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工作

2015-01-30 04:02王世伟
中国军转民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兵员后备力量预备役

王世伟

国防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寓军于民,是确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躲不开绕不过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打赢战争的基础性工程。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开启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军地合力备战意识,坚持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着力在编实后备力量动员预案、夯实后备兵员储备基础、建实高效后备力量动员指挥体制、抓实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演练等方面下真功见实效。

国防后备力量动员作为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典型载体,是保障打赢战争的基础性工程,在国家全面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开启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军地合力备战意识,坚持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军地各级应当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和机遇意识,敢于破除思维定势,勇于创新实践,扎实做好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的各项工作。

一、军地统筹编实后备力量动员预案

孙子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等等,这些词汇都可以反映军事谋略的高超艺术,也可以用于对预案建设实质的高度概括。因此,预案建设绝不能可有可无、草率编制,而是必须把它作为推进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严防预案虚化。美军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军队,其超前的动员设计理念和预案建设更是引来世人侧目。近些年世界大的局部战争无不是按照美军设计好的思路和事前定好的“基调”展开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进行了长达10年的前期准备,从作战理论到作战计划,从投入兵力到物资保障,都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针对伊军可能的抵抗进行反复论证和模拟推演,不断修订实战预案,从而为持续仅26天的伊拉克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近些年,我国各级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预案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按实战标准来衡量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供需不衔接、体系不配套、编制不规范、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实战背景虚化、动员任务虚化、指挥体制虚化、场所设置虚化、相关保障虚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动员演习演练不按动员预案组织实施、紧急情况下动员预案搁置一边派不上用场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追根溯源,表面反映在后备力量动员预案不成体系、筹划不科学、内容不完整等问题上,其根本则在于思想认识上没有切实把预案建设放到统筹动员全局的高度去看待,放到提升动员能力的关键环节去编制,被动应付战时组织实施的动员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如影随形,“能打仗、打胜仗”要求还没有真正在实战化预案中贯彻到底、落实到一人一物,实案化动员依然任重道远。因此要紧盯保障信息化局部战争保障需求,紧密结合国家综合安全形势,着眼国防动员建设全局,科学编制平战衔接、系统配套、实在管用的后备力量动员预案体系。

二是紧贴实战需求。《国防动员法》第三章规定,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要“根据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国防动员潜力状况和军事需求编制”,这就从法规层面明确了后备力量动员预案编制的原则。当前,台海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东海、南海维权斗争时有起伏,中印边界、朝鲜半岛情况复杂,中缅边境也不太平,“东突”恐怖分子暴恐活动频繁,在一些重要敏感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始终存在。这种情况下,后备力量动员预案必须向实战聚焦再聚焦,实战化预案准备、实案化动员实施的地位日益凸显。军地各级要把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未来作战样式搞清楚,分方向制定后备力量动员预案和计划,逐级分解细化动员任务和能力标准,让动员目标更明确。要紧盯结合国内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一旦动员预案明确的相关要素发生变化时,就应及时予以修订和完善。每次组织动员演习演练结束时,在复盘检讨中都要把动员预案作为一项必检内容,反思动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将动员演练成果及时反映在动员预案中,让动员预案更加贴近真实的战场环境要求、贴近信息化局部战争真实的动员保障需求。

三是加强军地对接。后备力量动员涉及军地两大系统,连接平时与战时两端,其预案编制必须加强军地协调和平战统筹,科学融合军地相关要素,做到既具有动员活动的前瞻性,又具有动员能力的现实性;既着眼于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动员任务,也充分考虑当地兵员潜力实际和组织指挥体制现状。要按照军队预案与地方预案相对应、上级预案与下级预案相衔接、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相对接、行动预案与保障计划相配套的总体要求,编制预案时广泛听取人民防空、相关编兵单位的意见建议,统筹考虑后备力量动员预案与本级战备方案、国防动员预案、上级国防动员预案、地方应急方案、人民防空方案等预案的衔接问题,科学设计后备力量动员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保障预案相衔接、相配套、相补充的问题,防止出现多类预案之间矛盾交织重叠、动员任务交叉重复、动员对象一兵同时多用的情况发生,着力形成省市县三级规范配套、上下左右衔接的动员预案计划体系。鉴于各地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任务有主次之异,动员工作的基础有优劣之差,自然条件有好差之别等等,因敌、因地、因时、因任务、因主要作战形式而异务实编制后备力量动员预案,切不可搞“一刀切”。

