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朱久宜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校的佼佼者,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永葆先进。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总体上是优秀的,但是或多或少也存在偏差与不足,尤其是党员的先进性不够突出,那么如何创新和完善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模式,如何构建长效机制保持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 长效机制 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46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大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仍有待加强。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是摆在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积极构建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成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1 高校学生党员现状
总体上说,学生党员队伍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积极向上。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入党后,其素质提升缓慢甚至止步不前,与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理论修养不够,党性修养不高。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甚至对党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支部亦没有有效的措施检查党员的理论学习情况,仅只在党员发展时进行党性知识考试、考察。一些大学生党员理论知识贫乏,缺乏全面、正确地分析判断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冲击而动摇自己的信念,甚至个别党员在大事大非面前,分不清方面,立场不坚定,做出错误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连入党动机都不纯,存在功利性、盲从性和虚荣性,把入党看成是一种就业资本,公务员等好工作的门槛或者“通行证”,只追求组织上入党,没做到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出现“入党前非常积极,入党后十分消极”的现象。
(2)党员身份意识薄弱,先进性发挥不明显。有些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的表现差异明显。入党前积极主动,按照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督促自己。但是入党后,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党组织这个大家庭,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没有把自己的党员身份明显化,党员意识薄弱,与普通同学没有差别,甚至还比不上普通同学。
(3)集体主义观淡漠,带有时代特点。如今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的身上都有着90后独有的特征。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个人素质比较高,但对周围群体的影响力欠缺。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党性强不强纯粹是个人的事,与他们自身所处的集体没有多大的关系,直接体现在征求群众意见、党员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工作中,只讲长处、不讲缺点等。
2 构建长效机制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
2.1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
(1)完善组织设置。高校基层党组织需按照规定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学生党支部,支部大小适中,覆盖面要广,支部可以设置在班上也可以设置在社团里,甚至可以设置在学生公寓,可以分年级或者分专业设置。支部的组织结构要完善,支部书记由老师担任,其他委员则在学生党员中以民主的方式择优产生。只有在完善的组织中,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更好发挥,才能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
(2)优化管理队伍。高校应注重党务人员的选聘,注重党务工作骨干的培養,让熟悉党务工作,业务过硬、敬业和奉献精神的同志充实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队伍中去。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建立党务干部的定期学习培训制度,打造专业化工作队伍,保证基层党建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创新性。
(3)规范规章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的指导。制度越规范,工作开展越有序。从党员发展这条线看,最首先应建立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制度,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开始,各项信息不断充实建档;始终坚持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考察;建立和健全入党介绍人(或联系人)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和帮助的制度;预备党员的考察和鉴定制度;正式党员的考核制度等。
支部的会议制度需明确,“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按期进行。另外,要真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仍需健全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公示制度,做到激励与处罚同在。党内制定的规章制度,需严格执行,不能形同虚设,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2.2 创新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
2.2.1 拓宽教育平台,使教育无处不在
增加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公寓、食堂、教室、图书馆等生活学习场所的环境育人作用,开展“创建文明寝室”、“党员寝室挂牌”、“党员责任分区”、“让书籍归位——整理图书”、“请为老师擦黑板”等活动,形成教育无处不在的局面。
创建网络模式,通过QQ群、飞信、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党员的困惑;注册微博或者博客,开通支部微信平台,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号,让更多的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社会时事,了解支部活动。尤其使实习生、毕业生党员与支部联系更加紧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按照党的要求紧跟党的步伐。
2.2.2 丰富教育形式,使教育紧跟时代
(1)自我管理教育与目标管理教育结合。加强党员目标管理与自我管理的结合,可以成立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社会时事交流会”,可以开展“党员五个一工程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群体的自我管理的作用,展现党员 “主人翁”的姿态。加强目标管理,结合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等重大活动,开展先进支部、优秀党员评选,激发其为党支部增光添彩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
(2)分类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在学生党员中,可分为新生、老生,亦分为预备党员、正式党员,通过对于学生党员身份的差异,支部可以分类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比如针对新生可以开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题活动,引导他们追求一流学问,在大学生涯中不断努力,追求精彩人生;针对预备党员可开展“务实奉献,率先垂范”主题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群众,改进作风,争做先锋;针对毕业生党员可开展“文明离校,责任入行”主题活动,让毕业生党员们时刻谨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带着社会责任感,奋力拼搏。
(3)分阶段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建立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时间上来讲,应把培养教育的起点放在一年级新生中,把培养教育的内容分层次贯穿于大学几年里。新生的入党前教育,预备期教育、正式党员教育三个阶段的培养教育放在同一高度,坚持对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全程教育。在分阶段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参加暑期“三下乡”,参与义诊队进社区,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巩固了专业知识,深化了党员身份和责任意识。
(4)单性教育与互动教育结合。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一般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但是教育效果不令人满意。让学生党员自己通过主动获取,使教育过程良性互动,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学生党员可以组织“实话实说”交流活动,让他们在不同的视角下去了解自己的不足;又比如让学生党支部与教职工党支部对接,搞师生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 胡秀英.抓好“六个结合”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2] 马征.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125-126.
[3] 严丹.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途径探讨[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05(2).
[4] 乔溪.网络平台建设与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国成人教育,2009(15):25-26.
[5] 刘彩云.浅谈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济宁学院学报,2012(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