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上海201204)
“双面人”干部的表现特征、多维考察及治理对策
何丽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上海201204)
“双面人”干部假信假做,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双面人”干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社会风气,危及党的执政之基,亦成为舆论媒体、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认知“双面人”干部治理的重要性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基础,高层领导的率先垂范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关键,组织机制的完善健全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途径,政治生态的培育优化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保障。
“双面人”;干部;干部心理;治理
所谓“双面人”干部,是指为最大程度谋取私利,以反差强烈而又鲜明的两副面孔生活在工作、家庭和社会中的一类干部。他们以虚假面孔逢迎公众环境,以真实面孔面对私人或“小圈子”环境。“两面人”干部表面生活俭朴,克己奉公,私下索贿受贿,利己营私,对自己、小圈子的要求与对他人、公众的要求截然不同,尤其涉及利益是非等重大问题时更是如此。
1.“双面人”干部的表现
“双面人”干部假信假做,呈现出知、信、言、行四者的脱节,具体表现如下。表现一,双重信仰。“双面人”干部高调宣扬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而内心并不真正认同。要求他人、群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而自己与“小圈子”人则远离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变成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曾对“圈子”内的人毫不忌讳地说,“我在会上讲的那些话是给别人听的,咱们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表现二,双重形象。正因信仰的迷失,“双面人”干部公开脸谱与私下表现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公众环境里,“双面人”干部或多或少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尽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环境要求,按照社会角色要求呈现不同的人格面具,努力展现“好领导”“好下属”的形象。在私人或“小圈子”环境,“双面人”干部较为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时对官场中的黑暗现象大加批判,流露出内心本真、坦诚的一面。同时,内心涌动的另一种欲望促使“双面人”干部去体验和尝试党纪法规所不允许的事情。表现三,双重人格。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巴纳德提出管理学范畴内双重人格的概念。巴纳德认为,双重人格包含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组织人格与组织目标密不可分,外显为为组织目标而努力,以及与其他组织成员合作的意愿等,体现出人的社会属性。而个人人格则与个人动机难以分割,体现出人的自然属性。在政治生活中,“双面人”干部的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常有差异,甚至呈现剧烈冲突态势,但他们可能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原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常把“守纪律讲规矩”挂在嘴上,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禁止家属在主政的地方经商,不允许秘书请托事项或转送礼物。而一旦到了自己特殊的小圈子与情境,王敏贪婪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放纵家人索贿受贿,展现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随情境交替变化的情形。
2.“双面人”干部的特征
“双面人”干部是拥有双面信仰、双面形象和双面人格的干部,具有伪装性、利益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伪装性。伪装是“双面人”干部的基本功。针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群,“双面人”干部表现出不同的领导行为。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相当多的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二是利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利益主体都在进行着利益的追逐。“双面人”本质是一种政治投机,其行为的核心在于利益性。“双面人”干部盛行归根结底是物质利益的诱导和驱使,干部通过“双面人”行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乐此不疲。三是发展性。干部“双面人”行为与其职务岗位变化紧密相连。“双面人”干部并非初始就如此,而是一个随其职务岗位发展而发展的历程。青年时期,许多干部表现出非凡的才干,才能在中老年时期被委以重任。“双面人”干部由青年时期的发奋努力、谦虚谨慎慢慢发展为中老年时期道貌岸然外表所隐藏着的利欲熏心,腐败堕落,一些特权部门、重要领导岗位更是“双面人”干部滋长的重灾区。四是系统性。“双面人”干部不是个案,而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于政治生活中,切实对干部行为产生着影响。当然,“双面人”干部的表现及其程度也各有不同,可分为初期“双面人”、中期“双面人”与晚期“双面人”。初期“双面人”程度较轻,不违纪也不违法;中期“双面人”程度趋中,可能违纪,但并不违法;晚期“双面人”程度最重,既违纪也违法。
3.“双面人”干部的危害
