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金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正是统编的原因,导致其不能对地方历史面面俱到,对地方历史描述的缺失使地方性的资源难以在课堂上充分加以展示,而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我们历史教师的肩上。“月是故乡明”,对家乡的热爱是中华儿女自信的源泉,家乡的一草一木、明山秀水、名人轶事都让我们引以为豪。家乡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亲切、感染力强,利用乡土资源作为历史教学的资料,能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对高中历史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的目的不无裨益。
一、开发乡土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若烟海,对高中生来说对国家许多历史由于距离的原因或许知之甚少,抑或因为难以实地考察而降低了关注度。这时候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结合乡土史寻求契合点,必将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乡土历史可以给学生浓厚的兴趣,引领学生去讨论、思索。通过指导他们对家乡历史上的人、物、事和风土人情的收集梳理,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对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起到催化作用。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我的学生兴趣很浓,因为大家都知道张謇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在这里不需要教师动员,学生就能主动地引入海门的乡土材料,因为学生深感作为海门人的自豪和骄傲。这当然对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带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运用乡土史料,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从大方面来说应该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小的方面来讲应该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关注历史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让学生能够做到“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全球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海门的对外开放形势加以学习。学生通过教师课件展示了解了海门港新区、海门工业园区、5万吨级通用码头、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等开放成果后,对家乡的对外开放会有比较系统的认知,这不仅对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有极大的帮助,更能激发起学生建设家乡、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历史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挖掘当地独特的乡土教育教学资源,就必然会激发学生传承文明,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民主国家的历史使命感。
三、整合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比较熟悉,但是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没有教师的宽,他们对乡土资源也有不太熟悉之处,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主动加以引导,开发运用地区的乡土史料,以力求达到优化历史课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今天,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远高于对历史的关注。周恩来说“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华夏儿女自当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不断教学创新,探寻多种有效的渠道,让学生“生命不息,读史不止”。而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是今天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开展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和养成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乡土资源往往散落于家乡的各个角落,这就要求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去发掘和整合这些资源,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工作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分析、归纳、遴选、运用各种资源。通过这样自主性的历史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