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人物采访的灵魂

2015-01-29 01:01丰南广播电视台063300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被访者被采访者东芝

陈 军 (丰南广播电视台 063300)

人物专题片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往往是通过观众感情上的共鸣来实现的,而要想产生这种共鸣就必须增强稿件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为观众提供更多可资感觉的东西,而这种感觉又来源于稿件中大量的细节描写。所以我觉得,一部可敬、可亲、可信、可观的人物专题片,必须有几个让人看了心里发热的细节才算成功。以细节动人,以细节取胜,可以说是人物采访成功的一个“秘诀”。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细节呢?我认为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巧妙的提问、耐心地倾听。也就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

首先,仔细的观察,就是“眼睛的采访”,即“察言观色”。

被访者的举止言谈、性格神情、嬉笑怒骂、兴趣爱好都是我们采访时需要观察的。对被访者工作和居住的环境,被访者的衣着打扮、被访者的居家装饰等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很多可以入文的动人的细节、情节和小故事。

我采访的时候喜欢注意一些被采访人的行为举止,外貌特征甚至是说话时的眼神表情。我觉得这些细微之处更能凸显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他的性格。

下面看这个小片段。

片中高亚军是一个老实厚道、温柔贤惠的女人。这一点我是从她憨厚的笑容、拘泥的动作(说话会不自觉的拽衣角)、朴实的言语中感觉到的。她从嫁到婆家就相继伺候姥姥、姥爷、公公、婆婆、叔公公五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让人钦佩。四十多岁的她就头发全白、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像男人。我之所以从她的外貌写起,就是想一下抓住观众,让人想探究究竟是怎样的生活把一个女人劳累成这样。而她那句“嫁过来只是为了婆家没有那个做饭的人”的话。听了让人又心酸又心疼。

其次,巧妙的提问,即“口舌的采访”。

我的采访对象很特殊,家庭主妇居多,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采用情感交流式的谈话,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获得采访信息。

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我的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从细节入手。

另外,在采访中还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在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者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算啥事儿啊。其实他认为不是事儿的事,很可能就是我们需要的大事儿。这时就需要我们在他们的话语中及时的提炼、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这样才能挖掘出你想要的东西。

再看一段小片。

卢西敏是一个六岁起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需要人照顾的人,但婚后她不仅不让人照顾,反而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照顾一家人。她和丈夫日复一日的这样生活已经三十来年了,感觉得很正常。所以我要采访她就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如果进门我就直奔主题,她们可能无从谈起,使采访陷入僵局。所以我并没有急于采访。大姐挺客气,也爱说话,我就跟大姐打听她公公的身体状况。气氛轻松,他们夫妻就打开了话闸子。把从小怎样得的病到后来为啥开小卖部再到现在他们如何相依相伴的生活全部告诉了我。卢西敏告诉我说是为了方便猫腰干活她身体严重变形,脊柱扭曲。

当时她丈夫回答提问时说到“别看媳妇没文化,里支外开挺能算计着过”我一听,“里支外开”小词说的挺有意思,我就追问了一句,“你媳妇怎么会算计,体现在哪方面?”于是卢西敏丈夫就告诉我们,他们的衣服鞋子除了别人给的都是卢西敏自己做。我一看还真是,缝纫机旁边还摆着她自己做的鞋。如果不说,任谁也想不到连走路都费劲的卢西敏能蹬缝纫机。这个细节也更体现她的自强不息。

最后,耐心的倾听,即“耳朵的采访”。

记者要始终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诉说和回答。认真倾听是获取更多采访内容的一种方式;是对被访者的一种尊重。由于你的认真倾听,被访人自然乐于同你对话,乐于回答你的问题。说的越多,你就有可能越多的发现细节。

下面看的是一个片子里的两小段。

吴东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一个照顾植物人丈夫六年毫无怨言、不离不弃的女人。她对丈夫那真叫真心实意、无怨无悔。其实这个节目做的很仓促。因为因为被采访者拒绝补拍镜头搁浅,所以临时抓了吴东芝这个典型。但是采访前,我对她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我很想找一个切入点。大姐特别快性、开朗,她特别希望通过咱们的节目呼吁一下有关部门,希望有人能帮他们一把,能让肇事者的赔偿金到位。这也可能就是她同意接受采访的一个因素。我当时特别理解她的心情,但稿件中我不能表现这些,怎么办?顺着她的话聊。聊天中我了解到吴东芝欠了几十万,而肇事者却不肯掏钱。啥法儿都想了,那家耍无赖。当时我也挺生气,我就说,把大哥拉他们家吃住去。其实我就那么随口一说,可吴东芝的反应却让我十分难忘,她就那么轻轻地抚摸着她丈夫的头说,我不舍得呢。这个动作、这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吴东芝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不会表达她有多爱她的丈夫,但她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比多少甜言蜜语都让人感动。当时我就感受到了她对丈夫的爱很真、很深。带着一份敬重的心,我们聊的越多,她给我的感触越多。所以在这篇稿件中我对她丈夫发出的呼呼声、翻身的次数、体重的变化等很多东西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当然,这些细节,有我观察到的,有吴东芝讲给我听的,当然也有很多是她不会表达而我从她的举止言谈中用心体会到的。

可以说,人物采访中的细节可以有很多生动感人的细节,并非唾手可得。它要求记者有极强的观察力,要善于在深入采访中,通过比较、鉴别,通过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来找出人物的独特之处。但无论描写什么细节,我觉得始终应该牢记一点,人物采写,一定要注意“文如其人”,语言的真诚、朴实、自然、亲切,才是最本色的,最感人的。通俗化、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平实、亲切、朴素的风格才更受观众的喜爱。

[1]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章玉兴.人物新闻采访与写作[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3]吴玉兰.新闻报道专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被访者被采访者东芝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解析新奥股份收购东芝美国LNG业务
《日本经济新闻》
东芝Q Pro 256GB
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
北京近八成公众支持补贴换购政策
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