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慕课对军队工程类院校的影响

2015-01-28 23:29李柯李岩魏保华范书义
科教导刊 2015年1期

李柯 李岩 魏保华 范书义

摘 要 诞生于2008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中译名为“慕课”,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在线教育模式。虽然目前国内外教育领域研究者对慕课的认知见仁见智,但其已在全球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引起了一场风暴,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本文通过对慕课基本内容的阐述,以当前我军工程类院校改革为背景,针对军队工程类院校改革需求,尝试剖析慕课对军队工程类院校改革发展的启示作用和潜在影响,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军队工程类院校改革 启示作用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16

术语“MOOC(慕课)”诞生于2008年,它被誉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是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MOOC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理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从其诞生伊始,人们对其兴趣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推进,尤其是被Coursera,Udacity和edX这些MOOC运行公司推向高潮。继国外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纷纷加入MOOC之后,2013年,中国知名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余所国内一流院校)纷纷参与到这场在线教育运动当中,加入了国际慕课平台。①军队名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8月份在全军率先建立起了MOOC平台,运行4个月后“在线学员”已增至3万余人。

显然,MOOC旋风来到中国,对于推动中国开放教育的发展,乃至重塑整个高等教育都有可能带来重要影响。为什么MOOC能够吸引众多参与者?MOOC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MOOC的基本内涵是什么?MOOC能否助力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工作?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以当前军队工程类院校改革为研究背景,针对改革需求,试图分析MOOC对军队工程类院校改革可能的启示作用和潜在影响,以期提高工程类院校在全军人才培养、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加快我军工程类院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步伐。②

1 慕课概述

1.1 定义及发展历程③④⑤

作为一个诞生不过5年的新生事物,对于MOOC概念的认识还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这里引用两个关于MOOC的定义。

(1)2008年创造术语“MOOC”的加拿大教育者Dave Cormier的定义:MOOC是一个有开始和结束时间点,以开放方式让学生通过网页无障碍访问,同时没有对使用费用和文化程度要求的在线課程,这类课程支持大规模数量学生使用,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一个互联的学习环境。

(2)2013年由Juliana Marques给出的关于MOOC的定义:它是一种与传统课程相似的具有评价机制(assessment mechanisms)和学习结束时间点(an endpoint)的教育资源,只是所有这一切都以在线形式呈现。对这种教育资源的使用没有设置准入门槛(without admissions criteria),可以供数以百计甚至更多的学生使用。

