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5-01-29 08:11:08胥鉴霖
医学与社会 2015年2期
关键词:综合症程度因素

孙 悦 胥鉴霖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强大功能使得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学者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手机的使用出现了类似于成瘾的心理行为特点,一旦手机长时间不在身边,学生就会焦虑不安,思维迟钝,总觉得有人给自己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这种现象被称为“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依赖综合症是指一个人在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依赖的现象,表现为当无法使用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出现情绪的极端变化,如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等[1]。目前,国外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主要有澳大利亚Bianchi通过自己设计的“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对澳大利亚民众进行大规模的测试,发现内外向、神经质等心理因素对手机使用有影响,同时年龄、性别等人口变量也对手机依赖有一定影响[2]。日本学者Mizuko Ito和Okabe Daisuke对日本大学生和高中生的调查发现,与家人的相处情况、与社会公共场合的接触、与同伴的相处是影响手机使用的主要因素[3]。国内对于手机依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如秦曙等人研究认为,孤僻、低自尊和低自我评价的人容易出现手机依赖[4]。为了解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情况,笔者选取了南京市某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校学生的手机依赖综合症现状以及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南京市某大学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组在该大学随机抽取本科生和硕士生315名,发放调查问卷315份(从本科生一年级到硕士研究生三年级,一共7个年级),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其中,男生167人(55.7%),女生 133 人(44.3%);文科专业 105 人(35%),理工科专业195人(65%);本科生191人(63.7%),研究生109 人(36.3%);独生子女152 人(50.7%),非独生子女 148 人(49.3%)。

1.2 研究方法

采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大学生手机依赖使用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以下两部分。

1.2.1 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部分问卷有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为小组成员自编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等项目,第二方面是基于已有研究编制的手机依赖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这些影响因素包括4个方面,即个人因素(参加团体活动、无聊频率、交流方式、害羞程度)、朋辈因素(聚会紧张尴尬、拥有亲密朋友数量、聚会看到别人玩手机)、家庭因素(家人关系亲密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和社会因素(上课老师看见玩手机、手机功能增多)。两个部分总共设计15个条目的问题。

1.2.2 手机依赖综合症测量量表调查。主要参考梁永炽编制的《中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量表》,再根据参考文献和对专家的咨询对每一个具体问题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确定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四个维度,共17道题目,每个题目按“从不”到“经常”采用5级评分,评分设置为1-5分。在所测量的维度和总体上每题所得平均分大于等于3分时判断为患有手机依赖综合症,量表总分与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深。

本次使用的手机依赖综合症测量量表的总量表和四个维度 Cronbach’sα 分别是 0.879、0.826、0.823、0.837、0.639,表明其信度较高。对总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显示,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872,呈现性质为“良好的”标准,表示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变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分析基本特征变量与手机依赖的关联度,并通过方差分析来探究各个方面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2 结果

2.1 手机依赖综合症基本状况

根据手机依赖综合症评分规则,共有32名被调查者测出患有手机依赖综合征,占总样本的10.7%。从性别、专业、学历、是否独生子女四个方面来看,手机依赖综合症在专业、学历、是否独生子女上三个方面差别不大,但在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别,男女手机依赖综合症人数分别占男女调查总数的13.8%和6.8%。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基本状况

再从手机依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戒断性和逃避性这两个维度比重较高,分别占总人数的33.7%和37.3%。详见表2。

表2 大学生在四个分维度上的手机依赖综合症情况

2.2 手机依赖程度与个人基本情况变量的关联性

个人基本情况变量有性别、专业、学历、是否独生子女四个变量。通过手机依赖得分与四个变量进行独立t检验发现,大学生性别变量在t统计量上达到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P<0.05,表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3。

表3 性别、专业、学历、是否独生子女与手机依赖的t检验(±s)

表3 性别、专业、学历、是否独生子女与手机依赖的t检验(±s)

注:*P <0.05,**P <0.01,***P <0.001。

性别男生 167 37.21 ±10.406女生 133 35.50 ±9.831 2.728*专业文科 105 36.68 ±11.087理工科 195 36.33 ±10.543 0.313学历本科 191 36.47 ±10.860硕士 109 36.41 ±10.516 0.080是否独生子女是152 36.32 ±10.012否148 36.58 ±10.371 0.631

