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河
教研员在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职成教研员担负的责任更大,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动手操作能力。为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同时彰显应有的学术和职业价值,笔者认为,教研员应遵循听课、反思、读书、写作直至科研的道路,将自己打造成职成教专家。
第一步:听课
大多数教研员都是从基层学校选拔而来的,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做教研员时间长了,远离课堂,难免会对课堂、课程有了生疏感,指导教师便缺乏针对性,没有了底气。
近年来,很多省市级教研室招进大量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甚至博士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教育学功底,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在职成教课堂上听过课、上过课,容易理论脱离实际。因此,教研员应回归课堂,除了多参加听评课、视导活动,还要定期上“下水课”、研究课。只有让年轻教研员多听课,甚至是讲课,才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第二步:反思
思考应与学习同步进行。只有善于思考且做深度思考的人,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学会思考是教研员的专业基本素养。要学会全局性思考,跳出自我,全局谋篇;要学会分块式思考,抽样定性,管中窥豹;要学会反思性思考,总结成绩,反思教训;要学会前瞻性思考,预判未来,高端定位;要学会换位性思考,转变角色,换位体悟;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基于肯定,善于质疑。
第三步:读书
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学习力的竞争。作为“教师的教师”的教研员,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放在职业生命的首位。学习什么呢?应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方向;应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应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应学习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科研的方法与路径,开展研究,破解难题;应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研员。怎么学习呢?读书。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术业专攻。教研员要特别重视读专业理论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大家、大师的专著。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涵养性情,滋润生命。外出学习、研修培训等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第四步:写作
写作是人们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过程是一个人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教研员要想成为一名学科教学专家,必须重视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因为教研员的基本职责是研究,而研究成果的基本呈现方式就是论文、论著。所以,缺乏写作这一基本功是万万不行的。成为专家的重要标志就是发表文章、著书立说、传播理论、思想引领。有的人做了一辈子教研员,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不能说这名教研员不合格,但与优秀甚至卓越就相差甚远了。活跃在当今教育舞台上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知名校长大都著作等身,可以说是写作最终成就了他们。
第五步:演讲
对教研员来说,召开校长座谈会、学科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等,都要发表演讲,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讲话。这就需要教研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如果在专业会议上发言没有影响力,没有鲜明的观点,甚至低头读稿、照本宣科,那很难说这名教研员有多大的话语权。教研员演讲要注意言之有时,讲求时效性、时间性;言之有序,讲究顺序、逻辑,条理清晰;言之有理,符合方针政策,合乎教育规律;言之有物,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情,投入感情,引起共鸣。
为提高教研员的演讲能力,有的地方建立了“TS百家讲坛”(“TS”即“走向成功”的英文缩写),每周五上午上班后两个小时开展演讲活动,教研员和学科名师轮流演讲。“TS百家讲坛”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效果很好。
第六步:研究
研究是教研部门和教研员的基本职能,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基本职责。教研员应注重以下领域研究:一是教育研究。牢牢把握当前主流的教育价值观,即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教学研究。坚持“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一主流的教学价值观,努力追求教学的低负高效、快乐和谐。三是课程研究。树立大的课程观,真正让课程成为育人的载体,而不是考试的工具。四是课堂研究。研究课堂模式、课堂文化,做课堂思想的摆渡者、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五是质量研究。树立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追求质量的绿色品质,杜绝唯高分论的质量观。六是学生研究。关注学生的体质、心理、品德、情感、生命,而不要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填充器和考试机器。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