MOOC的产生是人们对实现教育公平梦想不断追求的产物,是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和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又一次飞跃。从思想渊源角度追溯,MOOC是对远程学习和远程教育及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 Resources,OER)在网络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人类产业工业革命的爆发,对合格产业工人的需求催生了“远程学习”和“远程教育”。1969年诞生于英国的开放大学采用通信指导、广播、居民短期培训班、支持服务等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位,特别是首次采用“开放式政策(open policy)”使得众多学生能够接触学术知识。它使远程学习和远程教育获得了新生,MOOC理念的很多内涵直接来源于此。1998年美国MIT当时启动了“开放课程服务(OpenCourseWare)”计划,目的是给更多的人提供聆听大学讲座的渠道或其它各种工具,以提高他们进行电子学习(e-learning)的效果。这一计划引发了持续至今的OER运动。2007年苹果公司设立了iTunes U网站,随后有多家大学和学院也加入到这一网站,为全球任何一个人免费提供以博客、视频讲座和电子教材等形式的教育资源下载服务。这种“借助网络免费提供学术知识”的理念启发了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他进而将此理念发展成为一种他称为“关联主义(connectivism)”的理论,以解释随着课堂内外技术进步而导致教育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关联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代表工作经验、学习和知识之间关系的“连通性(connectivity)”。可以用由节点(可能是各种组织、信息源、数据、图形、情感等)和节点间联接构成的网络模型描述“关联主义”理论,它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创造联接并扩展网络复杂性的过程,当然所有联接可能具有不同的力量。2008年,他与Stephen Downes(后来他创造了2个术语以区分两类MOOCs,即以“cMOOC”代表基于关联主义的MOOC,以“xMOOC”代表目前媒体广为宣传、备受推崇的MOOC)应用“关联主义”理论,开设了一门全新形式、对所有感兴趣人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Learning/2008(CCK/08),第一门MOOC就此诞生。CCK/08的主要特点是借助很多不同形式的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和社交网络,允许大量学生通过自组织进行协作学习,创造新的内容,展开新的讨论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由学生自发地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环境,同时实现维持和互相交流知识。在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开设CCK/08的同时,Salman Khan也开始在YouTube平台上为全球几百万学生提供了数学辅导和练习的视频短片,最终发展为另一著名MOOC-可汗学院(Khan Academy)。2012年,两名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和Peter Norvig提供了与在传统课堂上课体验相似的免费在线课程“人工智能导论(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借助斯坦福大学的声誉,这次MOOC教学试验迅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也正是因为有190个国家超过160,000名学生登记上课,该课程成为第一个名副其实的MOOC。该课程的成功触发Thrun和Norvig创立了一种新的致力于在线知识传播的商业模式,即成立Udacity公司。这种商业模式很快就吸引了其他教授利用自己的资源创建相同的公司。一年之内,在美国又成立了2个MOOC公司Coursera和EdX。所以,美国教育媒体将2012年称为“MOOC之年”。之后MOOC在全球教育领域风起云涌、遍地开花。2013年,英国开放大学联合英国众多大学成立了自己的MOOC平台-Futurelearn,澳大利亚成立了Open2Study,德国成立了Iversity。尽管众多MOOCs平台目的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联。

1.2 基本内涵

虽然不同的教育機构和学者对MOOC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通过上述对MOOC现象及其思想历史发展的回顾,结合对当前MOOC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MOOC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内涵:

(1)大规模。作为一种向网络中任何一个人开放的在线课程,大规模是MOOC的自然属性。虽然对达到哪个数值的学生数量才算大规模存在差异,但只要学生数量超过了教师及其助手能够与学生实现交流的程度,以至于必须借助于机器评分、同学评价或支持等手段展开教与学之间的交互,就可以认为学生数量是大规模的。

(2)开放。这个属性有两个含义:一是任何人是以开放方式访问MOOC课程所有资源。“开放方式访问(open access)”指可以免费、没有准入门槛地访问MOOC资源时不受版权限制,因为授课者是有意授权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重用或修改提供的资源。但也应注意到目前一些MOOC平台(如Coursera和edX)提供的资源因涉及到版权不允许学生拷贝、修改,或者只在课程开设期间提供对资源的访问;二是建立与传统课堂授课过程相比,更加开放的学生与授课者、学生之间的关联关系(connectivist),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这种即兴、非计划的关联关系涌现新知识。

(3)混合式在线。MOOC既有与传统网络课程类似的“在线”特性,但又具有不同之处。一些MOOC采用的是混合模式远程学习,或称之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这种形式MOOC中的学生一部分时间在线完成学习任务,一部分时间与教师在学校进行面对面交流。而且这种将线上MOOC资源用于学校教学的翻转课堂形式正在逐渐增多。

(4)强调作业、考试及评价和课程结束时间点。MOOC具有与大学课程一样的作业、考试及评价机制,作业一般伴随课程的展开布置,多为主观题,如撰写小论文或制定创新计划。评价或由老师,或由计算机,或由同学给出。另外,MOOC具有确定的结课时间点,一般学生在参加学习4到12周时就会得到一个结论。

