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委党校
(山东 临沂 276001)
红绿结合创新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方式
临沂市委党校
(山东 临沂 276001)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党校;临沂市
分析了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的必要性:一是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意识,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需要;二是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介绍了临沂市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的工作经验:红绿结合,唱响沂蒙精神与生态沂蒙两大品牌;流域治理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民间整治主体相结合;党校平台与水利典型相结合。
1.1 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意识,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需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水利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明确规定“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2015年7月7日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要求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并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道法自然,实施依法治水,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对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意识、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水保搞得好,要靠好领导!利用好党校这个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就是抓住了面向党政领导干部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的关键。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宣传教育必须跟上去,凝聚生态共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
思想引领行动,理念指导实践。推进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是落实水利部重大决策部署、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水土保持宣传与党校培训相结合提升宣传效果的重大创新,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升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构建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临沂市处于沂蒙山区,山地丘陵占全市面积的2/3,全市15个县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旱、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尚存,靠天吃饭的问题尚在。临沂市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带领全市人民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努力建设大美新临沂。沟道拦蓄调控水资源,修建梯田保土保肥,成功实践了“山顶防护林戴帽,山坡经济林缠腰,山下小平原成片,沟道小塘坝成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公路铁路建设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忽视水土保持,人为水土流失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不能全面把握“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重经济轻生态,致使水土保持滞后于经济建设。许多地方仍然延续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拼资源、拼消耗、拼生态,对土地、水等农业资源过度开发、超强利用,过量施肥用药形成的面源污染,既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安全,又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更加证明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水保国策,党校担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校要有新作为,要发挥水保国策宣传主阵地作用。临沂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充分体现水土保持国策,坚定不移促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集约型内涵式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以水土保持国策宣传为抓手,强化学员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改变传统农业粗放耕作、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状,使经济效益更高、发展更持续。积极适应人民群众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自2008年水利部下发《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以来,临沂市委党校高度重视,与临沂市水利局通力协作,积极谋划和制定教学计划,贯彻落实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方案。
2010年先在沂南县委党校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并逐步在全市12个县区党校开展。临沂市水利局编写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一书作为党校主体班次配套培训教材,使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的内容实现了标准化。
2011年围绕临沂市委“生态立市”的重大决策和干部教育培训实际,将临沂市水利局修订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沂蒙山区水土保持探索及实践》作为全市党校系统各主体班次必选教材,并明确了培训目标和要求,使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实现了常态化。
2012年十八大召开以来,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结合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将水土保持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校主体班次必修课。市委党校聘请市水利局专家为客座教授,开展领导干部水土保持主题报告会3次,举办水土保持培训班6次,县区党校举办63次,培训各级党员干部2 400人次。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党校、进农家、进企业”活动,让水土保持法走向基层,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实现了规模化。
3.1 红绿结合,唱响沂蒙精神与生态沂蒙两大品牌
临沂是红色革命老区,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是中组部首批确定的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是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合作共建签约单位。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凝聚形成了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11年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地级城市50强,列48位。临沂经济总量在山东省17个市排名第七,跨入全省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面旗帜,这都依赖水土保持构建的经济和生态基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沂视察工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临沂市委党校与市水利局通力合作,创造性地把创建一流红色教育基地与唱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相结合,创新党校水土保持国策领导干部教育方式,红色精神与绿色家园相得益彰。临沂市委党校各类主体班次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抗日堡垒村和费县薛庄镇大青山战斗发生地遗址、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11个现场教学点,几乎都分布于山高坡陡、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之地。历经水利部门合理规划和多年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都成了临沂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临沂市委党校蒙山校区就坐落在临沂水土保持先进典型——蒙山脚下的百泉峪流域。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已经全方位融入临沂市委党校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中。
临沂市委党校主体班次的水土保持现场教学注重视觉冲击力。例如《落实水土保持国策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临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案例式教学,就结合蒙阴县水土保持案例,深入蒙山校区百泉峪流域现场观摩交流,请村干部讲解小流域治理的艰苦奋斗历程及生态农业发展成果,使干部学员震撼于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红色革命传统的同时,能现场深刻感受水土保持给偏远山区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和农民依托生态走向富裕带来的重要影响。
水土保持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既创新了党校教学形式,又加深了基层领导干部对“五位一体”总体发展战略的切身感受和道路自信的坚守,提高了基层领导干部依法治水和领导决策科学化水平。
2015年4月12日,宁夏银川市委组织部2015中青班来临沂沂蒙红嫂纪念馆现场教学,中青一班学员、银川市永宁县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淑娟同志在学习总结中的第一段话颇具说服力:光是临沂党校周边已是让人醉了,一条温顺蜿蜒的枋河静静地流淌着,岸边绿树红花,交相辉映,沿河的小道上人们悠然漫步,好一幅绝美的和谐画卷!这里是革命老区?完全不是脑海中的荒凉、疾苦、揪人心肺的情景,我不禁惊疑。连忙网上一查,原来临沂还真不简单呢。
其实,位于临沂市委党校周边57 km2的滨河景区,正是临沂市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成果,是水利部命名的首批水利风景区,跻身于全国最大城市湿地,沂河综合治理工程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3.2 流域治理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
在水土保持国策宣教中,临沂市委党校贯彻“五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辩证处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流域治理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整治,调整农业结构,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正确的宣传引导使得基层领导带领群众在水土保持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蒙阴县桃墟镇安口村通过小流域治理,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让昔日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的“烂泥沟”,变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风景宜人的高效农业生态园,唱响了蒙阴“蒙山农家乐”旅游品牌,仅“农家乐”一项每年可为桃墟镇农民带来500万的收入。农民依靠清新空气和绿色环境捧上了“金饭碗”。
沂水县是临沂市北部沂蒙山腹地农业县,全县70%以上为丘陵山区地貌。沂水县把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精心塑造“地下奇观、山水风光、沂蒙风情、红色之旅”四大旅游板块。2003年沂水县依托雪山、双龙河小流域生态建设成果,开发建成集“雪山彩虹谷”“陡坡滑草区”“情人谷”“浅溪流水摸鱼区”“野战谷”为主体的沂水县第一个4A级雪山彩虹谷旅游景区和省级水利风景区,拉动20余家沂蒙特色风味餐馆营业,区内农民人均年增收3 000余元。目前沂水县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了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荧光湖、天上王城等5处国家4A级景区,乡村旅游业强力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连续4年位列全市第一。2014年6月沂水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3.3 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民间整治主体相结合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是手段,通过水土保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才是根本目的。临沂市委党校水土保持国策宣讲,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力求创新水保治理机制。实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主体相结合、项目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水土保持与产业化品牌化相结合”,把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引入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提高流域治理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富有活力、源源不竭的水土保持现代新型主体,这正是临沂市水土综合整治的有效途径。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公司和生态产业合作社为主导的水土保持新型主体,提高了小流域治理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程度,构建了科学的投入机制和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机制,解决了传统流域治理机制下资金来源短缺、流域治理碎片化、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
3.4 党校平台与水利典型相结合
临沂市委党校与市水利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党校搭平台出师资、水利局建机制出典型,以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为抓手,以大量水土保持先进单位事迹为鲜活样本,采取课堂讲授、现场体验、案例分析、学员研讨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开展水土保持法宣传,共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课外基地,目的是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和群众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红色热土、绿色家园”的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 孙占锋)
S157
C
1000-0941(2015)09-0010-03
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