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5-01-27 01:55蒋业英
金融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经济发展

蒋业英

摘要:湖南永州作为商务部确定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成长前景乐观,来势较好,对突破制约永州工业发展的“瓶颈”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规划定位不合理、资金缺口较大、金融服务效率低以及社会环境不佳等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创造宽松发展环境,促进稳健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园区经济;经济发展

地处湖南南部的永州,凭据湘粤桂结合部的地理优势于2008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基地”,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永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形成了以蓝山、宁远、道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的新型加工贸易走廊——“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以下简称“走廊”)。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走廊”总规划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已开发近60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近7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蓝山毛针织、宁远建材冶金、道县皮革制鞋的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目前“走廊”成长前景乐观,发展来势较好,对突破制约永州工业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走廊”各园区的建设情况及基本特点

(一)“一园两线”的蓝山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已完成14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形成了“一园两线”(一园:蓝山工业园,两线:沿永连公路长铺、总市一线和S324线大洞、早禾一线)发展格局,最具特色的毛针织产业集群,吸引了台湾承阳、香港丽宏、香港利黄漂染等企业入住,成为继广东东莞、浙江桐乡之后,全国第三、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针织基地。

(二)“一园一区”的宁远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1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园一区”(一园:宁远工业园,一区:S323绕城沿线及莲花水泥厂附近15平方公里区域兴建新型建材工业区)发展格局,目前工业园区企业49家,其中规模企业28家,主要有永州莲花水泥、新美雅陶瓷、格林玩具、伟明服饰品、湘威鞋业、九嶷山植物油等企业。2012年园区工业增加值9570万元,上缴税金4780万元,就业5.1万人。

(三)“一园一走廊”的道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自2002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完成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形成了“一园一走廊”(一园:道州工业园,一走廊:省道323线县城至仙子脚沿线)的工业发展格局。目前已有83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规模企业37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1家;园区初步建成了制鞋、铝材铝制品、五金电子等产业基地。2013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8亿元,上交税收6000多万元。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道州工业园是整个“走廊”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工业产值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园区,是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

二、“走廊”各园区建设中优惠政策及金融支持情况比较

从上述基本概况可知,蓝山、宁远、道县三个园区相比,同属于“走廊”的道州工业园,与其他两个工业园地缘相近,资源禀赋相似,发展基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该园区的投资规模与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其他两个园区,其快速发展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及园区良好环境受到入园企业青睐。道县政府出台招商引资新规,入园企业预交全部土地出让款后,只要在园区的投入达到总投资的40%后,预交的土地款作为奖励全部退还给企业,与此同时,企业在园区兴建标准厂房,除享受省市给予的10元/ M、36元/ M外,县里另外还补贴100-150元/ M(一、二、三层标准厂房分别按100、120、150元/ M的标准补贴),使补贴标准最低达到146元/ M的水平。该县实行的土地“零价格”与厂房“高补贴”的让利措施,与其他两个园区实行的“土地有偿政策”与厂房建设“县里不增加额外补贴”相比,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二)金融支持力度的加大与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保障。目前道县工、农、建、农发、农信等金融机构根据园区企业的建设、生产进度,及时跟进,为园区基础设施、企业生产经营发放贷款2.57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1.3%,农发行、建行、工行已经对园区企业的1.41亿元贷款需求分别上报各自的上级行审批,贷款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道县工行还专门成立了“小企业服务部”,对园区企业提供对口信贷支持。此外,为满足园区企业的信贷需求,工行、建行创新信贷方式,开展保理贷款业务,为企业发放贷款5600万元。而其他两县的金融机构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对园区贷款发放力度要少得多。蓝山金融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贷款3500万元,主要贷款机构为农信社;宁远发放贷款12360万元,其中,除了宁远建行对莲花水泥厂技改贷款8000万元外,其他4360万元属于厂房基建贷款。

(三)“以乡招商”与“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的创新给招商引资注入新的活力。道县在总结网上招商、组团招商、联谊招商等招商方式的基础上,注重探索新途径、研究新办法,创新“以乡招商”、“以商招商”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在“以乡招商”方式中,引进道县籍博士彭致汉、“海归”博士王正廉等分别回乡兴办了上海美莱珀化工有限公司、斯威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两公司分别投资3000万元、9000万元。2008年9月,通过本县籍在外打工能人朱茂牵线,引进了一期投资9.7亿元、总投资220亿元的湖南中球投资有限公司(珂莎黛中南鞋都)落户工业园,该公司的引进,可带动上100家的下游企业落户工业园,形成了“以乡招商”和“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

(四)重视人才、品牌奖励及先征后奖税收优惠“组合拳”政策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后续动力。为增强企业的后续发展动力,道县政府规定,凡博士生、海归学子来道县创业或随企业来工作的,县委、县政府奖励一套住房、一辆小轿车;凡职业经理人和中层骨干来道县企业工作的,发放政府津贴,并补助部分养老保险金。凡入园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奖励100万元;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的奖励20万元。在税收优惠方面,对入园企业税收实行先征后奖,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免三减二”制度,到2013年底,已累计返还2007—2012年度企业税收7654万元;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全免。

