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映霞
〔关键词〕美育;心育;相互渗透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发展迅猛、成绩喜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与特色学科之间的结合也在我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展顺利。其中,音乐、美术是我校艺术教育的两大特色学科,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尝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美术两大学科相互渗透,实现心育与美育的结合,以美育促心育发展,使心育美育都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一、“以美育心”的缘起
在我国,美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就已把美育作为当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乐”就包括音乐、舞蹈与诗歌,也就是有关美育的内容。近现代美育倡导者蔡元培先生强调,美育在形成人的思想、个性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指出美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并称为“五育”,也显示出美育的意义所在。
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塑造人格。心育是培养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促进人格健全发展。两者的根本目标都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塑造人格。
普通高中音乐、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描述的课程价值之一“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也指出艺术课程“能使学生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二、“以美育心”的尝试
1.创设良好的美育心育环境
优美的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使人们身心获得松弛、安宁和愉悦,还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作用。学校历来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努力创设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文化橱窗、艺术走廊、各大功能室,浓郁的艺术气息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到艺术魅力。学生迎着激昂欢快的歌曲走进教室,伴着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进行课间活动和休息,放学后踏着悦耳舒缓的曲子离开教室。
精心设置的艺术模块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是学校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模块种类丰富,音乐有歌唱、舞蹈、中外音乐鉴赏、管弦乐、民乐和戏剧表演等6个模块,美术有绘画、国画、版画、雕塑、中外美术鉴赏、摄影、电脑设计、服装设计等8个模块,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擅长或喜爱的模块进行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他们的个性潜能,学校还成立了书法组、摄影社、小品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
学生对美的感觉和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轻松亲切、意趣盎然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为实现心育渗透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2.从审美到感受美、表达美
美育在人的思想、个性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美育课程的学习,不仅自身具有的美感天赋能得到启迪,对美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这种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将使他们对积极健康的形象和观念产生认同感,并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发展为健康的行为。
音乐、美术的每一个模块都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艺术教师通过课程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件作品,让他们感受到美给人的心理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并激发和锻炼他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情绪体验。引导学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要耳听、鼻闻、手摸、心想、口说,使学生学会全面、立体地观察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鼓励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多看看、多想想,对生活的环境和朝夕相处的人,用心去发现积极美好的方面。
学校举办校园学生“形象之星”评选活动、歌唱比赛、美术作品征集等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实现从感受美到表达美。学校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塑造和感受健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舒展着自己的才智与才艺,身心都获得了美的体验,既展现了自我、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自信心。
3.寻找心理调节作用较好的艺术形式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诉情”的功能。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用擅长的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在课堂上让学生画一画生活,并说一说画表达的意思,或让学生听一听音乐,并谈谈曲子表达的感受,或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舞动身体,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我和调适心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音乐、舞蹈、绘画和书法是较好的进行心理调节的艺术形式。
(1)音乐利用特定的音响变化与特定的感情变化的复杂对应关系,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唤起人内心一定的情感意向。学校心理咨询室与音乐科组合作,有选择性地利用音乐的情感调动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对特别活跃的班级,建议教师在上课前播放琴曲《流水》、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等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尽快平静情绪;而对相对安静的班级,则播放乐曲《步步高》、德彪西的《大海》等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们“热身”,调动积极性;在考试前让学生欣赏《假日的海滩》舒缓疲劳,或欣赏《平湖秋月》改善睡眠,以减轻应考前的紧张、焦虑和恐慌;在比赛前播放《春风得意》《江南好》等舒心理气的乐曲等。心理教师在做心理辅导的时候,也时常会用心理调适音乐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利用音乐冥想法激发学生联想,还选录制作了“快乐学校人”心灵自助音乐光盘供师生们减压时使用。
歌唱作为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发声的过程中,随着气息和情感自然而有节奏地向外流动,能使内心的不良情绪得以排解并重新获得力量。学校举办的“想唱就唱”校园歌手大赛也是鼓励、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活动之一。学校心理咨询室还举办了励志歌曲提名活动,广泛收集学生们认为能激发信心、鼓舞斗志的歌曲,并刻录成“励志学校人”光盘在课余时间播放。豪迈振奋、动感积极的歌曲响彻校园,不仅能振奋学生的精神,使学生迸发出对生活的热情,还能激起学生勇敢迎战艰难困苦的决心。endprint
(2)舞蹈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情达意。聆听欣赏音乐同时进行有节奏的身体运动,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能够起到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的作用。跳舞还可以优化姿态、增强自信。心理教师和舞蹈教师通力合作,让拘谨胆小、自信不足的学生参加舞蹈训练,通过优雅的姿态练习和舞蹈锻炼,使她们的体态优美挺拔、举止优雅,既增强了个人魅力,又树立了信心。
(3)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画中蕴含着人的思想活动与情感表达,绘画的过程就是人接受心灵陶冶的过程。有研究发现,绘画作品的题材、主题、形象、色彩、构图以及学生在绘画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能形象地反映学生的不同心态,清晰地显示出学生的多元智能品质。
学校心理教师在心理辅导中也时常使用心灵绘画方式。最近,心理咨询室与美术科组联合举办了“我手画我心”心理漫画征集活动,通过让学生自由、放松地绘画,让其内心获得释放和宣泄。画面上线条的粗细曲直、色彩的明暗、构图的位置、媒介材料等都包含了大量的隐性情感因素,绘画的过程及作品能将学生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投射出来,为我们间接、形象化了解学生的心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4)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还可以锻炼意志。作为“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我校积极动员学生学习书法,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字体风格进行练习,同时还建议他们通过练习书法培养平和、沉稳、凝重的性情。不少喜爱练习书法的学生都认为书法对他们性格的改变起到了神奇的作用:脾气暴躁的变得温和了;缺乏耐性的学会了有始有终;难以集中精神的学会了全神贯注。有的学生还说,烦恼的时候,只要练一练书法,心就自然平静下来了。
4.探索运用心理剧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它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编成,生动演绎了学生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情景剧可以使学生从第三方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在心理教师和戏剧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功演绎了《言信》和《我.我们》两部心理剧,在师生中广受好评。剧中浓缩了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让参加演出的学生和场下的观众都能从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学生通过表演,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思考,提高了对角色的理解力和共情能力。演出剧中的角色就像演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心灵也得到了塑造。不管是演的还是看的,心理剧场都能让他们获益良多,不仅收获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懂得了沟通、宽容和谅解的重要性,还学会了运用心理技巧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以上尝试让我们发现,在美育心育的双重熏陶和影响下,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以及对自身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学生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或在台上演绎一首动人歌曲或一个精彩角色,都是心灵获得成长的过程。点线的流动、色彩的渲染,声音的流转、气息的变化,对白的呼应、剧情的变幻,学生陶醉在创作与表演的激情中,心灵得到了抚慰与舒张,不良的情绪得以缓解与释放,还培养了自信心,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还发现,心理教育的全员普及,让艺术教师与心理教师走到了一起,共同肩负起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职责,积极将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与美育融为一体。师生双方对艺术的同感和对话,不仅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还促使学生更乐于表达、教师更善于发现,实现了师生间良好的沟通。
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催化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美育在全面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美育与心育联手,能以美育心、以心尚美。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528403)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