一旦官场“双面人”盛行,干部“川剧变脸”成必练功,“真实的谎言”成必修课,这无论对于干部自身身心健康、健康成长,还是对于组织执行力,党风政风及社会风气都带来极大危害。一是影响干部心理和谐。心理不和谐的问题说到底是认识不统一、不协调所致。“双面人”的价值观与党的价值理念大相径庭,“嘴上讲一套,实际做一套”,很多时候自己都不愿相信、不敢认同所宣讲的内容,呈现价值观裂变、人格分裂与思想言行混乱。二是致使执行力低效。“双面人”干部习惯于讲假话随大流,弄虚作假,阳奉阴违,上面抓得紧就抓一抓,上面抓得松就放一放,上面不抓了就算了,致使不少战略规划成为摆样子的一纸空文,工作或虎头蛇尾或有始无终,组织执行力低效,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在人民群众眼里,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在“双面人”盛行的地方,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老实干事的人得不到认可和提拔,而投机钻营、阿谀奉承、左右逢源的“双面人”获得赏识,得到提拔使用。“双面人”如同一个巨大的旋涡和黑洞,一些原本正派的干部也随波逐流。“双面人”成为干部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哲学,就会直接恶化政治生态,激化干群矛盾,损害党的声誉和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同时,政界充斥着言行不一的“双面人”,必然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道德底线,社会法律、道德系统形同虚设,致使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规则理念难以彰显,引致社会人文精神失落,价值系统失衡,道德水准下降。
“双面人”干部言行严重背离,具有伪装性、利益性、发展性和系统性特征,外显为双重信仰、双重形象与双重人格。当人们将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视为“迂腐”“书生气十足”,将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视为正常现象时,对于干部心理和谐、党和政府执行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都将带来极大危害。
分析“双面人”干部产生及蔓延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破解“双面人”治理的困局。在此,主要从组织特征、干部心理两个角度加以剖析。
1.组织特征与“双面人”干部
在组织结构、制度和文化诸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干部个体在无意识心理的支配下不去做太多独立思考,跟随着大流往前走,干部群体的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双面人”干部逐步从独立的个体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
一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政治体系中各要素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与方式,影响着“双面人”干部产生的概率。一般而言,组织规模越大,层级越多,“双面人”干部产生的概率就越高。规模大且层级多的组织客观上更依赖于强势领导,无形中提高了干部的权威。而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即便是身处高位的干部都会深切体会到一种无力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指令容易执行难。拥有无力感的干部感受到推进组织发展和进步的不易,逐步从集体利益的思量转移到个体利益的追逐。同时,规模大而层级多的官僚体系等级森严,信息闭塞,上下级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亦难以对所有“双面人”现象形成有效监督。相反,组织规模小、层级少的组织抛弃了严格的结构层级,干部权威降低,组织成员感觉较为舒服、安全,积极性和灵活性增强,更乐于交流与参与,信息流动增大的条件下监督力量也随之增加,“双面人”干部产生的概率亦有所降低。
二是组织制度。组织运行过程中,组织成员的目标追求和利益取向有可能不近趋同,制度设计尤为重要。组织制度是“双面人”干部蔚然成风的关键变量,如果干部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健全周密完善,就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双面人”干部产生的概率。譬如,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拥有面具和保护色的“双面人”干部不断获得晋升,而老实人干部总是原地踏步,没有进步的机会,人们逐步形成“公道正派、老实干事的人得不到认可和提拔,而阿谀奉承、言行不一的‘双面人’得到提拔使用”的认知刻板印象,很多闯入仕途的干部逐步放弃正义和良知,形成官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宗旨观念淡薄,失信于民在所难免。再譬如,干部监督机制。“两面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周边人对他们的问题不可能一无所知。干部手握权力,干部监督仍存在“上级监督较远,同级监督较软,下级监督较难,自我监督较空,纪检监督较晚”的问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不完善的情形下,干部监督在健全监督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等方面仍存在许多软肋,难以对“伪装术”玩得娴熟无比的“双面人”干部形成全面、立体、有效的监督,易使其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双面人”盛行留下缺口。
三是组织文化。不同组织文化以非理性方式持续控制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观念,影响着组织的进步与发展。官僚体制强调科层体制和等级关系,要求下级官员绝对服从上级官员,遵循着绝对的命令-服从组织文化。在这样的组织文化中,干部在“权力”背后也有着许多不为人之知的委屈与无奈,干部不能有太多想法和意愿,亦会谨慎小心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只需要自己的外在行为符合各种显性或隐性规定就可以了,至于内心是否认同上级提出的各种要求已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部分干部表现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行为,掩饰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行为,表面遵从社会制度和主流文化的要求,暗地却用隐蔽的方式对其加以抵制,久而久之形成“言不由衷”的行为习惯,自觉不自觉成为“双面人”。长此以往,人们对“双面人”敏感度减低,容忍阈值提高,“双面人”行为逐渐渗透于干部的日常生活之中,干部对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一旦“双面人”进入组织潜规则体系,就会通过上级-下级的权威服从机制,干部-干部之间的关系认同机制控制干部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在心理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双面人”干部群体,成为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心理特征与“双面人”干部
