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挑战情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2015-01-30 02:41雷世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传统课堂教学

雷世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北京100048)

MOOC挑战情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雷世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北京100048)

MOOC的出现和推广,为传统高等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机遇。在MOOC教学情境中,更加强调的是以主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团队的作用,教师作为组织者、协调者的身份角色大为凸显,这与传统大学教学中教师单纯授课的角色构成了明显区别。

MOOC;教师角色;转换

MOOC①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缩写,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的突破而兴起的MOOC,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时空属性,使得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不论任何时间(anytime)都可以学习任何知识(any knowledge),高等教育资源变得无限开放。自2012年以来,MOOC发展态势迅猛,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MOOC。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得到了国内外大学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指出:“MOOC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1]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表示:“在线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重大变革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2]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则表示:“MOOC是不断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革命性措施,正在触发大学传统学习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3]美国MOOC平台总裁之一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纳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在谈到MOOC对教育的革命性意义时指出,MOOC“大规模”的特性将大大扩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受益面。只要有因特网,全世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顶尖名校的课程。同时,借助世界顶尖院校的实力,以及时下年轻人乐于使用的网络和沟通技术的支持,MOOC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将MOOC与传统教学联系起来的小规模在校网络课程(SPOC),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及其带来的灵活性、便捷性等优势直接服务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4]MOOC的兴起,的确给传统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涉及大学教育教学的诸多层面,但毫无疑问的是,教师角色的改变将是所有改变中最为关键的方面。

一、传统角色的翻转

由于MOOC教学的知识传授以短小视频为主,教师需要面对镜头进行讲授录像,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面对镜头和面对学生,感觉大不一样。在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老师熟悉学生,与学生有直接的交流,师生之间情感的作用,很容易调动老师的激情,使课堂充满感情气氛。而在面对镜头的时候,“绝大多数教师在平时课堂上的激情在镜头面前却很难表现出来”,这成为MOOC视频制作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5]教师习惯了面对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镜头使他们感觉失去了教学对象,很不自在,因而会影响到视频录制的效果。笔者在制作MOOC视频的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从面对学生转向面对镜头,表面上看是形式的转换,实际上牵涉到的是深刻的教学理念的变化,牵涉到的是教师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大学课堂一般是45分钟的长度,而MOOC教学视频的时长则相对较短,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视频单元的问题意识较强,知识点构成明确,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在MOOC教学中,教学视频是在课前提供给学生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基本完成了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在线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答疑,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线上到线下,教师的角色是不同的。在线上的教学中,教师虽然也是讲授者,似乎与传统的讲授类似,但实质却不同。传统的讲授注重的是教师的主导性,不像线上的讲授那样设置很多需要学生跟进回答的问题,需要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检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在线下的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是以讨论者的姿态与学生展开互动,这构成了对传统课堂的翻转,“改变教学人员角色,从而减少讲课时间,增加指导学生的时间”。[6]“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从根本上构成了对传统大学课堂的颠倒,其变革性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课堂传输模式,实现了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过程名副其实地变成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支持。“翻转课堂”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重构,学生由传统的课堂内接受知识转变为课前通过网络技术的辅助完成知识的学习,同时把课后应完成的知识巩固、作业实践、问题讨论等内容转移到了课堂上,课堂不再是学习知识,而是变成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转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向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的转变,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业的辅导者、合作者,这种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挑战。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从视频制作到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从课程资源发布到在线互动,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测试到学习活动的数据分析,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运用。教师虽不宜以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来要求,但也不能纯粹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门外汉,对课程网站、虚拟教室工具、人际互动工具、课程资源分享工具等一无所知,否则教师就不可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活动,也不可能利用各种软件工具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其次是对教师教学策略的挑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显然不能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面对翻转课堂,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做出调整。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达成这一目的。新的教学策略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7]

二、多元身份的建构

在MOOC教学情境中,教师身份获致了明显的两重性,既是教师,又是学生(观众)。在传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具有复制性,一堂课上完也就结束了,教师不可能再返回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程讲授。而在MOOC教学情境下,教师的授课被全程录像,教师可以自己观看自己的授课视频,也就是说,教师也可以是观众,从知识接受的角度来观看视频,对自我的教学行为做出评价,看清自己在授课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对自我的教学行为做出严格评判,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效果仅由学生才能做出评判的局面,这对于改革传统教学的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都知道,角色不同,认知的心理动力也会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置换为学生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在MOOC教学中,教师角色向学生角色的转换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观看自己的授课录像,就是在以学生的身份进入一种知识建构的状态。如果说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出于各种顾虑,还不能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做出十分客观的评价的话,那么,在MOOC教学中,学生的顾虑就可以打消了,因为教师本身可以把自己的身份置换为学生,教师作为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评判授课效果,实际上对自我的反省效果变得更为直接。