1.3 影响及面临的挑战⑥⑦

(1)通过多样化教育服务,包括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多元的学习支持和更多学习内容的选择,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缩短获得学位时间以降低费用等形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2)教师将MOOC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传授方式形成翻转课堂,将MOOC作为授课过程的强化与补充形成混合式课程,再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程融入传统教学,以增强授课效果。(3)利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接轨,增加了MOOC的教育价值,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MOOC项目的接受度和认可度。(4)MOOC使得很多国内外高校感受到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冲击,同时还有“明星教授”对普通教授的冲击。迫使一般大学和教授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虽然MOOC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和爱好者的欢迎,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对于慕课的认知还存在着很多不同意见,MOOC还有许多不完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目前面临的主要争议和挑战如下:

(1)对于MOOC属性的定位还存在争议。虽然MOOC思想来源于满足远程学习和远程教育需求,受到OER运动的启发,但有些MOOC实施者和组织并不认为MOOC属于远程教育,例如MIT于2001年启动OpenCourseWare计划时,就对“各个公司或大学试图通过远程教育以及互联网卖教育材料来发财”表示不屑,强调OpenCourseWare与远程教育无关,慕课似乎同样在刻意撇清与远程教育的界限。再者,OER运动支持者因为有些没有提供“开放式访问”的课程,如在Coursera和edX平台上的一些课程,也被冠以术语MOOC的称谓而认为是张冠李戴。

(2)没有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法。当前MOOC课程教学方法分为知识传送模式的xMOOC,以及非传统、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相互学习模式的cMOOCs。xMOOC被认为是技术增强型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相反,cMOOC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开展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但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效率不如xMOOC。

(3)学习质量和完成率不高。首先,多数情况下同小规模封闭的有针对性的在线教学相比,MOOC大多都是自我导向的学习,通常MOOC很少有正规的质量保证机制,所以MOOC质量保证问题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是一个突出问题。其次,退出率和学习进度是否应该成为MOOC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以来是存在很大争议。2012年Meye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斯坦福大学、MIT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的一些MOOCs中,学生退出率高达80%~95%。

(4)存在如何评价和怎样获得学分问题。一方面多数MOOC使用测验作为主要评价工具,包括有自动反馈或答案的简短的多项选择题。有一些可能会提供其它形式的评价。但由于资源有限,MOOC很大程度上依赖同学参与和同学评价,因此有人担心在线学习会涉及欺骗和剽窃,尤其是当课程能够获得学分的时候。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MOOC并没有提供学分,因此如何通过MOOC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5)可持续性发展问题。MOOC存在为发展而盈利与免费的初衷相矛盾的悖论。根据2010年《全球行业分析》报告,全球e-learning市场到2015年将达到1070亿元。但MOOC模式将如何获得经费以支持持续发展还不是完全清楚。大多数MOOC项目在启动时并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所以很多参与MOOC的机构目前将所开设的课程当作进行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的一种方式。

2 慕课对军队工程类院校改革的启示和影响

随着我军向“能打仗,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职业化发展,随着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军队工程技术类院校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培训任务,迫切需要展开相关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以便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赋予的各项人才培养和工程技术研发任务,进而能够助力我军的发展和壮大。MOOC这种新兴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但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2.1 MOOC现象启示我们要以“开放的思想”迎接和思考教育變革

从我国古代孔子“有教无类”观点到互联网时代的OER运动直至MOOC思想,都是对免费传播知识梦想追求的不同表现。随着当前我军编制体制精简优化以及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深入,促使我们思考在人员编制压缩,培训员额增长,部队服务繁重等新情况下,是否可以针对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工程技术研发、部队服务等需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模式推进工程类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引进来”就是对于一些公共课程、通识课程,引进国内外一流院校MOOCs供学生比较、选择、学习;所谓“走出去”就是建设一批具有我军各工程类院校特色的各种MOOCs向全军院校、部队发布,供军内与各类工程技术工作相关的人员学习、使用。通过这些方式在全军范围实现工程技术类教育、训练、研发等资源共享,提高、扩大全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降低、压缩全军开展各项工程技术类工作的成本和开销。同时必须注意到,如果将MOOCs引入工程技术类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可能导致一些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或教研室沦为名校、名教授的助教或辅导教室,甚至失去存在的理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相应地变革各院校教学组织、实施、管理观念,调整、建立完备的军队工程类院校的配套规章制度。

2.2 是否可以在工程类院校各层次教学中引入一批MOOCs?

