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江 楚武干
(重庆交通大学 思政教研部 重庆 400074)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学风、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种较高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不能仅仅待在象牙塔里,足不出户,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实践中去接受锻炼与考验,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通过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的研究与探索,不仅在理论上能丰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上也可以使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更加符合研究生的就业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论文写作,三者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但现实中的研究生培养很多只是重视理论学习和论文水平,对实践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对理论学习和学位论文两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可以量化的标准,而对实践环节却很少有细化的规定和可操作性的运用方案。从整体上看,目前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教学实践、学术实践及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融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为一体的特点使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一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一个主要的就业途径就是在中学、大学或党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能力是这一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形式主要有:协助导师进行教学辅导工作、在导师指导下担任本科生的教学任务等,大部分研究生以协助导师进行教学辅导工作完成教学实践的规定学分。但这项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导师的主观随意安排,而且很少考虑研究生从事教学实践的效果,绝大多数只是为了机械地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盲目性,缺乏明确的实践培养目标、实践要求与指标、实践考核与奖惩等统一的、规范的制度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给本科生讲课是教学实践中特别薄弱的环节,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相关要求。相比较于做些教学辅助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给本科生讲课在锻炼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控制能力、教学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上的效果会更好,收获会更大。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本身的期望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也都希望给本科生讲课,到教学一线去锻炼自己。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参与相关学术活动,旨在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提高学术能力。学术实践一般组织形式有:参加学术会议或活动、听专家讲座或报告、学术沙龙等团体活动、跟随导师做项目等。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实践包括学术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两个方面。其中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要求学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会5 次,其中由本人主讲至少1 次,经考核合格后共计1 学分;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在论文工作中需完成本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的中、外文情报资料及收集整理工作,阅读本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和专著30 篇(部)以上,完成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5000字以上,经指导教师评阅合格后,记1 学分。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该校一直坚持通过学术沙龙让研究生主讲和参加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也进行得比较好。但比较文献综述,学术沙龙存在活动日期不固定、活动形式呆板、学生不重视应付了事等问题,没有使学术沙龙真正成为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有效实践。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社会实践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转换为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获得直接感受,从直接经验中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生活态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主要形式有学校助管、单位实习、参观考察、项目课题调研、挂职锻炼等多个方面。从实际操作情况看,社会实践更多是个人的行为,很少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组织地进行,学校助管虽然由校方出面组织,但受到助管岗位锻炼的研究生人数是很少的。参观考察是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进行的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也是受到学生们广泛喜爱的实践形式。重庆交通大学曾经组织学生到万盛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渣滓洞白公馆、邓小平故居、陈独秀江津故居等地参观考察,学生们反映收获很大,有学生通过参观考察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但这项活动没有坚持下去。除了重视不够、经费不足的原因外,与没有实践环节的保障条件和稳定的实践基地有直接的关系。
问题是研究的先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主要问题的产生,从新制度主义理论来分析,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有效聚合研究生培养的各种资源依赖于制度,合理利用研究生培养的各种力量和有力规范各种培养行为也依赖于制度。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的三种类型,要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制度、学术实践制度和社会实践制度。就制度的具体形式和可操作性来说,本文将为这三个方面实践环节的进行,构建起“完善的实践制度、稳定的实践基地、环环相扣的实践运行程序”三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的实践环节新模式。
制度是行为规则、制度化的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制度,就是要遵循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规律,紧密结合实践活动的需要,制定出权威高效、系统全面、易操作可行的实践环节的各项制度。学校要把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制定出实践环节的制度规范和配套文件,对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实施细则、活动流程、时间要求、成果考核、工作量计算、奖励评优办法、组织领导及有关政策均作出明确的制度规定,使实践环节贴近研究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在教学实践制度上,可以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实施办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督导工作职责》等。在培养目标上,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两个方面;在重要意义上,必须使研究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规定每个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的硬性要求;在实施办法上,从研究生、导师、主管领导三个维度展开设计。协助导师进行教学辅导方面,规定每个研究生每学期至少三次协助导师进行教学辅导工作,具体实施由导师本人决定,但必须向学院主管部门提交导师开据的实践证明及研究生本人落实教学日常工作的记录材料,完成后计0.5 学分。在导师指导下给本科生讲课,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至少给本科生讲授4 次课,导师本人必须亲临现场,整个过程由导师负责主持。研究生必须向主管部门提交包括备课记录、教案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自我评估、学生评价、导师评价等教学材料,完成后计1.5 学分。建立导师听课记录备案制度,要求导师做好研究生的讲课记录工作,在指明优点同时着重突出问题与不足,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主管领导要发挥管理督导作用,做好各种材料的审核工作,对优秀者,张榜公布并通报表扬。对没有参加教学实践,或者考核不通过的研究生,不能获得本年度奖学金或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确保考核标准明确。
