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课 朗读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58-02
笔者发现,不少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课缺少了应有的“语文味”,课堂缺乏活力,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才能使阅读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效果突出呢?笔者认为,朗读式阅读教学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朗读式阅读教学指的是以朗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的阅读教学,教学过程遵循“以读为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理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自主理解关键词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实现“以读悟句、以读悟文、以读悟情”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教学重点,简化教学目标
开展朗读式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重点、简化目标,避免面面俱到的繁琐分析和讲解。教学要明确一个重点要求,确定两个或三个具体目标,使教学目标简单化,这样教学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落实“以读为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突出“读”字,做足“读”功。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在学习时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理解人物特点去体会父爱的伟大。教学目标即可具体细化为以下几点: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是品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父爱的伟大;三是品读理解“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俩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由此,课堂明确了教学重点,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落实“以读为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朗读式教学目标。
二、安排好朗读的层次,设计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式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安排好读的层次,设计好读的形式。层次分明的朗读,使认知过程循序渐进,而多种形式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一)安排好朗读的层次
1第一层次:初读
初读,就是首次朗读,也叫感知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初读的目标就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读可以安排在早晚读或是课堂的前半节进行,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给予充足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或是教师范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初读时可“随便翻翻,简单看看”,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工具自读生字词,或者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扫清生字、生词学习障碍,从而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圈画出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初读为正式学习课文打基础,教学只有落实了第一课时的初读目标,才能为接下来的多层次朗读做好铺垫。
2第二层次:精读
精读,也叫领悟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关键词、关键句的意思,读出文章的深刻内涵。比如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句中对小女孩同情、可怜的语气,就不难理解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又如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晏子使楚》中的句子:“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就没有人了吗?”朗读要读出楚王尖酸刻薄的语气,就不难理解楚王的傲慢无礼。还有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中的句子:“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朗读时要读出惊叹、愉快的语气,这样才能理解作者兴奋的心情。
3第三层次:品读
品读,即品味读,目标是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词句的美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个层次以教学重点为依据,精选了与文章主题思想相关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落进行品读,可以通过减词读、添词读、换词读的方法来对比品读,体会词句的美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课文《慈母情深》中的一句话:“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文字出现四个“立刻”,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把“立刻”换成“马上”“急忙”“赶紧”“迅速”,体会句子的前后意思。学生从中感受到,句子意思看起来似乎相同,但却不能很好地体现母亲的工作特别忙碌、单调。
4第四层次:美读
美读,即感悟读,是通过创设情境,深情地朗读,从而感悟文章的思想主题,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在落实初读、精读、品读任务之后,学生深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美好情感体验。这个层次的美读可以配乐朗读,也可以由教师创设情境引读。例如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海上日出》和第十册课文《再见了,亲人》等都是文质兼美、感情强烈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配乐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桂林山水》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式美读的。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那是怎么样的静?
生1: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那是怎么样的清?
生2: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那是怎么样的绿?
生3: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教学围绕“漓江的水”让学生进行填空式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一一出现漓江水“静”“清”“绿”的形象,获得美的感受,实现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设计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上有以下六种:引读、领读、齐读、个读或小组读、分角色读、分合读。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朗读形式。1引读。引读是朗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引路提示,学生承接回答的朗读。学生的回答朗读可以是齐读、个读、分角色读。2领读。当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基础还不够扎实,或者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还不到位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朗读。3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或是强调重点时,可采用全体齐读的方式读课文。4个人读或小组读。当需要检查、对比学生读的情况时,可以让个别学生朗读或小组朗读。5分角色读。针对语言对话较多,趣味较浓的文段,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6分合读。当文章层次比较清晰时,用分合读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课文《鸟的天堂》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教师可以让女生读静态描写的部分,让男生读动态描写的部分。下面着重举两个引读方式的 例子。
示例1:《精彩的马戏》
师:昨天,妈妈带我去看了——
生1:一场精彩的马戏。
师:先说猴子爬竿吧。
生2:猴子穿着衣服打扮得像个小孩,它爬到高竿顶上,在上面倒竖蜻蜓。
师:一双圆溜溜的眼睛——
生3:好奇地瞅着观众。
师:那顽皮的样子——
生4: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这里使用了添句引读的方式,教师找准文本朗读切入点,精心设计引言,然后因势利导,利用读原句开头,学生接着朗读的形式,引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走进文本内核,领会文中对猴子顽皮可爱的样子的细致描写,达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效果。
示例2:《珍贵的教科书》
师:那是哪一年,我们延安小学发生了什么事?
生1: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
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怎么做?
生2: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师:当时,我们的学习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生3: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艰苦呢?
生4: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在以上例子中,逻辑性提问的引读是教师引用插话提问的方式,以疑引读,再由学生接读,读出文中含有答案的句子,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课文主题的理解。
中央教科所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教学实践证明,朗读是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学会从纷繁的教学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以读代讲,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