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莲
摘 要: 文章立足新课程理念精髓,深入浅出地分析怎样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趣味情境 阅读对话 角色演绎 个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导学意识,创设各种富有阅读情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丰富文本内涵,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从而有效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参与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阅读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教学效果,自然是起始于阅读问题,收获于阅读问题。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内涵,深入挖掘、研究教材,挖掘文本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密切联系,并具有一定的阅读思维容量和阅读思维强度,且具有趣味性的阅读问题,创设生动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阅读质疑能力。
例如,教学《秋天的雨》时,新课伊始,我提出:“同学们,你们看过秋雨的颜色,闻过秋雨的气味,听过秋雨的声音吗?”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课文朗读,获得初步的体验与感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探究。生1:“秋雨跟春天和冬天的雨一样白茫茫的,看起来是白色的呀!还能有什么颜色呢?”生2:“不对,课文中讲到了秋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给各种事物染上了各种色彩。”我继续提出:“大家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你喜欢秋雨的哪一种颜色呢?把文中描写秋雨颜色的词语画下来。”“听说秋天的雨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里哪位同学被哪种诱人的香味吸引住了呢?大家认真思考,说说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这种富有趣味的阅读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问题自主探讨,积极主动地深入阅读文本,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探究,有效地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能力,搭建交流讨论的阅读互动平台。
二、引导阅读对话,发展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对话情境,运用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以及立体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对话,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语言内涵,提高体验与感悟文本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师生、生生阅读对话,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因而,教师应以情激情,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情感体验,使学生处于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乐于与人交流,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空间,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提出:“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生1:“男孩可能会说‘巨人,你太自私了。”生2:“这个男孩不会这样说的,他如果一开始这样说的话,就会换来巨人的一顿揍打。”生3:“男孩可能会有礼貌地说:‘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可能是因为您的孤独造成的,如果您能和大家在一起,一定会生活得十分快乐的。”生4:“男孩会这样说:‘伯伯,您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您的感觉不会是凄凉的吗?您的花园长期是这样的情景,而花园外的村子却不是这样的,伯伯,您想一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男孩一定会这样说的。”生5:“对!男孩会说:‘伯伯,花园是您的,您不能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您的花园再美,没有别人与您共享这种美,您也快乐不了的。”生6:“男孩会说:‘伯伯,人需要交往,如果只顾自己一个人,您只会是孤单、烦恼,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我给予充分评价:“好极了!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当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种对话情境使学生把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感悟融入对文本解读中,积极张扬阅读个性,增强阅读创造性。
三、运用角色演绎,增强阅读感悟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学生的表演欲望,利用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创设角色演绎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演绎活动,再现文本内容,演绎文本语言和人物的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深刻地体验与感悟文本内涵,调动学生的阅读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再次复制和创造文本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的感悟。
例如,教学《桥》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深刻解读老汉形象及文本内涵,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在学生初步掌握各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变化后,组织学生演绎一场村民在山洪到来时撤离的场面。学生分角色扮演老汉、老汉的儿子、众村民,我利用多媒体渲染氛围:山洪波涛汹涌,浪涛声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震耳欲聋……你拥我挤的“村民们”在镇定自如的“老汉”指挥下排成一队过那座狭窄的桥……“老汉”突然冲上前凶得像只豹子,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屏幕上呈现画外音:“当只剩下两个人没有过桥,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儿子”推着“老汉”先过桥,“老汉”却边吼边把“儿子”推上桥……画外音又响起:“五天后,山洪退了,那位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牺牲了,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被洪水冲毁了……”在渲染危急氛围的情境里,学生进行角色演绎,深刻地感悟到老汉在公与私的面前,选择公;在集体与个人面前,选择集体;进一步体会到老汉是一个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人,河上的那座桥虽然毁了,却救了全村百姓,人们会永远记住它,因为它是一座精神之桥,一座摧不毁的桥,是老汉的精神化身。在声、色、情兼备的演绎情境中,学生惟妙惟肖地演绎,通过阅读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处,丰富文本内涵,促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认识文本中心内涵,有效培养个性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