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金属内固定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价

2015-01-27 16:57李立平杨海波孙剑虹李元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35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骨质疏松症

李立平 杨海波 孙剑虹 李元

[摘要]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固定47例(ASIAN IMHS组),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31例(InterTa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ASIAN IMHS组为(66.6±13.2)min,InterTan组为(53.7±9.2)min;出血量,ASIAN IMHS组为(149.3±33.6)mL,InterTan组为(103.7±17.7)mL,InterTan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小于ASIAN IM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骨折愈合时间ASIAN IMHS组为(12.6±1.5)周,InterTan组为(12.2±1.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SIAN IMHS组优良率为90.7%,InterTan组优良率为90.0%;并发症方面,ASIAN IMHS组1例随访时发生股骨头切出,InterTan组1例患者术中主钉置入过程中发生内固定远端股骨干裂纹骨折;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和InterTan系统均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后者操作更为简便,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为适用。

[关键词] 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032-04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1]。其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如采取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2]。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力争早起负重活动[3]。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Asian intramedullary hip screw,ASIAN IMHS)和InterTan系统因其创伤小,操作简便,目前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分别采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和InterTan系统两种金属植入物治疗的7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老年患者,年龄65岁及以上,伴骨质疏松症或脆性骨折;②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为Ⅲ、Ⅳ、Ⅴ三类型;③新鲜骨折,未合并身体其他部位骨折;④术前进行麻醉风险评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评级为3级或以下;⑤非病理性骨折;⑥精神正常,配合治疗;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筛选后共计78例,其中男25例,女53例。根据所采用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取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固定为ASIAN IMHS组,采取InterTan系统内固定为InterTan组。其中ASIAN IMHS组47例,男14例,女33例,年龄65~96岁,平均(82.3±11.5)岁。InterTan组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65~93岁,平均(83.1±12.3)岁。术前准备时间1~7 d,平均3.5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准备

术前积极治疗合并内科疾病。入院第1天起给予抗凝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至术日。术前0.5~2 h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拍摄髋部X线片,测量患侧及对侧颈干角、股骨近端髓腔宽度及股骨前弓角度,并行骨密度检查。

1.3 手术方法

均采取全麻,麻醉生效后,取仰卧位。双下肢置于牵引床上,通过牵引患肢使骨折闭合复位,C型臂透视下见骨折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于股骨大粗隆顶点略偏上取纵行切口,长4~6 cm,钝性分离臀中肌,暴露大粗隆顶点,在大粗隆顶点内侧向股骨髓腔中插入导针,C型臂透视见导针位于髓腔轴线上,插入软组织保护套筒,沿导针开髓,向髓腔中插入主钉至合适深度。ASIAN IMHS组:安装近端瞄准器,向股骨颈中央偏下位置打入导针,至关节面5~10 mm停止进针,沿导针扩孔,测深,置入头钉1枚,再次透视确定位置满意后,定位螺钉锁定,远端拧入合适长度锁钉1~2枚,安装尾帽。InterTan组:应用导向系统向股骨颈打入导针,测量导针长度,下方钉孔插入防旋刀片,扩孔后置入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退出防旋刀片,置入加压螺钉,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调整骨折处的加压程度,远端在组合套件下置入远端锁钉。冲洗切口,查无活动性出血,逐层缝合切口。两组患者均未放置引流管。

1.4 术后处理

术后12 h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4 h内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积极功能锻炼,尽可能早期下地活动,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负重活动时间。出院后定期复查,告知功能锻炼具体方法,并嘱其坚持门诊抗骨质疏松治疗。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运动范围四方面。总分100分,得分>90 分为优,80~90 分为良,70~<80 分为一般,<70 分为差,分值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越好,相反则功能越差[4],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