对性别变量进一步分析,性别变量在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四个依变量t检验中,失控性的t统计量上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因在使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不能自我控制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性别与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的t检验(±s)

表4 性别与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的t检验(±s)

注:*P <0.05,**P <0.01,***P <0.001。

失控性 13.28 ±4.655 11.10 ±4.113 2.235*戒断性 12.45 ±4.599 12.81 ±4.823 0.190逃避性 7.58 ±2.827 7.55 ±2.644 -1.278低效性3.97 ±1.844 3.94 ±1.757 0.877

2.3 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手机依赖程度综合症的测试,已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状况有了基本了解。在设计的调查问卷中,调查组还从个人因素、朋辈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来考量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在问卷设计上,5-8题为个人因素,9-11题为朋辈因素,12-13题为家庭因素,14-15题为社会因素,其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2.3.1 个人因素分析。通过对手机依赖因变量上的方差分析,可以得出个人因素中的一个人会感到无聊的频率和交流方式的显著性达到了0.05的水平。表示个人无聊频率和交流方式对手机依赖程度有显著性影响。详见表5。

2.3.2 朋辈因素分析。在朋辈因素方面,有聚会时会紧张或尴尬、拥有多少亲密朋友和能得到支持的朋友以及聚会时看到别人玩手机时会怎么做3个方面。通过不同因素方差分析,得到聚会时看到别人玩手机时会怎么做显著性达到了0.01的水平。表示聚会时看到别人玩手机时会怎么做对手机依赖程度有显著影响。详见表6。

2.3.3 家庭因素分析。在家庭因素方面:设置与家人关系亲密程度和家庭教育方式两个题,通过方差分析分析发现,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度显著性水平达到0.05的水平。表示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在手机依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详见表7。

表5 参加团体活动、感到无聊频率、交流方式、害羞程度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表5 参加团体活动、感到无聊频率、交流方式、害羞程度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注:*P <0.05,**P <0.01,***P <0.001。

团体活动参与度 从不(n=25) 偶尔(n=187) 经常(n=66) 主动并积极活动(n=22)36.72 ±10.975 36.53 ±10.825 36.22 ±9.398 36.15 ±9.1221.001感到无聊的频率 从不(n=54) 偶尔(n=226) 经常(n=20)33.65 ±12.198 36.67 ±10.123 41.50 ±11.390 4.201*交流方式 书信(n=8) 面对面(n=132) 人人、QQ等网聊(n=45) 电话、短信(n=115)32.25 ±7.246 34.91 ±10.288 36.58 ±10.061 38.46 ±10.353 2.716*害羞的人 不符合(n=87) 有点符合(n=188) 符合(n=25)36.60 ±10.451 36.39 ±10.068 36.34 ±9.8140.121

表6 聚会紧张尴尬、拥有亲密朋友数量、聚会看到别人玩手机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表6 聚会紧张尴尬、拥有亲密朋友数量、聚会看到别人玩手机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注:*P <0.05,**P <0.01,***P <0.001。

聚会时会紧张或者尴尬 从不(n=72) 偶尔(n=204) 经常(n=24)36.50 ±10.455 36.46 ±10.133 36.38 ±10.1722.716拥有多少关系密切、能得到支持朋友没有(n=2) 1-2个(n=46) 3-5个(n=168) 6个及以上(n=84)36.50 ±10.234 36.41 ±10.570 36.43 ±10.663 36.50 ±10.246 1.514聚会时看见旁边有人玩手机时会怎么做阻止(n=15) 无所谓(n=230) 从众(n=47) 其他(n=8)35.53 ±11.765 35.60 ±10.309 41.94 ±11.368 30.50 ±6.024 5.707**

表7 家人关系亲密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表7 家人关系亲密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注:*P <0.05,**P <0.01,***P <0.001。

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度 冷淡(n=2) 有点冷淡(n=4) 一般(n=49) 亲密(n=145) 非常亲密(n=100)48.50 ±3.536 45 ±4.761 39.69 ±11.838 35.65 ±10.704 35.44 ±9.928 2.982*家庭教育方式 鼓励引导(n=257)严厉专制(n=22) 过度溺爱(n=12) 漠不关心(n=9)36.47 ±10.694 36.41 ±10.378 36 ±9.554 36.67 ±10.8531.214

