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文
摘 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也越发严重。就业质量及就业稳岗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的关键指标。尽管大学生就业率反映的是就业表象,但从特定层面讲,说明某些专业的供求关系和高校培养人才情况。高校毕业生有没有形成好的就业理念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稳岗率问题。由于高校毕业生对毕业后的工作要求过高,在没有一定工作经验基础和社会经验基础的情况下,造成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频繁流动稳岗率偏低,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转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质量。本文详细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就业质量不高的核心因素为主,浅析职业指导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
关键词 职业指导 就业质量 作用与重要性 稳岗率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76
0 前言
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打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桥梁,构建不同种类职业的通道的前提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在加强教育质量的同时要深度发掘适合毕业生发展的就业岗位,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也是家长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仅在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700多万人次。而中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严重制约着毕业生就业问题。即,毕业生人数超过实际国情,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面对如此复杂的就业形势和实际国情状况,毕业生往往因为没有求职经验、不了解求职动向和就业政策,导致不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良现象。尽管各大高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课程为就业质量保驾护航,但近60%的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表示满意,觉得不仅理论性强且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由此可见,职业指导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1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
家长和企业对高校达成的共识是:毕业生就业保障及就业后的参与程度来自高校。同时,高校也作为毕业生、社会、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却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优秀型人才,大多数企业招聘中往往遇到高薪水却招不到人的现象。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不算是前途光明,经过研究文献和问卷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十分奇怪的就业怪圈:就业、事业、再就业、再事业。
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但首次就业的就业质量却严重偏低,仅占就业率的20%。实际上,高级院校毕业生在一家企业或一个用人单位上持续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转岗、离职或跳槽现象经常发生。这就使得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严重偏低。高校如何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升就业质量是各大高校待解决的问题。
2 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分析
2.1 毕业生对工作期待过高,自身定位不准确
首先,学生没有对实习形成一定的认知。就业的先决条件是顶岗实习,是从基层为核心,稳步上升。其次,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自身拥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却忽略了实际工作能力。没有实践仅凭理论很难适应工作环境。最后,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对薪酬的要求偏高。主观上存在错误认识:如他们认为三五千的月薪在任何一家公司或企业都能达到。如果工作后的薪酬不能满足心理需求就会开始抱怨。无论是自身技术水平还是心理上的落差,都没有让应届毕业生拥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和工作需求定位。在工作过程中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
2.2 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大学毕业生中独生子女占据一定比例。在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下,毕业生普遍缺乏积极上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精神上有一定的欠缺,缺乏与人交流等能力。不仅没有进取之心,在工作过程中,脾气也会影响工作效率。有的毕业生在刚入职工作时,适应能力较强,但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表现出惰性心理,随后怕苦怕累的行为也相继而出。但是,多数毕业生往往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也不愿意听取同事劝说及领导意见,甚至是对企业或公司进行单方面的投诉。宁愿沦为啃老族也不愿意继续工作。
2.3 适应能力较差
毕业生工作过程中,往往没有形成一定的环境意识。不能详细分析企业或公司的劳动模式与管理模式。没有遵从一定的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如,在某学校就业调查回访中发现,学生很难与企业制度及企业环境融合,在适应能力方面相对较差,有些毕业生从学生向职工的转换过程较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毕业生沒有及时与领导、与同事沟通协调,导致工作能力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也缺乏一定的独立能力。如,当毕业生与领导或同事产生争执时,就会用各种不良方式进行发泄。甚至是直接离职弃岗,严重影响了就业质量及就业稳岗率。
3 职业指导在推动就业质量中的方式
3.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要将就业指导放在教育日程上,以树立目标和理想为核心,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感知人生意义。其次,制定有效职业规划,完善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充分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理解并执行单位或企业拟定的行为准则。最后,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种,详细了解工作单位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从规章制度及行为准则入手,判定是否能胜任此项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列举就业案例,用优秀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全面性教育,提升毕业生的未来工作素养。
3.2 社会环境与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高校是培养职业道德的基地,因此与社会与家庭直接挂钩。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启迪、师生交流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因此,高校要拟定适合学生走向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让学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去面对就业过程。当学生提升了职业道德,才能更理性地去明辨是非,在消除负面工作情绪的同时融入良好的工作氛围或工作环境之中。
3.3 提高就业质量,完善跟踪体系
高校要注重毕业生就业后的回访工作,借此来提升就业质量。在信息网络及书发达的今天,高校应该建立完整的信息库,对畢业生实际在职情况进行摸底跟踪,深入企业或社会组织实地回访。如,毕业生所处企业的人事部或车间等。回访内容可以以毕业生实际工作为主,实施全面积覆盖。也可以通过通讯网络,及时与学生沟通,在学生遇到工作困境时,通过一定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端正良好的工作态度,也能稳定学生的思想。
3.4 建立职业规划体系,完善指导队伍建设
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需要树立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建立全新的职业规划体系。形成以指导、教育、咨询为一体的指导机构。多数高校虽然建立了此体系却忽视了其重要性,大大削弱了职业指导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职业指导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建立指导档案和相关量表。方便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评估。达到监督、积累的目的。同时,加强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无论是理论还是专业都存在一定的繁琐性和抽象性。因此,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思想觉悟。认真贯彻政府就业政策,积极指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就业知识体系。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的企业指导队伍势在必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生存发展受到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作为教育办学的衡量指标,提高教学质量及出台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势在必行。只有从全局角度分析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才能研究出解决的对策,真正实现高效率就业。在就业的同时稳定工作。目前,高校专业课设计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生渴望得到的工作与现实有一定的差别,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实施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可以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程度,能帮助学校更好地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同时,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课设置及教育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从源头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冯子阳,李春妍.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J].科技与企业,2011.2(8):16-17.
[2] 柏世林.加强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5(9):18-19.
[3] 洪启阳.从南京大学生传销门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9(2):04-06.
[4] 王晓葵.论职业指导在帮助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8(11):22-23.
[5] 张保新.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要素、问题及方法[J].中国外资,2011.6(15):30-31.
[6] 陈智旭.师范院校职业指导人本服务实施路径及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05-06.
[7] 李心怡.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S1(7):14-15.
[8] 林萱.试论如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