二、军地合力夯实后备兵员储备基础

《国防动员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预备役人员储备制度。储备后备兵员,就是把预先组织和训练的预备役人员,按照预定计划和原则储存于民众之中。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后备兵员,既是平时进行后备力量动员准备的核心内容,又是战时后备力量动员实施的根本保障。实战准备,必须紧贴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动员保障需要来储备兵员。

一要加强退役军人登记管理。退伍军人预备役工作,是后备力量动员工作的重点。我国每年有近大批官兵退出现役服预备役,他们经过部队的培养锻炼,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军事素质,特别是那些地方无法培养的军事专业人员,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兵役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退出现役的士兵,由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自退出现役之日起四十日内,到安置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第三十条:“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退出现役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士兵,在到达安置地以后的三十日内,到当地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军官登记”。县(市区)人武部在每年老兵退伍和军官转业期间,要组织专门人员办理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做到随报到、随登记。同时动态掌握辖区地专对口兵员潜力。对于送到部队的新兵,人武部要加强与部队沟通联系,尽可能掌握本地年度退役官兵的数质量情况。民政局、人社局、组织部以及编兵单位应当主动摸清近五年退伍军人数量、质量情况,特别要准确掌握目前部队数量较少、未来作战需求量较大的各类人员的数量、质量情况,并及时提供给军事机关,以便战时能合理地分配动员任务。

二要加强符合实战需求的力量队伍建设。贯彻“编为用、建为战”的原则,把经过登记的预备役人员通过组织储备起来,正所谓编组出战斗力、出保障力,克服后备力量编在纸上、挂在墙上,平时联不上、战时用不上的现象。要优化整合民兵、人民防空、国防交通专业队伍,把人民防空、国防交通队伍纳入基干民兵组织一并由省军区系统领导,理顺编组、管理、使用关系,从源头上解决任务重叠、组织交叉、一兵多职等问题。要高度重视新型保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规模精干、专业精细、科技密集的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的新型专业后备力量,根据需要对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针对强敌干预的多方向性,应突出干预重点,统筹整体谋划,加快主要方向战场后备力量队伍建设。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地域,调整就近应急应战力量分布,确保就近动员,从空间上赢得动员时间。

三要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教育训练。“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者,未有不败者”。今年4月上旬“毕福剑不雅视频”在互联网上披露,毕福剑作为党员、主持人、退伍军人发表不负责的言论,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尼克松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这倒是从侧面提醒了我们必须抓好预备役人员的教育训练问题。后备力量建设涉及从总部到基层人民武装部的各级军事机关,以及预备役部队、国防动员领导机构、国防动员专职部门和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诸多领

域,目前没有专门的培训院校,省级人民武装学院和各级民兵训练基地资源分散,组训方式滞后,培训质量不高。为此,各地应当整合省市县三级民兵训练基地,结合所承担的使命任务,积极开展民兵预备役人员实战化训练。要立足自身实际,解决好民兵预备役人员“训什么、怎么训、怎么提高训练效益”的问题。可借鉴美、欧等国后备役“周末训练”的做法,变定时定点集中组训为定时定点集中组训、开展周末(假日)训练与结合生产和岗位相结合,加大军事“接口”训练力度;实行“过关免训”制度,减少重复训练和资源浪费现象。

三、军地协调建实后备力量动员指挥体制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通过行政指令指导和规范动员活动,显然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当前后备力量动员组织领导体制确实还存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相互关系、运行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的成效。

一要完善后备力量动员组织领导机构。从1999年开始到2014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报告无不提及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一项单列,提出“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备力量动员机构,是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军事机关中设立的负责后备力量动员和征召工作的部门,平时主要负责兵役工作和后备兵员建设的组织工作,战时主要负责后备力量动员的组织实施。由于平时后备力量动员机构工作任务比较单纯,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战时由于任务的转换和加重,依靠原有的“载体”就难以承受扩大了的工作负荷,必须适时地进行调整。要加快指挥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和量化动员指挥领域及其相关各环节的标准内容,着力实现后备力量动员指挥流程畅通无阻、秩序严格规范和体系高效释能。

二要凝聚后备力量动员指挥执行合力。人武部要落实人员编制,着力解决好人少事多的矛盾,积极主动当好当地党委政府军事“参谋”,以主要精力抓好后备力量建设动员,并对其他领域的国防动员予以指导。地方政府要切实推进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新区、经济园区、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等新区武装机构,夯实后备力量一线阵地。高度关注高校的武装机构建设问题,对一些未成立基层武装部的高校要尽早建立基层武装部,加强学生作为后备力量的储备工作。加强动员干部队伍建设,改革专武干部配备模式,走开从地方高校、人武学院、退役军人中公开选拔专武干部的路子。规范企业事业和有关行业单位的后备力量动员程序,明确职责任务,促使动员工作在基层单位有效落实。基层武装机构和相关编兵单位要结合年度整组,不断优化兵员布局与结构,最大限度保证兵员平时在位率和应急出动率。严格落实民兵预备役部队编制,确保编实满员。加强兵员在位管理制度落实,确保编入组织的民兵预备役人员都在制度管理和组织掌控之中,确保遇有情况随时“联得上”、“召得来”。

