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融合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2015-01-30 03:08贾建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特色融合

贾建平

(中共平定县委党校,山西 平定 045200)

多维融合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贾建平

(中共平定县委党校,山西 平定 045200)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同时也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在发展进程中存在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生态化均滞后于工业化的矛盾。为此,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必须多维融合发展,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走内需拉动的特色工业化道路;使生态化与工业化共生融合,走人文牵引的可持续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多维融合发展;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生态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并首次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观点。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为我们认识和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国经济学家张培刚指出,“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突破性变化的过程”〔1〕,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或工业增长。因此,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不仅应涉及工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动,也应涉及自然、社会、人文的变动。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

21世纪以来出现了两个席卷全球的重要动向,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技术和产业革命。全球经济形势正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的转折点上,各种经济力量加快分化组合,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渗透致使全球经济体系进入加速升级和深刻调整的阶段。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发展、大转型、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

首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当前,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鲜明特征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性提升,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利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2〕,进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式。中国工业经济正处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信息垄断”与“信息霸权”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其利用信息化的“先发优势”及信息技术的“制高点”不断固化自己在信息领域的垄断地位。“高通垄断”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垄断经济的最新案例。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之一的美国高通公司拥有4GLTE领域的核心专利,其利用垄断地位全年在中国收取的专利费用高达123亿美元,占它最近一个财年收入的49%。所以说,我国在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即改变在信息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上依赖他国的现状,突破信息时代受“软剥削”的困局。

其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面临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美国著名社会批评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历史上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3〕29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能源紧张,已经说明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工业文明逐步陷入困境,人类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交汇碰撞必将迎来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新兴的通信媒介和能源体制已经聚合出一个新型的经济模式,独善其身是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的。”〔3〕139为了应对新产业革命的到来,美国计划将GDP的3%以上用于科研和开发,投入强度将超过20世纪60年代“太空竞赛”时的水平,以保证其在清洁能源、环境科学、医学体系、国际合作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能源资源消耗巨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化石能源时代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如何积极应对新产业革命,对于中国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特殊矛盾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在总结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党的十八大强调新型工业化要走“特色”之路,是对工业化发展理论的新认识。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又要遵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普遍规律,更要认清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矛盾。

首先,信息化滞后于工业化。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凸显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弊病:科技创新滞后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创新滞后于虚拟经济,致使整个经济发展失去动态平衡。而信息化滞后于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游戏规则中缺少控制权、话语权的重要原因之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企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高关联度、高敏感度、高带动度以及高渗透性、高增倍性、高增值性,这些特点已经使其成为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动力源。特别是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与突破将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将彻底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进而改变工业文明乃至人类现代文明的进程。面对工业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激荡交融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不可能做到孤军作战,更不可能走“先传统工业、再信息化”或“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当今工业化已经处于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和内容的新时代,只有做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其次,城乡一体化滞后于工业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GDP为6767美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43.9%、46.1%。基于人均GDP指标衡量和三次产业结构判断,我国工业化阶段具有中期向后期过渡的明显特征。但由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征,城乡一体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由于我国工业化是在传统农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选择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使这种状况一度改善,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完善性,农村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资源被工业化以市场化方式强势吸纳,这种做法无疑会使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的差距不断拉大。例如,1996年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但到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10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

再次,生态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出现GDP崇拜、“环境掠夺式”经济增长,其根源在于传统工业理念的偏差——将工业化简单地理解为一种采掘和利用天然矿产资源的生产,将自然视为对象,将空间视为一个装满有用资源等待开发的容器;将时间视为可以用来加速生产过程、创造无限物质财富的工具。这种工业发展价值观的异化将工业化与生态化、人文化割裂开来,将环境代价、社会成本及人的全面发展等要素抛掷脑后,在实践种必然会重蹈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环境破坏、发展失衡、人们对幸福衡量标准的改变等生态危机、文明危机纷纷出现,对这些危机的治理又不容延误。如何从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二律背反”中走出来是今后我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三、多维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正面临深度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先进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以通信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生产力迎来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必然使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信息化、全球化、服务化、城市化、市场化、生态化、人文化的交融叠加不仅影响生产关系的重要构成,而且改变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态势。

首先,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和信息社会已经来临的历史阶段,全球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这三个不同维度的社会进化过程同一时期在我国交融重叠。据此,着眼于全球化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已然成为我国推进工业化的必然态势。我国需要大力发展信息生产力,实现从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的跨越。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全球第一,互联网网民数量也是世界第一,但离信息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实体化,不断夯实信息产业基础,最重要的是提高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型,进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获得高档次的领导权和管理权。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度,深刻变革传统工业模式,实现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在能量交换、数据链和价值链上的融合,推动实体制造企业与云计算、数据企业在虚拟空间的合作,获取全球化网络中的数据控制权和规则制定权。信息化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载体,只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升,从而形成中国工业发展的新态势。

其次,使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走内需拉动的特色工业化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4〕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着眼于当前外需不足、内需乏力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表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致力于走出一条多维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一要增强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信息化不仅要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而且要推进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智能化改造,创建数字化城市和数字化农村,打破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消除区域和城乡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提高数据集成共享力度,促进各领域高质量快速发展。二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其主要手段是用发展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实现工业化农业,将工业化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引入农业发展中,提升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三要扩大城镇化的载体功能。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产业与城镇的互融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应激活城镇化内生动力,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有效需求和承载空间。

再次,使生态化与工业化共生融合,走人文牵引的可持续工业化道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升华。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简单的社会责任,而是内嵌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变为人们衡量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样也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化”的方向。第一,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前提下,加大生态补偿、修复和再造力度,使工业企业从“生态消费者”变为“生态创建者”,使自然的工具价值让位于真实价值。第二,以新的技术革命为支点,大力研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科技,促使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基础。第三,工业化进程不但要融入与时代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制度和先进文化,进而推进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生态化、人文化的高水平多维融合发展,还要实现工业成果分享机会的均等化,将工业化的物质变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创造动力的基础。以生态化为保障、以人文化为目的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必然更加集约、更可持续、更符合自然和社会伦理。

〔1〕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中下合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

〔2〕〔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59.

〔3〕〔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7.

责任编辑 梁华林

F120.3

A

1009-1203(2015)02-0047-03

2015-01-28

贾建平(1971-),男,山西平定人,中共平定县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工业化特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融合》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