表8 课老师看见玩手机、手机功能增多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表8 课老师看见玩手机、手机功能增多在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s)

注:*P <0.05,**P <0.01,***P <0.001。

老师看见有人上课玩手机会怎样放任不管(n=142) 提醒警告(n=143) 严厉批评(n=10) 没收手机(n=5)36.60 ±11.302 36.29 ±10.182 36.30 ±10.914 36.80 ±5.2631.278手机功能的增多会影响您使用手机***没有影响(n=89) 有点影响(n=161) 影响很大(n=50)33.36 ±8.917 35.97 ±9.973 43.50 ±12.834 16.164

2.3.4 社会因素分析。在社会因素方面,一共有老师看见有人上课玩手机会怎样和手机功能增多会影响您使用手机两个条目。通过方差分析,得到手机功能的增多会影响您使用手机这一方面显著性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表示手机功能的增多在手机依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8。

3 讨论

目前,手机已经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特别是“千元智能机”的出现,促使学生成为手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3]。本文调查发现,患有手机依赖综合症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10.7%。在戒断性和逃避性的维度上,比重较高,分别占总人数的33.7%和37.3%,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手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甚至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再者,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在专业、学历和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黄海的研究结论相似[5]。不同的是样本大学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综合症,在总比例上,男生是女生的2倍多。这可能与本大学自身特点有关,该大学是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学校,专业设置使得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大多数理工科男生不善和人打交道,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不如女生,这就使得他们孤独、焦虑等情绪加重,导致他们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综合症。这和国内有关理科大学生的部分人格特质和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的结论不谋而合[6]

此外,在影响手机依赖程度的因素上,个人无聊频率、交流方式、对朋友玩手机的态度、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度以及手机功能的增多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这些因素也更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综合症。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人格特质,洪艳萍等提出“孤僻、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感觉迟钝”等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综合症[2]。二是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一般能够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正确引导的大学生能够很好的使用手机;反之,大学生会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通过手机来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心灵的宽慰,这样就很容易沉迷于手机,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许颖、苏少冰等学者研究发现,父母对青少年长时间上网、长时间使用手机的行为和态度,以及父母对青少年行为监控和抵制效能都可以显著影响青少年对手机等新媒介的依赖程度[7]。本次调查很好地印证了个人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两个方面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还与从众和手机本身的功能有关。

蔡晓惠和李俊娇在研究90后大学生从众行为时,发现被试者会更受实验同谋者人数增多的影响,当实验同谋者一致按某种形式相似地完成任务时,被试会有自己是否偏离正常人群的恐惧和怀疑,因此被试者会更愿意从众[8]。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很容易受到朋辈行为的影响,这也印证了本研究中大学生对朋友玩手机的态度这一影响因素。在很多事情上,大学生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异类”,一般会选择模仿或者从众来达到心理上一致性。再者,智能机的出现和手机功能的日益增多使得手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调查中发现手机功能越强,越容易使大学生沉迷于手机,将其作为消耗时间的工具,并且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这一因素表现的特别明显。正如徐华等学者从手机操作使用层面发现,由于重复的使用手机导致使用者产生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9]。手机虽然可以用来缓解心理压力和满足某些需求,但是需要警惕过度使用手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因为手机依赖严重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对个人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1]曾红.广东省居民手机依赖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04):490-491.

[2]洪艳萍,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04):626-627.

[3]徐华,吴玄娜,兰彦婷.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01):285-286.

[4]张燕贞,张卫,伍秋林.医科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02):286-288.

[5]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09):1075-1076.

[6]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心理卫生评估,2012,26(01):68-69.

[7]许颖,苏少冰,林丹华.父母因素、抵制效能感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04):424-425.

[8]蔡晓惠,李俊娇.90后大学生从众行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741-1743.

[9]洪艳萍,卢会醒,肖小琴.手机依赖及其相关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8):180—181

猜你喜欢
综合症程度因素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 08:32:47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关注夹腿综合症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
牛呕吐综合症
幸福的程度
环球时报(2012-03-21)2012-03-21 14:05:51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军事历史(1981年2期)1981-08-14 08: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