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思维规律 激活学生的思维

2015-01-28 02:19杜素芹张大冬
江苏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倍数特征思维

杜素芹 张大冬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敞开的地方,也是学生个性彰显、思维生长的场所。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思维。

1.找准思维起点。

数学知识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教”应当基于学生的“学”,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和“能够到哪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教学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教学时,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指出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使学生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点。然后出示苹果等图,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间的相同因素进行操作、推理,最后对一个物体和一群物体的情况做抽象化处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固定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他们的认知结构又由于新旧知识间的异同而得到发展。

2.把握思维方向。

思维自然舒展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课堂一旦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起来,往往也会出现方向不明、条理性较差、容易受阻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学苏教版五下《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学生已经学习过“2的倍数的特征”,会很自然地想到要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也看个位。当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又茫然不知所措时,教师应及时站出来指出用眼睛观察很难直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得寻找新的研究思路。可以让学生用计数器拨出一些3的倍数,再进行观察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的及时点拨为学生指明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促使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新的探究活动中。

3.掌握思维方法。

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他们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同样,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积累思维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合理的思维方法,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借助计数器研究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找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来研究,体验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枚举法以及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结论的合理性。初步发现规律后,教师没有止步于此,继续推进“有了这些研究,你是否认为我们研究出的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再及时将数的范围扩大,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初步发现的规律。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要得出结论,只选择某一个特定范围内的数进行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还需要选取更多的数进行验证。这样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获得了终身有效的探究经验和必要的思维方法。

数学课堂应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舒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方法,更是我们对数学教学的追求。我们将继续追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尽享思维自由舒展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猜你喜欢
倍数特征思维
抓特征解方程组
倍数魔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关于“3与9的倍数特征”引起的思考
数学题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