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之美,构建真实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课堂

2015-01-28 14:41
学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生活

回归生活之美,构建真实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课堂

陈 贞 (上海市周浦育才学校 201321)

生活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载体。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教师应把生活化的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切入点,以生活实例为载体,使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品德与社会 教育 生活化

一、依托教材,感知生活

(一)找准回归生活的切入点

教师要想让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首先在授课的时候就要做到,找准教学与生活的切入点,把学生引进课堂教学当中。回归生活并不意味着把学生的生活简单地搬到课堂上,而是要做到知识学习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时刻把握社会生活当中的变化,关注和积累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紧跟日新月异的教学理念,以书本为教学指导,将生活与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教学《小手洗干净》(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就成为了教学重点。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当时正值流感传播比较严重的情况,采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然后进一步演示如何洗手更科学合理,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更好地让学生学会预防流感,健康度过每一天。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生活化的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积累和搜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多进行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从中感悟真实的生活世界。例如,在学习《小小一粒米》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在吃的方面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道具模拟由水稻变成米饭的整个过程,让他们深刻感受这个过程的不易,以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优良美德。再如教学《让校园更美好》的时候,我带来了学校的一些旧照片(不同年份)和新照片,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感受自己学校的成长变化过程,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二、深入课堂,体验生活

(一)确定生活化的活动主题

学生的品德修养是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为了使课程更贴近生活,教师就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灵活使用教材,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来进行教学。那么如何确定生活化的活动主题呢?

1.根据学情需求,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中秋话团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先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找到能使学生兴奋的问题和知识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家人在一起时的幸福时光,感受其中的温馨与快乐。然后再以此为教学依据,就能很好地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挖掘教材空白。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很多都是简单的图片和关键词,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凭借积累的经验二次开发教材中的空白,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充分结合学校活动主题。教育德为先,为了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应定期开展德育活动,例如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及节日庆祝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教师将更好地确定生活化的主题。

(二)多渠道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确定活动主题之后,针对小学生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借助视频、音像、图片等展开主题活动。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本和生活中的常识问题,举办每月一次的《智力快车》抢答竞赛,由班内学生或小组代表举手抢答,以娱乐活动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延展学生的知识面。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及时加以解释。

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模拟中央电视台《现身说法》栏目,弥补教材空白。讨论的题目可以是一些社会热议的问题:如“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该不该扶”,通过激烈讨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应该发扬传统美德,把老人扶起来,必要时可以请求他人共同帮助。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将知识以生活化场景传授给了学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过年都是大家所期盼的,学习《我过中国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庆祝。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欢快、喜庆的节日歌曲,让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纷纷手舞足蹈,气氛十分活跃。这种方式可以置学生于过年的真实气氛中,让他们回想起自己回家过年时的热闹场景。

三、总结经验,学会生活

(一)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讲解完课堂理论知识之后,我会要求学生将学到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小区》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小区的生活设施和服务机构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小区范围内的调查——“寻找便民闪光点”,并要求学生设计调查表,做好记录。学生的调查结果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图片、照片、漫画、文字等,不必限制具体形式,可由学生自由发挥。这种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地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以丰富的经历陶冶生活

“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好的开始要有好的结束,在学生完成实际调查之后,教师要参与学生调查、汇报、交流的过程,收集学生的调查结果,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做进一步完善,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不断发扬传统美德,爱护身边的自然环境,真诚对待身边的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丰富的经历陶冶情操,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结语

总而言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践行陶行知理论,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德。

[1]王月娇.内化·互化·活化——增强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改革,2012(10).

[2]贾元荣.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3(17).

[3]沈红霞.让品德课程与儿童生活交融[J].新课程改革研究(上旬),2010(5).

(责编 吴海婷)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