干部自身因素是“双面人”行为产生及蔓延的关键要素。心理是行为的先导,干部的心理切实影响着其“双面人”行为。在此,主要从干部“合乎情理”的攀比补偿心理、心存侥幸的法不责众心理、近墨者黑的上行下效心理三方面加以阐释。
一是“合乎情理”的攀比补偿心理。公职人员的工资收入可以过活,但是不能使其过上奢侈豪华的生活。在与企业家的交往过程中,“双面人”干部心理逐步失去平衡。“看着那些老板住豪宅开好车,穿名牌出入高档会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过得何其潇洒自如!老板越大,财富越多,各方对他越重视,既有经济地位,又有政治地位,两会换届都想办法拉他们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等职务。比比自己,没日没夜地加班,有时招商引资还要陪着笑脸,每个月就拿这点工资,觉得太亏了!我自感层次比他们高,文化水平又比他们高,凭什么不如他们?想想心理就失衡。”由此,“双面人”干部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焦虑没有权力后怎么生活,没有权力后怎么办,对组织滋生不满情绪。在“合乎情理”的攀比补偿心理支配下,“双面人”干部深感自己的工资收入并不能与自己的付出相匹配,认为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一定利益也是对自己的合理补偿,也是合乎情理的,便将各种灰色收入视为正常的,“双面人”行为由此滋长。
二是心存侥幸的法不责众心理。在部分干部看来,“‘双面人’行为是官场群体行为,组织如何去监督与惩治?大力惩治‘双面人’干部对干部队伍建设起着警示和震慑作用,但是却难以把所有的”双面人“干部都绳之以法?”而在现实中,确实也看到不少“双面人”干部并没有受到任何惩处,甚至还不断得到晋升。一般而言,在信息不完全的环境中,干部个体理性地遵照前人的行为方式行事。普遍存在的“双面人”行为本身就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号:“双面人”行为具有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成本。进而,干部明知“双面人”行为是违法乱纪的,但感觉自己没那么倒霉,相信自己的身份可以帮助自己掩盖“双面人”行为,寄希望于恶劣后果不会发生的投机心理,期望自己能够侥幸过关,仍大胆无惧地普遍选择“双面人”行为。
三是近墨者黑的上行下效心理。干部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干部个体行为影响着其周围人群的行为,同时,周围人群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部个体行为。在“双面人”盛行的组织内,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干部个体可能选择跟随大流,身不由己地按照群体“双面人”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高级干部手中拥有更高的威信和更多的资源配置权力,与一般干部“双面人”行为相比,高级干部的“双面人”行为不仅造成更多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对其他官员行为产生更强的传染和示范效应,进一步促进“双面人”行为的扩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干部看到自己的领导就是表面一套,背面一套,就会影响干部对官场“双面人”行为的态度,降低干部对“双面人”行为而产生的内疚感、畏惧感和犯罪感。“双面人”行为具有明显的传染和示范效应,高级干部带头选择“双面人”行为是“双面人”现象系统弥漫的重要推动力量。
干部心理是“双面人”干部产生及蔓延的内生驱动力,而组织特征、组织制度及组织文化则是“双面人”干部产生及蔓延的外部促动力。“双面人”干部的产生与蔓延是内生驱动力和外来促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认知“双面人”干部治理的重要性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基础
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逐步清除“双面人”现象,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部分干部对“双面人”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还有所不足,对“双面人”干部习以为常,并将其视为合情合理的现象,心安理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将之作为一种所谓的“政治智慧”追随学习,对此,我们必须重视和纠正。只有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双面人”干部的危害性,干部才能严格约束自我,抵制不良的政治生态,将“表里如一”内化为一种工作态度,外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干部自愿将“表里如一”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将外部客体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体内部主体的东西,就能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表里如一价值准则,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自觉践行“表里如一”的价值观。此时,领导个体不再是表面遵循、情感认同,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改变、情感的需要、意志的坚定和习惯的养成。
2.高层领导的率先垂范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关键
高层领导居于行政体系的核心位置,掌握着资源的最终分配权。相比于理论说教和灌输而言,高层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大力推进更具有说服力。高层领导应该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清晰明了“双面人”的危害,奖励和晋升那些表里如一的干部,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孤立“双面人”干部,逐个重点突破。几乎所有的改革转变都是始于一个关键的任命程序,必要时调整那些典型的“双面人”干部。当然,“双面人”治理决非是一次事件,而是一个较长时间充满痛苦的过程,领导干部不应忽视或掩盖问题,也不能做出过于乐观的评判,而应对“双面人”干部治理进行合理评判和科学规划。
3.组织机制的完善健全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途径
