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信息化学习力的有效提升策略研究

2015-01-29 06:02
成人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谢 超

(合肥师范学院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合肥230601)

一、引言

伴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应用,信息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势态,学习者获取信息资讯的方法越来越便捷。学习作为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唯一手段也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革,呈现出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形态,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只有具备不断学习的意愿,懂得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即具备信息化的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中小学校长担负着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愿景规划、信息文化创设、信息化教学理念引领、数字资源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等重任,而校长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水平。因此,中小学校长更应该具备信息化学习力。

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学习力的内涵

1.学习力的理念源起

学习一直是个研究热点,研究主要聚焦于学习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知识的获取、加工与传递过程。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关于学习的研究呈现出面向未来和发展的趋势,即关注学习力的研究,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具备有效学习能力且能够开展高效学习的学习者。

学习力的概念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1965年,美国学者Jay Forrester 及其学生在“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学习力”概念,此后,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成为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学习力的研究开始聚焦于学习的有效性与持久性。1985年,促进有效学习的项目(PEEL)聚焦于有效学习的深层次研究。英国学者G.Claxton 在有效终身学习编目(ELLI)的研究中提出构建学习力(BLP)的理念,并系统阐述了构建学习力的基本思想。他主张通过后天的努力和训练发展学习者的学习心智,以达到帮助学习者学会有效终身学习的目的。[3]英国学者B.J.McGettrick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结果两个学习链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英国R.D.Crick 博士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力就是促进学习意愿与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4]

2.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学习力依附于人而存在,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人的学习活动中生成和发展,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学习力的构建过程就是为学习者开展有效终身学习提供动力和能量的过程。[5]

关于学习力的构成要素,根据现有文献主要有三种研究倾向:

其一,“四要素说”。由英国学者G.Claxton 提出,通过发展学习者的学习心智,使学习者在顺应力、策应力、反省力和互惠力等方面发生变化。

其二,“七要素说”。由布里斯托尔大学创新中心主任R.D.Crick 博士提出,即变化和学习、关键好奇心、意义形成、创造性、学习互惠、策略意识和顺应力等。

其三,“综合体说”。由美国哈弗大学Kirby 教授提出,他认为学习力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等组成。[6]

3.中小学校长信息化学习力的建构

信息技术改变了原有知识的存储形态和获取途径,加快了学习的变革,表征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能力的学习力也被赋予了信息化的内涵。本文借鉴了美国哈弗大学Kirby 教授关于学习力构成要素的“综合体说”,并结合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和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对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学习力进行了建构。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学习力是指中小学校长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提升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发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理念规划、学校教学管理、课程综合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力等方面的能力,包括中小学校长自身的信息感知力、信息免疫力、信息建构力等学习能力和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领导力。

信息感知力是对信息社会的洞察力、感知力和判断力。增强信息化学习的动机和意识,是开展信息化学习的源动力。信息免疫力是指中小学校长能够克服信息化学习的困难,抵抗无关信息的干扰,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保持信息化学习持久性的能力,是表征信息化学习能否持久的关键。信息建构力包含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处理、转化及应用的能力,表现为寻求信息资源进行独立学习与反思的技巧,通过知识可视化思维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利用学习共同体开展对话协作学习等,是衡量信息化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信息领导力是信息化学习力的创新应用,是信息化学习成果的表征,体现了信息环境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理念。[7]中小学校长的信息领导力反映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中,体现为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愿景,以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引导人,以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情操熏陶人,以科学的、育人为本的信息化制度规范人,以实干的信息化建构力带动人,从而达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目标。

总之,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学习力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发展过程是中小学校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自我反思与沟通互动、自我超越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学习力的必要性

中小学校长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第四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关于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小学校长要有专业化的视野、目标、理念和能力。因此,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首要的措施就是要培育并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学习力。

1.信息社会发展要求中小学校长不断提升学习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学习型社会不断前行。快速发展、持续变革的时代加快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小学校长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中小学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的方法,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努力使自己的知识储量成为一条源源不绝的河流,也只有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自身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新力,才能在教育发展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8]

2.教育信息化要求中小学校长不断提升学习力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要会学、乐学、善学,教师要会学、会教、会导。师生学习力的提升是素质教育向前推进的重要举措,而这些与中小学校长的学习力有着密切关系。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学校师生的学习榜样,更应该注重一言一行对师生产生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校长必须加强学习,提升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掌握资源的获取及有效利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师生教与学的方法,[9]同时还要具备信息化的教科研方法,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成为研究型、学习型教师。

3.校长专业化要求中小学校长不断提升学习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校长正在走向专业化。校长专业化标准的出台对校长提出了新要求。校长专业化要求中小学校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方法;校长专业化要求中小学校长不断改善自身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胜任力和领导力;校长专业化要求中小学校长提升专业理念,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和承担社会责任。[10]中小学校长学习力的提升是实现校长专业成长的保证。因此,信息时代,中小学校长必须树立“以学为本”的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学习力,也只有通过自身学习力的提升,才能更深入地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开展学校师生的信息化学习,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

