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鸿桦
[摘 要] 校园心理微电影是传播正能量的渠道,是打开学生紧闭心门的钥匙,是提高高校心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略。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引导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相关院校需合理应用校园微电影,并将其灵活渗透在心育工作中,达到提高高校心育工作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 校园心理微电影;高校心育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44-01
校园心理微电影主要是以心理疏导为主要目标,以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新性心育工作手段之一。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应用校园心理微电影开展心育工作的教育研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未能形成极具导向性的规章制度。指导高校教师有效应用校园心理微电影,落实心育工作目标,这也为本次研究创造了条件。基于此,为使高校心育工作质量得以有效提高,研究校园心理微电影对提升高校心育工作实效性的意义及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校园心理微电影对提升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意义
(一)转变高校心理教育理念
在以往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施行中,教师普遍看重事后干预,针对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育工作,这种工作形式虽具有一定针对性,但无法起到预防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作用,使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境地,这主要源于心理疾病通常呈现出隐性状态,且有一定潜伏周期,在受到外界刺激前并不会显现出来,使高校心育工作事前干预性不强,影响高校心育工作综合成效。在高校心育工作中应用校园心理微电影,能在学生心理疾病爆发前,落实心理教育干预事前工作的目标,这主要源于学生通过观看校园心理微电影能有所启发,对自身学习与生活进行反思,逐渐转变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继而达到转变高校心育工作理念、提高相关工作质量的目的[1]。
(二)丰富高校心育工作形式
通常情况下,高校心育教师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约谈等形式落实心育工作目标,工作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提高心育质量。借助校园心理微电影可以有效丰富高校心育工作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体悟电影内涵接受教育,基于每位学生内心环境、性格、理解能力等存在的差异性,在观看心理微电影时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些收获相较于千篇一律的心育工作成果来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切实需求。
(三)奠定良好的心育工作基调
良好的心育工作氛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基于校园心理微电影通常由实事改编,学生在观看相关微电影时会有极为强烈的带入感,刺激其换位思考,为心理教育、疏导打开缺口,高校可依据学生微电影观看心得,灵活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确保心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研究校园心理微电影有效提升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通过分析校园心理微电影对提升高校心育工作實效性的意义可知,在心育工作中应用校园心理微电影,具有转变高校心理教育理念,丰富高校心育工作形式,奠定良好的心育工作的积极意义,高校需积极应用校园心理微电影,树立心育工作创新意识,分析应用校园心理为微电影提升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旨在提高高校育人能力[2]。
(一)科学选择校园心理微电影
高校需依据自身教育需求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合理选择校园心理微电影,高校需制定微电影筛选制度及程序,确保校园心理微电影优质且富有教育意义。例如,高校可以在应用校园心理微电影提升心育工作实效性前,面向学生群体下发心理调查问卷,掌握学生心理动向,组织学生观看不同的微电影,并开展针对性极强的心育工作。
(二)丰富以校园心理微电影为主体的高校心育教育形式
为避免高校心育教育工作陷入滞后性教育误区,高校需秉持丰富性原则,不断优化以校园心理微电影为主体的心育工作形式,例如,高校在组织学生观看校园心理微电影后,可以鼓励学生书写观后感,选择优秀且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发表在校内刊物上,扩大校园心理微电影教育影响力,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校园心理微电影研讨会,给学生搭建抒发真情实感的平台,高校心育教师需放低身段,用倾听代替说教,用关怀代替批评,用引导代替硬性要求,有效落实高校心育工作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高校心育工作质量得以有效提高,需树立心育工作创新发展意识,探究校园心理微电影对提升高校心育工作的意义,科学选择校园心理微电影,丰富以校园心理微电影为主体的高校心育教育形式,发挥校园心理微电影心育工作能效,提高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莫婕.关于校园心理微电影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5(3):26.
[2]兰腾,熊文娟.微电影资源库在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8(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