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茹 崔达开 晏槐
商贸人才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茹 崔达开 晏槐
摘 要:本文以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基础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基础,探索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式,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通用素质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 独立学院 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提升
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和技术型大学,其办学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培养面向企业、面向职场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本文以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基础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通用素质三个方面对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建议。
1.1 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落后
物流业务涉及采购、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运输等多个环节,其最大的特点是操作性,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要在模拟企业真实场景下让学生了解物流活动的过程及物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因此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都很大,而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有限,实验室建设落后。
1.2 校外实习基地利用率低,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在教学资源缺乏的现实下,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依托行业和企业,开发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结合已成为共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联合培养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尝试。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学校开发了很多实习基地但实际利用率却不高,大部分实习基地仅仅是学生认知实习的参观场所而已,在参观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企业流程与设备,感性认识很难激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兴趣。被学校和企业寄予厚望的订单式联合培养,学校和企业花了很多时间一起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企业派一线经理、行业专家进课堂,最后真正进入该企业就业的学生比例却不高,很多学生中途退出或毁约,极大地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学校组织大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自愿报名人数不多,大部分学生选择自己找实习单位
1.3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物流是一个正在发展的行业,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强,但部分大学毕业生进入到企业后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缺乏职业精神,导致企业招聘物流专业大学毕业生时往往持审慎态度,甚至有的企业不愿意招聘刚毕业的学生。这一方面是家长和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造成的,家长希望孩子在体制内就业,毕业生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精英意识根深蒂固,不愿意到基础岗位工作,这山看着那山高,对企业忠诚度较低。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往往与母体学院趋同,缺少根据学生特质及以应用型为主要培养方向的专业实践课程设计无法体现独立学院的差异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明显竞争优势,既没有一本、二本院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具备应用型的操作能力,与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脱节。
1.4 重视专业理论教学,轻视素质教育
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着重教授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简单的物流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素质教育仅仅是一种理念,很难落地实施。我们注重的是冰山素质模型中冰山以上部分,因为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最容易做到的且效果明显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不太容易通过教学而得到改变,因此通识教育被忽视,而这恰恰是区分绩优者与表现平平者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招聘员工时的重要考量部分。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为区域物流业发展服务的,培养既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实际业务操作的物流应用型人才。现有条件下要提高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首先必须分析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知识、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物流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来进行分析。
2.1 物流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指某个特定组织、特定职位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素质及这些胜任素质之间的权重关系,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胜任素质是能把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
物流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是在对面向物流专业大学生招聘的岗位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从通用素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三个维度构建的胜任力能力指标。
2.1.1 通用素质
(1)正直诚实:能依据事物原本的情况处理组织中的事务,不受个人利益、好恶影响,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信守承诺,遵纪守法,实事求是,正直廉洁。(2)愿意承担责任:认可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采取行动去完成这些职责,并自觉承担工作后果。(3)团队合作:在团队中主动征求他人意见,与他人互享信息,互相鼓励,为了团队共同目标与大家通力合作完成任务。
2.1.2 专业知识
(1)物流专业知识:掌握物流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货运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基本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流程。(2)市场营销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3)基础管理知识:基本掌握基础管理知识。
2.1.3 岗位技能
(1)客户服务意识:关注外部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竭尽全力帮助和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2)沟通交流能力:针对一定的受众对象,通过倾听,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拥有与他人进行信息传递的能力。(3)时间管理能力:制订工作计划,将事务整理归类,并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安排和处理,掌握一定的应付意外事件或干扰的方法和技巧。(4)应变能力:随机应变,在工作及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依照情况需求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或处事方式,并在组织或工作要求上有所改变或能容易接受改变。(5)关注细节:为了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错误或失误,在提供资料或信息前,能够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对其真实性进行交叉验证。(6)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使用办公软件、办公操作系统进行文字、图片、办公信息的处理。
从物流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掌握物流、营销及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熟悉物流业务操作的物流管理毕业生。在独立学院教学经费紧张、实验室投入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从以资源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状况,积极开发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实践课程,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支持性学习系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课外实训与课内实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物流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建立实践教学综合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学生能力短板,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3.2 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需要校企双方建立不同层级的对接,应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派他们深入企业调研,从企业操作流程、设施设备、服务标准、质量体系等方面设计学生认知实习、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的实训手册,将企业实际操作与物流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订单班”学生课程的开发不能完全交给企业,应由“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一线经理共同进行,课程内容按周进行,课程大纲中应包括:本周工作介绍、工作目标、专业术语、资源运用(理论知识)、实践作业(实际操作)以及问题与思考(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到理论。最后还应增加每周实习评估表,将胜任力模型中3个维度12个能力指标作为评估内容,由实习指导教师及企业中的一线经理共同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估。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做评估面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进,以强化职业能力。
3.3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正直诚实、愿意承担责任、有团队合作精神是任何岗位都需要的基本素质,良好的通用素质为发挥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奠定了基础。在综合性实践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小组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抓住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及时进行事件教育,让学生自发地改变自己的态度,纠正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通用素质。
努力构建真实性、情景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互动的环境中锻炼岗位技能,培养沟通交流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及关注细节等能力。教师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的几个主要方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按岗位职能设计教学内容,再现真实的职业场景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如通过谈判、跨部门沟通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文件筐训练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应变能力;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锁定目标客户群,探讨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办法以培养学生客户服务的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养成关注细节的好习惯。
鼓励学生考“物流师”、“助理物流师”等证书,实现“毕业证”+ “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教育,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时刻了解市场,关注行业趋势与动态,带领学生分析行业中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职业精神等方面塑造学生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以物流岗位基础胜任力为依据,从通用素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三个维度12个能力指标出发,改革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将有的放矢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
[2] 仲理峰,时堪.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4).
[3] 李茹,朱立国,崔达开.物流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J].中国商贸,2014(31).
中图分类号:F25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b)-1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