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分析

2015-01-29 05:16管宜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原则

管宜江

摘  要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展开分析,期望能有效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90-02

数学作为初中生的一门基础教学课程,其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与素养,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课堂,难以实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知识的理性了解,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不仅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进行分析,期望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1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原则

在一些初中的数学教学课堂中,不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数学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将数学的教学课件制作得非常的花哨与华丽,相关的课堂教学PPT中随处可见一些精美的图片、一些悠扬的音乐、一些新奇的动画。虽然这可以从某一个方面激起学生对于这个课件的兴趣,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效果,达到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的效果,然而这种类型的PPT课件大都不具备一个教学基本的原则——实用性。

华而不实的PPT课件大都表现为课件的可视化程度很高,通过很多精美图片和效果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提升,但是课件本身缺乏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大多的精美图片其实与数学的教学并无太大关联。如此导致的效果常常是学生课堂之中集中于华美的PPT课件,在课后问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时,他们的表现往往是一脸茫然。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前提在于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更加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其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此,实用性为初中数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根本原则。只有基于这一根本性的认知,教师才能够正确设计相关的PPT课件,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可见,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互结合,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学习自身的一种趣味性与高效性。只有教师将教学的本质融入其课件之中,将学生兴趣的焦点还原于数学的本质思考之上,才能最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2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双主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双主性”指的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教师而言,传输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是其主要目的。为此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课堂的一个主导性,即通过自身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掌握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主体,具有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即学生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教师就应该讲授什么知识。

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双主性”原则为教学成败的一个主要的衡量标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这种“双主性”的原则应始终保持不变。为此,坚持这一“双主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不应当影响教学原则的变动。现代信息化技术仅仅是一个教学的工具,教学的任务与本质并没有改变。

第二,避免机械式的教学传输方式。教师作为教学开展的中心,通过凭借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趣味性。然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现代化信息技术只是改善了这一模式,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依旧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第三,注意知识的随时更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为很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即相关的课件可以保留。为此,有些教师的课件多年一成不变,这种知识的讲授方式显然不利于教师知识主导性的构建。

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应注意相关的问题,维持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双主性”原则的同时,也应保证知识传授模式的更新与知识内容衔接时代变化与发展。

3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原则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其所带来的优势在于教学模式的改变,然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乏味性、相关教学习题的难度过大等,这些方面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足的现象始终存在。

为此,教师要清楚一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非一种拯救现代教学课堂的工具,并且这种手段可以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为此,在实施现代信息化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摒弃之前的教学方法,更不可以偏概全,过分夸大其使用功效。

数学学习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其主要用做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抽象性的数学教学于无限丰富直观的材料之中,达到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与形象性的目的,但是这种直观化与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自身理解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的提升方面的作用,依旧没有显现出特别理想的功效。

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现代化信息教学方式的辅助性的特征,数学教学内容的实现只是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并非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本身。只有坚持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长短互补,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4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索性原则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这一方面而言,这种抽象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来完成。然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越来越多的形象化与直观化的素材得以展现,使得学生对数学的理论本身的理解更加透彻。

然而从某一方面而言,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思维方式受到局限。为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引导过程中,如何定义一个数学思维能力引导的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过分依赖于直观性与形象性的转换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探索性越来越少。因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维持数学自身的探索性原则,保证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5 结束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活跃性,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为此,教师首先应勇于接受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然而这一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与缺陷,只有通过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燕翔.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

[2]王超.论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