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转型发展阶段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2015-01-27 15:48郝晓燕张福生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9期
关键词:资源型水土保持山西省

郝晓燕 ,张福生

(1.忻州市水利局,山西 忻州034000; 2.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山西省转型发展阶段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郝晓燕1,张福生2

(1.忻州市水利局,山西 忻州034000; 2.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资源型经济转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山西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在资源型经济转型阶段,生态环境可持续功能势必受到较大影响。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仅与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资源组合配置方式的转型变革密切相关,而且与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密不可分,这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方向、实施路径提出了新要求。面临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山西省水土保持治理应以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生态服务功能为重心,把创造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实现条件作为战略发展方向。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将极大地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恢复和提升,不仅与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资源组合配置方式的转型变革密切相关,而且与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密不可分。这给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方向、实施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围绕着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的需求,重点对制约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实施治理,创造发展的实现条件。在传统农业发展时期,土壤侵蚀破坏土地资源,土地生产能力持续衰退,农业生产广种薄收,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些问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为取向的治理方略,重点是修梯田、打坝淤地和发展水浇地,改变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调整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1949年,山西省占播种面积95%的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出只占到当时全国平均水平的60.9%。1949—1979年,全国粮食单产每年递增3.4%,山西省粮食单产每年递增4.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9百分点。到1979年,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占累计治理面积的43%。可见经过30年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为改造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力要素的投入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改变了资源配置与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产生很大影响。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向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随着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以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为标志,农业生产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型、效益型方向转变。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性开发利用、资源组合利用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开发相结合,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2 转型发展阶段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定位

我国经济建设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以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增长质量、综合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为导向。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做出了整体部署。以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逐步实现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减退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转变。

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的过程,对资源配置结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资源环境保护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要满足经济转型对资源要素的质量要求;既要转变数量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又要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产业体系的基础设施。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仍是首要的选项,扭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退的状况,提升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综合效益是生态建设的重心。因此,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推进资源配置利用方式的调整变革,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的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要素重组创造条件,是经济转型时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

3 转型发展阶段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80%的土地面积是山区丘陵地区。面对水土流失依然严峻、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为满足经济转型对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需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有新的进展。

3.1 明确功能定位

资源型经济转型伴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也伴随着国家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部署——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山西大部分地区被列为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为重大生态功能区。

水土保持治理要突出重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的恢复提升,在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创造基础条件;要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产业布局的规划,突出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水环境保护开发的综合治理,创造转型发展基础条件。围绕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部署和规划,创建适应资源型经济转型、传统农业转型的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成为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取向。

3.2 加强规划协调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形成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较为成功的技术路线。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进程中,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国土整治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扶贫开发规划等相互联接起来。应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作为基础性、组织性工作,强化政府行为,协调转型建设的各项规划内容,统筹部署项目建设。

3.3 搞好城乡统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从重点改造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阶段,从水土流失治理扩展到生态环境治理、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的各个环节,生态建设涉及城乡各类区域,应当完善实施城乡统筹、产业统筹、投入统筹的组合机制。在规划协调的基础上,以政策法规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治理,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和巩固生态建设。

3.4 创新综合治理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进程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为新的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生态服务创造条件。在已有的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不仅要在科学规划、技术进步、区域开发等方面大力探索,而且要整合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的投入要素,完善城乡管理的组织机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要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拓展综合治理的实施路径。

(责任编辑 王 琦)

S157

C

1000-0941(2015)09-0034-02

郝晓燕(1968—),女,山西河曲县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工作。

2014-02-20

猜你喜欢
资源型水土保持山西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