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分层导学法促进初中数学公平化教学

2015-01-27 01:54陆作松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重要性初中数学

陆作松

【关键词】分层导学 初中数学 公平化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80-01

公平教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想要做到公平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从而平均分配教学资源,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合理、均衡的提升。本文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分层导学法促使数学课堂的公平化教学。

一、因材施教,学生分层是基础

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教学需求,教师要使课堂设计具有倾向性,不可过难,也不可过快。但对于一些优等生,这样的课程编排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产生教学不平等化。想要做到分层导学,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教学的第一步,同时又是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与小学相比而言,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增多、教学进度明显加快、教学难度明显提升,在这一时期学生容易出现“优、良、差”三种层次。若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无法将学生合理分层、因材施教,那么就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首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进度较慢、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结果不理想的学生,笔者着重对这部分学习进行基础知识加固。第二层为成绩较稳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结果较好但学习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笔者采用强化基础、适当设定拔高题的教学策略。第三层学生为学习能力突出、综合素质突出、对难题有一定掌控能力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采用强化基础、重点拔高、超前预习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第三层影响第二层、第二层帮助第一层的策略调动班级学习氛围。

二、因需施教,内容分层是关键

将学生“层次”划分出来后,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需求的切合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法中“以大局为先”的教学弊端,使优等生能够有所思考,使“潜力生”能够稳固掌握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降到最小。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形如y=kx+b(k≠0)的函数图象是一条过x轴和y轴的直线,那么该式中的常数项对该直线的影响如何呢?”之后笔者这样分配教学任务:第一层学生,在草纸上画出直角坐标系,分别对该式中的k和b赋予三个不同的数值,并将各自的函数图象画出来。第二层学生,分别作y=2x和y=2x+1的函数图象,以及y=x+2和y=3x+2的函数图象,比较两组函数图象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层学生,设计思考题:如在函数y=2x+1的函数图象中,常数“2”和“1”分别影响着函数图象的哪些特性,作图说明或是用算式推导说明。像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探究性学习内容,使得数学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之外,也提升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降低了教学难度。

三、因课施教,课程分层是重点

初中数学的体系较大,不同的课程背后所代表的数学体系也所有不同。如概率类课程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程重点在于将文字条件与数字计算相结合;又如函数类课程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函数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函数图象的认知能力;再如图象类课程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和对图象的空间的建构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我们要因课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与相互影响,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和质量,并且形成帮带式的教学模式。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笔者将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猜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组都均匀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提出相关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各组学生纷纷进行猜想,并且以第二层和第三层学生带动全体思考,提出如120°、150°、180°等一系列猜想。第二层:实践。让每组学生用硬纸板剪出三角形,之后将三个内角剪下,将三个内角拼起来是多少度。(学生们初步达成共识为180°)第三层:证明。引导学生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从而使学生获得理论证明,加深理解。在教学中笔者鼓励第二、三层学生帮带第一层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去猜想和证明,以提高第一层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压力。

分层导学法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教学的公平性,更重要的是分层导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个体对课堂内容的适应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重要性初中数学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