与传统的教学组织活动相比,MOOC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复杂的多。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对教学活动具有完全自主的操控能力。而在MOOC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也居于中心地位,但这一中心地位却不是由教师个人独立确立的,而是在众多人员的参与下才得以实现的。换句话说,MOOC课程更加强调的是以主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团队的作用。清华大学教师于歆杰主讲的《电路原理(一)》是在edX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上线的MOOC,从课程准备的团队看,这门课有6名教师和3名助教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在6名教师中,2名负责知识点拆分,2名负责视频录制和编辑,1名负责仿真录制和变化,1名负责演示实验录制和编辑。3名助教中,1名负责资料上传,2名负责英文字幕翻译。”除了教师,还有学生的参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另有19名本科生志愿者作为Community TA参与平台的讨论。”[8]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团队行为。首先,MOOC课程的制作远不是主讲教师所能完成的,“在课程上线前,需要准备大量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知识内容、学习参考资料、作业、试题等;课程的录像、制作也需要技术、课程设计、摄像、视频编辑等工作团队,通过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来完成。”[9]其次,课程的维护,授课教师需要得到技术力量的支持。一门课程上线后,从课程中心网站的维护,到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学习工具的管理,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才能完成。再次,鉴于MOOC的开放性,选课的学生人数已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所设置的数量,承担MOOC教学任务的教师面对的可能是成百上千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的交流、研讨、互动、作业批改等环节,需要得到众多教学辅导和咨询人员的有力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到位的课程服务。这样,MOOC主讲教师作为组织者、协调者的身份角色就大为凸显,这与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单纯授课角色构成了明显的区别。

三、转换的路径

MOOC的出现和推广,为传统高等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机遇。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教师,能否在新的机遇面前顺势而为,调整自我,实现角色转化,直接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我们目前看到的MOOC课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名校名师主讲的。名校名师的教育资源通过MOOC为全球范围的人群共享,这是件好事,有利于填补高等教育不平等的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散。但是,问题也就跟着出现了,“如果全面推广名师的MOOC课件,那么我国高校正在教授核心基础课的教师将做什么和怎么做?会不会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冲击?”[10]这样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学生如果能够通过选修名校名师的MOOC课程获得学分,那么他们就无须再选择同类的课程了,这无疑会对那些非名校名师的一般教师的课程构成巨大的冲击。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正视这种挑战,并起而应战,就有可能招致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面对MOOC的挑战,我们必须树立转型意识,以学习者的姿态,认真观摩名校名师的MOOC课程,选择部分课程作为案例,深入解析其构成的特点,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定位、内容构成、知识点拆分、测验与作业构架、课程平台的管理、主讲教师的出境、教学团队的运作模式和协作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并通过对主讲教师在论坛、微博上与学习者的互动情景的分析,获得对名校名师MOOC课程经验的借鉴。同时,在不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展开改革试验,将MOOC教学理念引进传统课堂教学,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尝试在传统教育技术的框架内引入新的MOOC教育技术,积极探索MOOC理念及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融合的具体路径,推进课堂教学转型,促进教师由讲授向引导的转型,促进学生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型,从而促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倘不如此,我们的教师很难在MOOC来袭的大潮中立身。

[1][2]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

[3]张晓鸽.联网巨头纷纷试水清华北大加盟MOOC[N].京华时报,2013-11-12.

[4]马莹.edX总裁做客清华阐述MOOC与教育模式创新.http://news.tsinghua.edu.cn,2013-10-11.

[5]陈学慧等.MOOC类课程影音制作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6]威廉·G.鲍恩(美).数字时代的大学[M].欧阳淑铭、石雨晴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88.

[7]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8]周杨.一次融合与创新的MOOC实践——访MOOC电路原理(一)主讲教师于歆杰[J].中国大学教学,2014,(3).

[9]吴剑平、赵可等.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3~124.

[10]李未.抓住MOOC发展机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3).

[责任编辑:鲁微]

The Conversion of Teachers’Role in MOOC Teaching

LEI Shiwen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 100048,China)

MOOC provides opportunities of transformation for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In MOOC teaching situation,more emphasis is on the role of teachers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team,the identity of teacher as an organizer and coordinator role is highlighted.Therefore,the role of the teachers 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and the MOOC teaching.

MOOC;teachers’role;conversion

G64

A

1673-2375(2015)03-0090-03

2015-03-27

雷世文(1965—),男,山西沁源人,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传统课堂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