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必要性

2015-01-28 02:49刘晶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言文语文教学

刘晶

摘 要:在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占有相当的比例。每学至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们都无可奈何地感慨道:“哎!又该背了。”课余闲暇时间,与同事(非本学科)闲聊,他们也对让学生背学古诗文不很理解,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目的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背”吗?思索再三,觉得确实应当给学习古诗文找点理由。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言文;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87-01

追根溯源,确定文言文的不足地位。古诗文,是“古文”与“古诗”的合称。“古文”即所谓的“文言文”,即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它的范围很广,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八股文”都隶属于它的范畴。它历尽千年岁月而不衰,经过万载风霜而犹存,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强大。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继续使用,而且意思没有发生变化。如“日、月、水、火”等;个别双音节词的意思再现代汉语中也仍在使用,如“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不足”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不足挂齿”“不足为怪”中仍可窥见它的身影。由此可见,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如黄河一样曲折蜿蜒,流淌至今。虽有差异,却也保留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学习古诗文,那么现在汉语的教学便成为一座空中楼阁,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一个理由。

传承文化,肯定“古诗文”在历史文化中所做出的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上古到“五四”时期,囊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之所以能够完整而有序的保存下来,要归功于“文言”。中学生学习古诗文,就好像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与现在之间徜徉,与孔子谈儒家文化;与孟子谈论“仁义礼智信”;与诸葛亮协商治国平天下的韬略;与司马迁探讨历史的兴衰成败等等,何乐而不为呢?这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二个理由。

激发情感,陶冶情操,为爱国主义教育架起一座桥梁。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涌现出无数的优秀儿女,他们热爱和平,崇尚科学,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是吗?面对外敌的入侵,花木兰依然走出闺房,跨上战马,冲锋在前;路由病卧床榻,还告诉自己的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爱国主义精神难道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吗?至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然态度,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慷慨豪情,更让我们读后情怀激荡,兴奋不已。这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三个理由。

文字清丽,简约明了,在线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孕育着明山秀水。阅读“古诗文”,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对祖国大好河山一览无余。在吟诵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便领略到庐山飞瀑的磅礴气势;在咏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便感受到五岳之首 ——泰山的巍峨高峻之气;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河生生不息跳动的脉搏,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我们读出了长江波涛滚滚,吞吐日月的旷达胸怀……如今,三峡那古朴明丽的画卷已不复存在,可我们透过郦道元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等描写中,依然可窥见其清幽俏丽的佳容。

的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在他的《答谢中书书》中,区区六十八字,便可容山川景色、色彩配合、晨昏变化于一体;范仲淹一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就写出洞庭湖蔚然之大观。等等,古诗文文字简约之至,达到极点,确实令人拍案叫绝。这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四个理由。

厚积薄发,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当我们乘船游玩,面对浩渺烟波,波澜壮阔的大海,想表达自己的情怀又无处可寻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能会给你打破尴尬之局”;当我们闲庭信步,嗅着芳草清香,感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时,“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可能慰藉你此时此刻的心;当我们面对作文题目,想写却又无处下笔时,古人或清新典雅、或明丽舒畅、或沉雄浑厚的风格,“卒章显志”“开宗明义”的作文手法;简约明了、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等可能会使你豁然开朗;当我们高谈阔论,感慨时事兴衰时,不妨来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等。这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又一个理由。

阅读清新佳丽之作,似闲庭信步,信息畅然;阅读匀称整齐对仗之作,似胸藏万卷经典,吞吐自如;阅读敬重报国之鸿篇,如闻铿锵之乐曲,能冲霄心灵的尘垢;阅读名仕警辟之佳句,如听婉转悠扬之笛声,净化曾经被名利所侵蚀的心灵……美哉!古诗文;妙哉!古诗文。如此看来,中学生学习古诗文,背诵古诗文,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文言文语文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