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5-01-30 03:05陈巧云刘跃亭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都市型郑州示范区

陈巧云,刘跃亭

(1.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2.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综合处,河南郑州450015)

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陈巧云1,刘跃亭2

(1.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2.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综合处,河南郑州450015)

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也满足了现代人对绿色、环保、休闲的需求,同时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还面临着农产品安全质量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需要从确保绿色食品安全供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科技投入覆盖面、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等几个方面入手。

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现状与问题;路径探析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超过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但对农业发展路径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农业发展也有自身潜在的规律,为了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应运而生。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城郊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的一种形式,是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体系。它具备商品生产、生态建设、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出口创汇、示范辐射等多重功能[1]。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都市型农业起步较早,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在郑州等中部城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起步较晚,但一些地方性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且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绿色、生态、安全、经济等概念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日益显得重要,也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和城镇居民的关注。

一、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品类多元化。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改变了以往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种植方式,根据城镇居民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不断增加农产品品类。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形成了近郊以果蔬、花卉为主,远郊以养殖、生态示范为特色的都市型农业业态。通过新菜田开发和设施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园艺标准园和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蔬菜、水果、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4年全年蔬菜总产量达300万吨、水果总产量达2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5.5万吨;肉、蛋和奶产量分别为27万吨、23万吨和50万吨,蔬菜自给率达到65%。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使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到31万亩,累计认证登记“三品一标”966个。其中,有机农产品51个、绿色食品194个、无公害农产品7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基本上保证了辖区居民的日常需要。

2.种植园区化。为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景观多功能一体化协调发展,郑州市按照“基地园区化、园区景观化、田园生态化”的建设理念,重点规划建设了新郑优质粮种、红枣产业示范区,荥阳绿色蔬菜、现代渔业和石榴产业示范区,惠济休闲观光、花卉产业示范区,登封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草莓产业示范区等10个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了一批集优质高效生产、高端科技引领、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都市生态示范农业园,使粮田、菜园、果园成为景观田、生态田,在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应的同时,满足市民绿色、环保、休闲的需求,并且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特色产业,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在全市稳定的粮食生产区域,打造了2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安全供给。在推进种植园区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郑州强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36”工程建设。2012年,启动了中牟北部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中牟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和荥阳沿黄现代渔业示范区3个示范区建设,引导规模化、科学化种养殖发展。根据地形地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了黄河生态农业公园、邙岭百果博览园、樱桃沟慢享生活区、嵩山养生度假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等5大休闲农业示范区,打造滨河风光览胜游、田园景观风情游、果岭山水体验游、天地之中文化游、慢享生活休闲游5条休闲观光精品线路,以满足城镇居民的休闲观光需要。目前,全市三星级以上示范园达到13家、休闲农业庄园186家,休闲农业特色村18个,开展休闲农业节会活动32个。2014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1500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60%;全年营业收入18.1亿元,比2013年增长69%。

3.经营品牌化。品牌化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决定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效手段。在近年来的发展和经营中,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基本上形成了由生产规模化、产品品牌化与销售市场化组成的大系统。通过农业园区、林业带、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等不同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规范了产品的生产原地和生产流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小的品种如柴鸡蛋、绿色小米、无公害蔬菜等;大的品牌如新郑大枣、河阴石榴、侯寨樱桃、尖山金银花、黄河鲤鱼等,形成了连片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郑州市扶持和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如面粉、速冻食品、枣制品、油脂、饲料、肉类、乳品、蔬果、花卉苗木等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集群培育,重点发展种养加工、农业流通、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涉农服务5个集群类型,认定第一批市级集群15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26家。同时,郑州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农户积极参与,政府适当引导,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2014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423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3家、61家;农民合作社总数2874家、同比增长42.7%,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联合社21家、家庭农场140多家。在形成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了一些知名品牌,三全、思念、好想你、雏鹰、白象等11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了省级认定。三全、思念等速冻食品产业集群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4.服务科技化。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特别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更依赖于科技的发展。郑州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引入新技术,推动农业创新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省会科研力量,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郑州集聚了中原经济区80%以上的涉农教育和科技资源,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蔬菜研究所等科教机构对产学研结合和涉农龙头企业创新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郑州依据自身的科技实力,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郑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生物育种工程中心、出口型马铃薯工厂化脱毒繁育中心、海南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郑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鉴定基地和国家级(郑州)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等工作,以区域中心站为中心,构建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村级农民技术员”为主线,带动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农业生产最终受益。为提高产量,郑州积极实施沃土工程,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内,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1172万亩。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新药械防治示范,应用小飞机等新药械示范面积1万亩。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业发展服务网络。郑州已初步形成了“市、县有信息服务中心,区域、乡镇有信息服务站(点),合作社和村组有信息服务点(员)”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农村科技覆盖面大幅度提升。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新渠道,开通全省第一个农业微信公众平台——“郑州都市农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更加接地气、深入基层。

