、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辅的人才培养原则。
(六)关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思想
1.阐明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晚年高度重视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其思想主题是如何通过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他认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为了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9]
2.提出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
1964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即:第一,“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第二,“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第三,“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第四,“要讲民主”。第五,“自己有了错误,要作自我批评。”[20]在这五条标准中,第一条是方向,第二条是目的,第三、第四、第五条是方法问题,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3.指出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有效方法。毛泽东认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因为人们知识的积累和才能的增长,都有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21]因此,他号召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社会实践和革命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科学地评价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分析其价值、局限及启示,有助于我们理性地认识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汲取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精髓。
(一)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重要价值
1.理论价值。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管理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才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并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观点和论断。虽然自1957年夏季以后,他改变了对我国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的估计,把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到了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严重伤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给人才管理实践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它却为后来我国人才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正如邓小平所讲的:“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22]
2.实践价值。建国后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才管理工作。同时,它对于当前我国探索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对于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和促进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和研究建国后的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将有助于加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管理工作。
(二)毛泽东晚年在人才管理思想上的局限
1.在人才管理指导思想方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1957年10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962年,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说:“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毛泽东在总结湖南、河北等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验时,再次强调“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毛泽东晚年这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才管理指导思想,以及把阶级斗争夸大化、绝对化的做法,给人才管理实践造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
2.在人才管理政策方面:改变了以前对知识分子的正确认识,认为大多数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范畴。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要造就知识分子,现在我们只有很少的知识分子。”[23]但从1957年夏开始,毛泽东用唯成份论的观点来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把大多数知识分子归之于“小资产阶级”范畴。1957年7月9日,他在《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的讲话中说:“我历来讲,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这是讲得透底。”[24]毛泽东晚年对知识分子的这种观念和政策,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不良后果,特别是“文革”期间,由于一味夸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并逐步升级,致使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和冲击。
3.在人才管理原则方面:强调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毛泽东晚年背离了他以前所提倡的关于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人才激励原则,主要表现为重精神激励而轻物质激励,这种脱离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激励方法和措施,不但没能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反而使得人心涣散、平均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
4.在人才管理方法方面:主张用群众运动和行政方法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忽略了其它方法的综合运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毛泽东把社会主义时期人才管理的工作重心看作是服务于阶级斗争,这直接导致了毛泽东晚年在人才管理指导思想上,始终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在人才管理方法上,则是更多地体现为强调采用“政治挂帅”的用人标准、强调用战争年代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和行政方法,解决人才管理实践中的种种问题。这种做法,非但没能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反而给人才管理实践造成了许多失误。
(三)影响毛泽东晚年人才管理思想的因素
1.忧患意识的驱动和出于“反修防修”的需要。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场反共反人民的浪潮。“波匈事件”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再加上1957年春夏之交,国内发生了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利用整风之机向社会主义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国内存在着大量的反动分子,人才管理工作重心由原来服务于经济建设,逐渐转向了服务于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影响。毛泽东晚年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出现了偏差,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战争年代,毛泽东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中国人才管理实践,并使中国人才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在和平建设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却使毛泽东错误估计了国内外所面临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并在人才管理问题上出现了许多迷误。
3.离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灵魂。毛泽东早年倡导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建构了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的科学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晚年没能很好地贯彻甚至背离了他自己所大力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直接导致了毛泽东晚年在人才管理问题上所产生的两个误区:一是不切实际地寻找阶级斗争对象并用阶级斗争手段来推进人才管理工作。二是不切实际地要求立即缩小和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
在毛泽东看来,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资源,“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25]他强调,领导就是服务,人才管理的实质是服务而不是管制,人才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和“以能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作为人才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这既有助于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同步发展,同时,也是当前人才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建国后,毛泽东为解决人才管理问题,提出了若干科学方法与正确措施,但由于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影响,其晚年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人才管理制度和机制尚不完备,这就必须通过采取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妥善解决人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要大力提倡人才管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毛泽东既重继承又重创新,这启示我们:要创新人才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一,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对前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因而,要充分认识继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善于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经验成果。第二,要具有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在人才管理工作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的人才管理经验、技术和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理论,从而实现我国人才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
[1][2][4][5][6][8][9][10][11][2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72、452、384、462—463、227、489、384—385、385、145、452.
[3][12][14][15][17][18][2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51、226、399、7、7、101.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4:133—134.
[1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42.
[16]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49.
[19]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N].人民日报,1964—07—14.
[20][2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85、87.
[2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4—235.
[2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责任编辑:许如江
A841
A
1671-2994(2015)06-0009-05
2015-10-09
路宁(1962-),男,江苏射阳人,盐城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管理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