四、目前中小学校长信息化学习力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依托合肥师范学院举办的“安徽省高中(完中)校长任职资格班培训”和合肥学院举办的“合肥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班培训”,着眼于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学习力现状调研,共发放问卷82 份,回收82 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1.对信息化学习存在心理排斥

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前提是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开展信息化学习的意识培养,然而很多中小学校长对此存在一定的心理排斥,感觉学习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目前中小学校长的年龄偏大,接近80%的中小学校长年龄在40 岁以上,这一类校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推崇者,认为开展信息化学习和教学花费时间较多,效果还可能会大打折扣,因而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另一方面,开展信息化学习和教学存在很多操作上的局限和学习困难,进而加大了心理上的排斥。因此,转变中小学校长对信息化的认识,培养信息化学习的意识和动机至关重要。

2.信息知识储备及操作技能欠缺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Office 软件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教学办公软件。中小学校长对Office软件的熟悉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长们的信息知识储备及操作水平。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中小学校长对Office软件的熟练程度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中小学校长还不能熟练地应用Office 软件开展学习和工作,主要原因除了心理上的排斥,还与操作技巧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相关。

另外,中小学校长在网络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应用方面存在欠缺,接近80%的中小学校长在网络资源的二次加工处理方面存在学习困难。其中53.25%的中小学校长选择请同事帮助解决,仅有16.75%的中小学校长愿意学习这些知识,但迫于工作的繁忙并没有投入学习,有学习意愿但缺乏学习行为。超过80%的中小学校长在网络交流学习、共享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可能的原因有自身技术操作的不熟练,还有一部分校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或管理经验。

3.信息化教育应用实践经验不足,信息化领导能力薄弱

教育信息化着眼于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校本研修的过程,这需要中小学校长具备一定的信息化领导力,而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是实现信息化领导的前提。然而在实践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缺乏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操作技巧指导。目前很多中小学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缺乏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指导和建设方法。中小学校长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能力是需要提升的信息化教育应用能力之一,也是衡量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指标。

五、有效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学习力的策略

学习力的强弱是内外因影响的结果。要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学习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开展:一是增强中小学校长自身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二是提升中小学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信息化领导力;三是完善促进中小学校长开展信息化学习的外部激励和保障机制。

1.掌握信息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校长的自我效能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的学习方法是提高信息化学习力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方法,例如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开展应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进行知识可视化学习、主题沙龙活动;二是丰富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策略,如信息环境下的资源获取方法、基于互动平台的协作学习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解决问题的技巧;三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化学习手段,如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丰富学习过程;四是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提供或讲述中小学校长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典范,让中小学校长在学习中形成并逐步提高信息时代所要求的新型学习能力。

2.创建“校长网络联盟”,构建虚拟学习社区

发挥信息技术及网络的优势,创建“校长网络联盟”,打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学习的瓶颈,延伸学习交流的时空,提高校长资源的共享,发挥“校长网络联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是借助于校长网络联盟,开展课堂观察、学校管理、学术沙龙等研讨活动,共享校长们的管理经验和学习智慧;二是成立“名校长”网络工作室,彰显名校长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定期举办专题活动;三是邀请教育专家、高校研究人员、教育厅管理者等加入“校长网络联盟”,构建多元化的研修共同体,借助于学习社区和学习伙伴的支持,使中小学校长的思维指向工作、学习,增强个人的反思意识,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学习力。

3.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应用创新

信息技术为中小学校长开展信息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实践工具。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创新体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如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选择、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中的沟通协作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现等;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改革以及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叙事、基于虚拟社区的交流研讨,体现了信息化的教与学的理念。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体现,也是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体现。另外,应用创新还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价值鉴别力以及科学合理地应用及转化。中小学校长良好的信息领导力体现在学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过程中。

4.完善外部保障机制,激活学习内驱力

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全面创新和建立系统灵活、高效的“学而优则仕”的学习机制,激发中小学校长的学习内驱力,正确地看待学习,将学习看成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和乐趣。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建立量化考核机制,并将量化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争先创优、晋升晋级、奖惩等的评选依据;二是建立校长参加继续教育的电子学习档案,通过不定期检查督促校长学习;三是加大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保障学习条件,不断激发中小学校长的学习热情;四是建立校长“考任制”,增加学习在校长考核管理体系中的权重。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影响并改变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毋庸置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讨中小学校长学习力的提升,并围绕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无论是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满足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都是大有裨益的。

[1]张声雄.《第五项修炼》导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29(1).

[3][4][5]沈书生.构建学习力:教育技术实践新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09,(6):13—16.

[6]赵慧臣.构建学习力:信息时代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0,(5):58—60.

[7]饶丽虹.信息时代的学习力:理念的转换与重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3,(3):12—14.

[8][9]樊香兰,孟旭.教师个体学习力:意蕴与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1,(5):65—68.

[10]褚宏启,贾继娥.我国校长专业标准:背景、结构与前景[J].中国教育学刊,2013,(7):1—6.

猜你喜欢
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论校长的修养
信息化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