(1)随着工程类院校本科专业通识教育和指技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的确立,对大量通识课程(如自然、人文、社会、军事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急剧增长,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各院校准备大量相关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资料、课件、学时等),增加了教学成本,并且未必能够得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可以针对上述本科专业教学需求,适应90后“数字化原住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获取信息习惯,在工程类院校引进一批国内外名校制作的自然、人文、社会、军事类MOOCs,供学生使用?随之会产生如何搭建工程类院校的MOOC平台?学生采用哪些手段使用这些MOOC资源进行学习?如何管理使用MOOCs学习的学生?等各种问题。

(2)与本科专业教学培养相比,研究生教学培养更加强调对前沿知识的追踪和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和交互。如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国内外名校名师制作的MOOCs,则一方面可以满足对知识更新速度和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学习及其环境,使研究生能有与国内外名校名师交流的机会,通过“知识涌现”产生创新性成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实现在与外校交流,特别是与国外高校交流的同时,不发生暴露军人身份或装备敏感信息的失窃密事件?

(3)现行任职干部培训轮训需要变革。目前此类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院校开课时间与部队训练打靶等重大活动冲突,导致能够进入院校学习的人不是工作骨干,工作骨干没机会进入院校学习;②很多工程类岗位编制的人员数量众多,不仅有军官,而且随着军队职业化变革,有越来越多的士官成为工程类岗位的主要力量。但因院校承训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培训需求;③基层部队开展工作过程中得不到院校及时的技术支持;部队在开展各类工程技术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大量故障案例不能及时为院校掌握并应用于教学。随着全军网络触角的延伸,随着院校与部队借助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现在可以考虑敢为天下之先,以MOOC形式,由各院校优势专业、学科的教学名师、领域专家牵头,打造一批具有各院校特色的工程技术在线课程,继而变革现行任职干部培训轮训模式。通过这些课程树立各院校在全军相应工程技术领域的品牌效应,扩大各院校在全军工程技术领域的作用,加强与部队在各项工程技术工作方面的交互和合作,提高各院在全军工程技术工作方面的影响。与上述设想相配套,需要各院校针对部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模式改革,解决管理机构及制度、身份认证、知识能力评估、课程知识体系、课程内容保密、装备在线操作维修训练等等问题。

3 结束语

本文在对MOOC这一信息时代教育领域新生事物浮光掠影介绍的基础上,以军队工程类院校改革为背景,针对院校改革需求,浅尝辄止地探讨了MOOC对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可能的启示作用和潜在影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说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身处新军事变革的时代,在不进则退的今天,如果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必须大胆创造、勇于尝试每一个可能促进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机会。MOOC来了,对全军工程类院校而言是机遇亦或挑战,是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的选择:迎头而上就是机遇,消极回避就是挑战。

注释

①⑥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② 郝丹.MOOC:颠覆与创新?——第4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综述.中国远程教育,2013(11).

③ Debbie Morrison.The Ultimate Student Guide to xMOOCs and cMOOCs. http://moocnewsandreviews.com/ultimate-guide-to-xmoocs-and-cmoocso/#ixzz30Ycbhb26.

④ Juliana Marques.What is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nyway? MN+R Attempts a Definition,http://moocnewsandreviews.com/what-is-a-massive-open- online-course-anyway-attempting-definition/#ixzz305f8NUG4.

⑤ Juliana Marques.A Short History of MOOCs and Distance Learning.http://moocnewsandreviews.com/a-short-history-of-moocs-and-distance-learning/#ixzz30YerrB24.

⑦ 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