从双重信仰、双重形象、双重人格三方面界定“双面人”干部,为“双面人”干部设定合理的边界。完善健全治理“双面人”干部的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一是健全“双面人”干部的监督机制。党和政府的权力来自群众对部分权力的让渡,如果用权力谋取私利,势必引起群众的不认同及排斥。继续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实时公开干部日程安排、出行用车及接待消费等公务信息,增加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建立多元化、立体化、全流程的干部权力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公正公平的“笼子”。综合运用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压缩权力寻租空间,防止“双面人”干部滥用权力,败坏政治生态,影响党和国家事业。二是完善“双面人”干部的奖惩机制。干部选用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要把“表里如一”标准贯穿于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全流程。在干部选用实践中引入“双面人”的一票否决权,畅通“表里如一”者“下”的渠道。一旦“双面人”现象显露,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双面人”干部做到零容忍,使其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违纪的所得,引导干部在“双面人”问题上保持清醒。加大对“双面人”干部惩处情况的公开,让干部明白“双面人”所要承担的后果及代价,形成用操作性和可行性较强的制度体系规范“双面人”干部的良性运行机制。此外,制度一旦形成,就要视制度为最高权威,把制度理念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中,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4.政治生态的培育优化是治理“双面人”干部的保障
精心设置有关“双面人”的课程体系,运用价值观澄清、圆桌时间、公正团体等价值观教育方式,从世界和历史的视角系统梳理“双面人”的内涵、根源、危害以及各国各政党的治理举措,并从心性修养视角深入剖析“双面人”意识以及行为等问题,在触及灵魂式的思想教育中营造反对“双面人”的浓厚组织文化。此外,还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加强“双面人”干部所造成的后果及惩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破除“双面人”的理念,达到警醒和震慑干部“双面人”的作用。让每位干部意识到,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要“表里如一”,从政治生态上清除“双面人”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同时,要在党内创建积极乐观、平和宽松的人际沟通氛围,促使班子成员敞开心扉讲真话、报实情。健全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鼓励干部之间适当的观点交流与争论,及时化解干部之间的分歧或矛盾,降低“双面人”干部产生的几率。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等.2014.
[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美]Barnard,C.I.经理人员的职能[M].孙耀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杜福洲.当前社会中的“双面人”现象及其根源剖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4,(12).
[5]于树军.双面人与自我的分裂——官场小说中文人型官员人格畸变的阐析[J].文艺评论,2012,(3).
[责任编辑李冲锋]Features,Multi-dimensional Observ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Double-faced Officials
HE Li-jun
(Leadership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of Pudong,Shanghai 201204,China)
Double-faced officials are inconsistent between their speeches and behaviors.They behave differently in public and privately.Double-faced officials greatly harm party-mass relationship and the social ethics.It also endangers the foundation of our party's administration.I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nd focus of the media and common people.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reating double-faced officials is the basis for treating double-faced officials.The good example setting of officials in top management is the key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double-faced officials;the impro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is the channel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double-faced officials;the improvement and cultivation of political ecology is the safeguard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double-faced officials.
double-faced man;officials;official psychology;administration
D262.3
A
1674-0955(2015)06-0105-05
2015-05-26
本文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14年度长三角改革发展研究课题“长三角领导干部的成长路径与规律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何丽君(1977-),女,湖南邵阳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