二、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

1.农产品安全质量堪忧。虽然郑州在农产品检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近郊农田位于城市边缘,多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也有的地方以水产品养殖为主。城市空气与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受地理因素的影响,郑州的农业生产经营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必须在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下,才能稳步实现现代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家庭农业想把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包下来,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农业的公益性服务,如病虫害测报、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气象预报等,都需要政府部门来承担;而供种育苗、农机作业、植物保护、设施建设等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的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则可由民间专业组织来进行。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是土地和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扩张,郑州对土地的占用越来越多;一些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对土地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加上郑州水资源极度贫乏,“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2013年的一场大雨就打掉了二七区侯寨樱桃园几乎所有的樱桃花,使得当年的樱桃颗粒无收,给农户造成极大的损失。而新郑红枣却因雨水过多引发腐烂,造成大面积减产。因此,改善水利设施是当务之急。除此之外,乡村中的路、电、网络等配套设施也不完善,特别是信息网络建设,还满足不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另外,农村的环境保护设施也比较差,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特别是随着乡村养殖场的发展,动物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使得一些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村庄环境质量下降。

4.涉农科技有待加强。一是政府投入农业资金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年来,各级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但在资金使用上,还存在着审批程序繁琐、主体责任不明确、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二是涉农企业本身也存在着科技投入少、研发力量薄弱、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据了解,郑州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企业和一部分行业当中,分布不均。如饲料、兽药行业人才相对集中,少数农业企业的人才整体实力较强,但相当一部分农业企业人才数量不足。部分农业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足,不少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如一些种植、养殖企业,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为主,企业研发新产品较少。目前全市农业企业真正有科技实力、有科技竞争力的还不足20%,持续成长性好、有专有技术储备的企业很少。三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如在示范区内要大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滴灌、温湿调控和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等设施装备,不断提高示范区内农业的设施化、机械化装备水平。这些都需要农民具备更先进的科学知识;在现代农业经营中需构建农业产权交易中心等信息化平台,培育发展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也需要农民掌握现代科技知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实际情况看,郑州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5.适度规模经营面临困难。目前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规模经营,这是因为农业的规模经营能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化就业,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农民走向富裕的一条新的路径。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必然会涉及土地流转问题。目前,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70多万亩,但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打工,难以落户,享受不到当地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家里的承包地是他们最后的生活保障;二是农地一旦改变用途或被国家征收,价值就会成倍地上涨;三是一些地方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与农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得土地流转难以实现;四是农村历来都存在农村承包地因各种因素不断调整的现象,农民担心转出土地后,会丧失对土地的承包权。

6.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亟待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社会结构,农家乐、产业园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使工业元素和市场元素逐步融入到了农业发展之中,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农民具有更大的自主权,种植什么、经营什么、怎样经营,都会考虑社会需要和市场情况。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农民技能培训、土地资源保护、对外招商引资以及土地确权和流转等等,是基层政府面对的极其复杂的新问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基层政府需要调整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确保绿色食品安全供应。一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土地和水源;二是重视对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的素质教育;三是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纠偏纠错;四是执法部门要通过法律手段对涉嫌食品犯罪者加大打击力度;五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起对食品安全的追踪机制,构建诚信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地资源禀赋和农村人口规模决定了我国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只有在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下,才能稳步实现现代化。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以扩大服务的规模来弥补农地经营规模的不足。一是政府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解决家庭经营带来的不足。政府应重视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库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和数据,分析市场动态,了解市场行情,及时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二是培育专业的涉农服务组织,从供种育苗、农机作业、植物保护、设施建设等各方面,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通过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益。三是培育物流服务体系。随着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越来越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流动性也会越来越大,涉农物流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3.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硬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使要素价格能够逐渐趋向均衡。在此基础上,应着力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改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在软件方面,要尽快建立农村的卫生、教育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促进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提高教育、医疗信息化水平,尽快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4.扩大科技投入覆盖面。一是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加强对粮种、化肥、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对花卉苗木品种的培育以及对水产养殖的技术研发等。另一方面,要引导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形象,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二是要加强对农民技能的投入。可以通过专家深入实地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农民技能;也可以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进行一些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农民增加财富。有了财富积累和致富预期,农民也会自觉地增加投资。特别是一些“农家乐”,为了满足城市观光客的吃、住要求,会适当地增加投入,改善食宿条件及外部环境,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所以,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指导和技能培训,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收入,提高农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5.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当务之急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等级颁证工作,把土地承包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真正让农户吃上“定心丸”。唯有如此,新一轮农村改革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稳步推进[2]。

郑州市为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制定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136”工程,并制定了详细规划。全市10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全面启动建设,3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和6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也在梯次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36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百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生产力水平各不相同,农业现代化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既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也要坚守底线,试点先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3]。目前,郑州市积极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补激励政策,旨在引导土地流转财政奖补向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联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倾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1]石万方.上海都市农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宋振远.不得借流转之名侵夺农民土地[J].北京:半月谈,2014,(23).

[3]人民日报社论.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N].经济日报,2014-12-24(03).

[责任编辑 张彦华]

F327

A

1671-6701(2015)02-0085-04

2015-03-01

陈巧云(1963— ),女,河南新密人,本科,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跃亭(1976— ),男,河南登封人,硕士,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猜你喜欢
都市型郑州示范区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通州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梦启郑州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净在微珠一下夏季爽滑体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