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礼崩乐坏”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考证

2015-01-28 18:44朱金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系410007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诸侯国礼乐价值体系

朱金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系 410007 )

先秦时期“礼崩乐坏”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考证

朱金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系 410007 )

先秦时期的“礼崩乐坏”原因多因政治的变化,当时的政治结构由严格的等级制度向无政府秩序的转变,政治结构的转变也使得当时的诸侯国纷纷放弃周礼的制约,为保本诸侯国的生存采取了驱动型的政治策略,以获得霸权。各诸侯国对霸权的争夺更加加快了“礼崩乐坏”的速度。本文以“礼崩乐坏”的概念为切入点,来对先秦时期“礼崩乐坏”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展开论述。

先秦;礼崩乐坏;诸侯国

一、先秦及“礼崩乐坏”的概念

1.先秦

先秦,一般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制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三皇五帝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这几个历史时期,既是礼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礼崩乐坏的时期。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其衰落、消失的必然。当然,礼乐同样逃不出这一发展消亡的过程。“礼崩乐坏”也是社会问题长期积累的必然,它的产生和消亡也是有一定的历史、时间性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

2.礼崩乐坏

礼乐,虽然在远古时期,也即是三皇五帝时期已经存在,但并没有严格的等级的划分,也没有较强的礼乐制度。夏朝时期,夏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建立及出于对国家进行治理的需要,统治者也对礼乐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差别,并对其实施的范围场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真正的礼乐制度应该是始于夏朝。到了商朝,礼乐制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周朝时期则是达到了顶峰。当然,此顶峰期多是指在西周时期。通常所说的礼乐制度,多是指周朝的礼乐制度。可见,周朝的礼乐制度规模和影响是相当宏大和深远的。

《仪礼》《周礼》和《礼记》是先秦的“三礼”,也是周朝礼乐制度的重要典范,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当时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的集大成,也是先秦时期乃至后世重要的行为模本。然而,其礼乐之制主要是教化为目的,是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来服务的2。

礼乐是周公对夏商时期文明的总结,他以夏商时期的文明来制礼作乐,对夏商礼乐进行广泛吸收的同时,也对其中的淫靡成分进行了剔除,使礼乐具有了“中和”的特性,不仅如此,周朝的礼乐还是雅俗共兴的,这不仅表明其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中庸、节制等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也是周朝合法地位的象征。

礼崩,则是指周朝的社会意识形态遭遇到了危机,当时形成的以“慈”“忠”“孝”等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全面崩溃。其礼制体系和观念也受到诸子百家的挑战,整个社会失去了控制。当然,在音乐方面也失去了主导的权利,产生了诸多不合理的用乐现象,这也就是乐坏。

二、“礼崩乐坏”的原因及影响

1.背景

“礼崩乐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出现在西周末年。在周昭王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王道微缺”的现象,到周懿王时,则是更加衰落。东周时期,周公所建的礼乐制度体系几乎全部崩溃。春秋战国时期,周初的礼乐体系几乎不再存在,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的状态。

周朝初年,随着农耕的发展和青铜铸造、建筑等方面的发展,加上周朝的政治较为稳定,为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提供了社会条件。具有严格等级的礼乐制度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准则,礼成为了节制人们心性的手段,乐是调和生活的工具,施政的目的也是为了对礼乐的执行,刑罚的运用则是为了防范不合礼乐的行为,礼乐刑政的完美结合,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法,也是当时统治者的治国标准和理想目标。然而,到了周昭王时期,由于不断拓疆开土,民众负担加重。同时,国内的刑罚加重,民众怨声载道,周朝的统治以开始衰落。统治的衰落,统治者的暴政,终于导致了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后,周朝的礼乐制度也已显现出崩坏的端倪。

东周时期,王室同诸侯国共存,但各个诸侯国相互掠夺、结盟和争霸,诸侯间战事不断,东周王朝偏安一隅,暂时维持了王室尊严。加上此时期内文艺、法律、经济及政治的发展,虽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艺术盛况,也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但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也已经形成,诸侯争霸和文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礼崩乐坏”的速度。尽管孔子等思想家也曾为礼乐制度的恢复进行努力,以求得社会秩序的彻底好转,但因为诸侯国的连年征战,使得政治极为不稳,严格的礼乐制度的恢复相当困难3。

2.原因

“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是周王室的衰败。周王室的衰败,使得原有的大一统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周朝统治者已无力控制整个政治格局,这种局面也使得各个诸侯国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是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也不再尊崇原来的规范制度,为了生存,甚至是获得霸权,各诸侯国逐渐放弃了原来较为统一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体系,采取了效率为上的策略。诸侯国不愿遵守统一的周礼制度,加速了周王室制定的统一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崩溃。“礼崩乐坏”就是其重要体现。周王室的衰败及灭亡,使得当时的政治秩序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各个诸侯国相互争夺霸权,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形势更为严峻。此时,周王室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周王室已经失去了最高统治的地位,无法控制整个诸侯国,使得社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也可以说,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是一个无效的政府。王室的权利更加弱小,统治地位也已丧失。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建立了许多的诸侯国,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建立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由周王赋予各诸侯国权力,然而东周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周王失去了大量土地的控制权和人事任免权,在军事上也失去了垄断的地位,不能控制武力去讨伐诸侯国。周礼规定,各个诸侯国不能相互侵犯,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的侵略战事非常频繁,周王已无力去制止,无法控制各个诸侯国间的战争。于此同时,诸侯国还不断地并国兼地、争王称霸,形成了与周王相抗衡的局面,诸侯也不再听命于周王。这种无政府的状态加速了“礼崩乐坏”的步伐。

3.影响

“礼崩乐坏”使得当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各诸侯国忙于生存和争夺霸权,他们已不再重视“礼乐”的建设。这也使得礼乐有了新的发展,礼乐有当时的上层逐渐走向底层社会,尤其是在乐的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礼崩乐坏”后,乐却摆脱了以往乐制的束缚,获得了新的发展。这时出现了新乐。这种新乐来源民间世俗,是民间艺术的载体。“礼崩乐坏”使乐更加接近与音乐的实质,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现实。礼乐属于整个上层建筑的标志,“礼崩乐坏”也使礼乐失去了其统治的地位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加深了大一统统治的瓦解。其中的乐坏,使得乐从礼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音乐体,新的音乐机构和音乐教育也相继出现。此时的乐不仅有雅乐,还有来自民间的俗乐,形成了雅俗共存的局面。由于“礼崩乐坏”给乐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许多的乐中开始增添了审美色彩,也使其具有了娱乐的功能,且专业性更强,分工也更细,对后来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礼崩乐坏”不仅是周王统治衰败甚至灭亡的体现,更是周朝统治的伦理规范、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崩溃。周王朝统治的衰败导致了“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又反过来加速了周王朝的衰败和灭亡。但“礼崩乐坏”却给乐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使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注释:

1.林滟茹.浅析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J].大众文艺,2011(17):147-148

2.李秀亮.试析《国语》中礼制的特点——兼论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现象.[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1-114.

3.王仙先,郑玲童.论“礼崩乐坏”的若干问题.[J].文学教育(中),2012(7):18.

猜你喜欢
诸侯国礼乐价值体系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屈原之死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屈原之死
没法守妇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原因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