三、“走廊”各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定位引导不够。“走廊”各县在规划上缺乏沟通与协调,对入园企业引导不够,导致县域之间产业规划重叠、雷同,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链条难以形成,缺乏产业竞争力。如蓝山县发展毛针织产业,成效最为明显,由于“走廊”缺乏引导和规划,附近县一窝蜂引进毛针织企业,不惜“政策一优再优、门槛一降再降”,严重影响了“走廊”产业发展。同时,“走廊”各县招商引资呈粗放型发展,对产业集聚、产业链条形成、园区定位和发展等方面没有实施科学规划和通盘考虑,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不够,导致招商引资的项目发展后劲不足。

(二)生产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各县财力紧张,原承诺先期投入的基层设施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园区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入园企业中,前景好、效益佳、竞争力强的优势项目一般不需要贷款,但这样的企业不多,如宁远的湘威制鞋厂、伟明婚纱服饰等。绝大部分入园企业属于难以符合银行信贷政策的项目,如资质相对较差、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走廊”内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金缺口达3亿元。

(三)信贷支持困难重重。入园企业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建的企业或项目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抵押的相关要求,在政府和园区企业认为是纳税大户或是很好的贷款项目,在银行却被列为不具备贷款条件,原因很简单,企业没有明晰的产权、抵押不足,银行爱莫能助。制约信贷有效投入的另一因素,是由于企业落户园区不久,银行对企业和企业高管人员的忠诚度、诚信度了解不够,加之如何处置已经属于企业的土地,地方政府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造成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有后顾之忧。

(四)信贷违约影响重大。在“走廊”园区,部分企业的贷款违约情况时有发生,在金融机构对贷款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违约贷款的出现,不能不说是对银行发放园区贷款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据道县某金融机构反映,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发放给长兴模具厂的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被企业挪用到宁远开发房地产;裕鑫纸品从农行获得的200万元贷款到期,但无力偿还,形成不良。

(五)金融服务存在缺陷。一是个别商业银行不熟悉金融新产品。据捷宝电讯的工作人员反映,因为某商业银行业务员不熟悉金融新产品,英语水平有限,在为其办理进口信用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耽误了最佳受理时间,追求高效率的国外企业便放弃了与捷宝电讯的合作,导致捷宝电讯失去商机。二是“走廊”园区内缺乏外汇业务服务窗口。虽然道县、宁远、蓝山都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办了远程核销业务,但其他外汇业务要到往返200多公里的市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才能办理,给园区企业增加管理成本,也带来诸多不便。

(六)胡乱作为不良影响。据了解,在蓝山某些职能部门重审批收费,轻管理服务,不从大局出发,而是注重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另据道县某商业银行反映,企业在办理房产抵押贷款对标的物进行评估时,没有评估资质的县房产部门又没有提供评估劳务,却堂而皇之要收取评估费。企业为获得贷款,还要请外地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这样,企业的一次评估却交了两次费用,贷款企业对此颇有微词。

(七)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在建设园区过程中,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园区周边村民对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的诉求,村民对入园企业在建项目进行“阻工”,甚至发生群体性“阻工”事件还有发生。全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兴建的华新水泥(道县)有限公司,由于土地补偿、安置问题,发生施工队伍进驻园区被周边村民群体性的“阻工”事件;斯威森生化科技公司进场开工,由于青苗补偿款的问题,周边村民同样以“阻工”的方式阻止企业开工,经政府部门多次协调几个月才恢复开工。

四、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统筹引导。“走廊”园区要按照“产业分片、功能分区、基础配套、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规划,地方政府要统筹引导,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各自特色。在布局中,要充分考虑产业自身、土地、水电、交通等因素,注重相关产业的链接,做到既分区、又关联,既最大优化组合资源、又最大限度地节约开发运行成本。

(二)方式创新、风险共担。针对园区企业属起步发展阶段的实际,组建工业园开发公司(或担保公司),即将园区的土地划转(出让)给开发公司,由开发公司根据园区企业的建设进度、生产经营状况以开发公司的土地作抵押为园区企业进行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担保方式的创新,即可以盘活园区土地资源,解决单个企业有效抵押不足问题,又可达到增加信贷投入、政银风险共担的效果。

(三)提升服务,强化效能。金融部门要切实将业务技能培训,服务效能提高,拓宽外汇服务领域等举措落实到实处,杜绝因业务不熟而造成园区企业错失商机的现象的再次发生,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提供快捷和方便。

(四)优化环境,高效行政。政府应统筹协调解决好当前“走廊”内存在的不合理、不协调、不利于发展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好维护好园区周边农户等弱势群体的利益,要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而对于园区企业因污染而导致周边居民的“阻工”问题,政府应严格把关入园企业的环保标准,避免用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关于确定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决定(商产发[2008]133号)[R],2008-4-16.

[2] 易鹏.从“湘南现象”看产业转移[J].华商,2009(12):14-15.

[3] 张孝锋.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4] 陈吉超.产业转移中金融支持作用机制研究[J].安徽工业学报,2012(2).

[5] 李智贤.刘爱龙.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4(6).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经济发展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