在学术实践制度上,可以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学术实践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学术实践督导工作职责》等制度文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学术实践的形式,如要求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必须参加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会5 次,本人主讲至少1 次,考核合格后计1 分,考核不合格不得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对通过学术沙龙来完成本人主讲1 次的学术实践形式,要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参加者、实施的预期效果等等,特别要调动研究生们的积极性,把这项活动放手交给他们来组织完成,真正使这种学术实践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社会实践制度上,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施办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督导工作职责》、《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经费管理办法》等。社会实践一般在第4 学期进行,可以采用学校统一安排或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从学校(导师)、研究生、实践单位三主体设计协同负责制,要求研究生定期向导师汇报实践情况,实践结束时,须向学校提交一份字数不少于5000 字的实践总结报告,完成后计1 学分。学校要关注研究生实践动态,密切联系实践单位,做好督查工作,一经发现研究生无故擅自离岗,撤销研究生实践资格,召回学校,作出处罚。建立实践单位反馈机制,实践单位负责人定期向学校反馈研究生实践状况,建立学校与实践单位长期稳定的联系机制,确保实践“货真价实”。
实践基地是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学生在实践基地扮演着“准职业人”的角色。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的重要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特点,对应的实践基地通常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业党团、人文遗址、历史人物故居等,确定实践基地,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从建设原则、基本条件、权利义务、管理、挂牌、评估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规定。在建设原则上,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利用基地开展实践,基地可以依托学校科研及师资力量促进自身建设。坚持稳定可持续的原则,高校定期向基地派遣的人数要适合基地的容纳量,并与学校各方面的合作具有稳定性。坚持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基地为高校实践提供服务,又要从研究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基地人才队伍,促进研究生就业。在基本条件上,实践基地应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性质,具有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实习场地和指导人员,具备组织指导和管理研究生实践活动的经验和能力,能为研究生实践活动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保障。在建设管理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需要选定基地,因需而设,不得重复设定。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可行性方案,然后与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年限一般为3 年。学校要定期征求实践基地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由研究生、基地负责人共同出席的交流会、座谈会等。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基地评估,对为研究生实践作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保证研究生实践正常开展的,作出撤销实践基地的决定。
良好的、系统的、有条理的实践运行程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深入、持久、健康、稳定开展下去的保障。本文将从实践动员及准备阶段、实践进行阶段、实践总结和成绩评定阶段,研究实践环节的运行程序。
教学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使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学术实践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社会实践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运用能力。所以说,基本理论——深化理论——运用理论是研究生实践环节三种类型的内在逻辑关系。实践环节的运行程序设计也需要服务于这个逻辑主线。实践环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组织领导应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教学办公室负责。该机构统一指导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各种具体工作,重点是设计实践环节的运行程序及管理办法。如果说实践环节好比一本书,那么实践动员和准备阶段就是书的序言,它的意义就在于提纲挈领。首先在实践动员和准备阶段,由研究生教学办公室扮演主要角色,召开实践教学动员大会,宣讲实践教学的内容、意义、办法等,从整体上对本年度及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实践环节进行规划、布置、安排。实践进行阶段就是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序言的深刻展开,也是对实践动员和准备的具体执行。教学实践、学术实践、社会实践的进行,要详细规定教师、研究生、学校的权利与义务,突出主体责任。实践活动的总结以各种实践报告为主要形式,即教学实践报告、学术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导师要认真批改实践报告并写出评语,打出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组织召开实践环节相关总结会议,听取各种意见,掌握基本情况。最后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考核,在实践环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或受到表扬的,经书面材料证明并报请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考核不通过者,取消本年度奖学金及入党资格且不得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综上所述,实践环节“三位一体”运行模式的科学合理、稳定有效、持续健康的开展,离不开制度这个中心。教学实践需要制度引导,学术实践需要制度激励,社会实践需要制度规范。完善的实践制度是中心,没有制度这个中心规范,就没有实践基地的稳定发展,就没有实践运行的规范化保障;实践基地是平台、是阵地,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就没有实践制度的保障对象,就没有实践运行的执行表演舞台;环环相扣的实践运行是贯彻实施的机制,没有实践运行,实践制度就会沦落为一纸空文,实践基地就会无用武之地。通过构建制度-基地-运行“三位一体”的实践环节新模式,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中存在的应付、走形式的问题,提高实践环节对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效,使研究生能从实践环节中真正有所收获,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刘丹萍.加强实践环节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1997,(03).
[2]袁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在诉求与教学实践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3]李伯霞.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