三要构建后备力量动员指挥网络体系。为健全各级兵员动员指挥自动化网络,可以采取租赁、合建、搭载、自建等进行建设,完善兵员数据库,努力提高兵员动员的指挥效能,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做到动员令的发布和传递快、人员收拢集结快、武器装备物资发放快,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足够数量的后备兵员参加作战。军事机关、地方有关部门、公安武警、驻军部队应当密切协调,建立横向协调联络、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依托地震、水利、环保、卫生、交通、民航、海事、电力、通信等行业系统设置监测网点,健全突发事件信息监测网络系统,及时获取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做出动员反应。要采取县建站、乡设点、村有员的方法,建立民兵情报信息网,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对社情动向最为敏感,具有耳目灵、语言通、地形熟、知民情的优势,为应急应战行动提供内幕性、预警性、深层次情报信息,加快指挥决策过程。此外,还要“征退储”一体化制度,贯彻国防义务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建立预备役津贴、预备役退休金、预备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编兵单位履行国防义务优待优惠等动员权益保障政策,为构造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军队和动员五者之间有序互动的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保证后备力量动员指挥“工作循于法、秩序统于法、忙乱止于法”,从根本上解决“召之难来”的问题。

四、军地联合抓实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演练

后备力量动员演练是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动员的“预实践”,对后备力量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支援战斗力快速生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后备力量动员演练标准不清、军地合练聚力不够、指挥信息化程度不高、实战化演练作风不实等和平积习没有彻底消除,对此,军地各级要有清醒认识,必须按照实战标准在真难严实环境中全面摔打锤炼后备力量,提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能力。

一是演练内容要精。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总体要求,针对可能担负的多样化任务,坚持“训用一致”的指导原则,区分不同层次和对象,科学确定演练内容,使各个层次、各种力量的演练内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演练内容体系。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是本地区组织协调后备力量动员的指挥机构,是统一调动本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由战争潜力转为战争实力的领导主体。其演练必须突出兵员潜力研究、动员计划修订、平战体制转换、持续动员等最基本、最重要课题的演练。预备役部队是动员力量的主体,根据其所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直接参战等任务,应突出快速动员、应急机动作战、重点城市防空作战等内容的演练,打牢遂行任务的技术、战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加强预备役部队兵种之间、部队和分队之间、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之间的协同演练,提高快速动员和快速遂行任务的能力。

二是演练环境要真。充分考虑当地在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所面临的动员环境,可能是大规模涉战全面实施动员,也可能是小规模涉战部分实施动员,还有可能是不涉战但具有少量保障任务。设置战争状态下社会舆论、经济形势、城市管制等情况,切实把激烈性、突然性和风险性因素纳入其中,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复杂民情、社情、交通、空情、舆情等环境,使参训人员置身于逼真战场环境。

三是演练课目要难。课目设置要与动员的使命任务相一致,围绕综合运用各种力量构设演练情况,做到实装化、实案化演练,所有“情况”都根据作战行动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充分设置面临的多种动员任务,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动员演练,既有民兵动员,又有预备役部队动员,也有预编到现役部队人员动员;既要协调军地之间的关系,也要统筹协调驻军部队,以及对上对下关系等,考验参演人员处置能力和实战心理素质,在多重演练任务面前锻造锤炼参演人员。

四是演练过程要严。不能只满足于一般般过得去,要按照打仗的标准,坚持真考实评,组织进行随机导调,把动员与反动员贯穿其中,把初始动员与持续动员相结合,把后备力量动员与其他动员统筹考虑,把指挥、协同、保障、通信等要素涵盖进去,切实检验复杂背景下动员的真实能力。坚决杜绝与实战不一致的做法,如集结动员兵员临时凑数、对不上号的问题;如指挥机关提前编脚本、指挥员念台词、指挥程序程式化套路化等现象,尽可能地多暴露问题,切实检验真实动员能力。

猜你喜欢
兵员后备力量预备役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加强新形势下兵员储备建设的思考
浅谈兵员征集难的原因及对策
93601部队创新与预编兵员联系方式随时掌握预编兵员准确动向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从实战看大城市的后备力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