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观测数据整(汇)编的做法和启示

2015-01-27 11:11李智广朱继鹏姜学兵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6期
关键词:监测点水土保持安徽省

李智广,朱继鹏,姜学兵

(1.水利部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 100057; 2.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安徽 合肥 230022;3.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11)

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观测数据整(汇)编的做法和启示

李智广1,朱继鹏2,姜学兵3

(1.水利部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 100057; 2.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安徽 合肥 230022;3.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11)

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观测;数据整编;工作流程;安徽省

自1981年建设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来,安徽省就开始积累和整理水土流失观测数据。初期,全省4个科学试验站采取传统手抄形式开展数据汇总整理工作,历年的监测数据对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点从4个增加到23个,并全面开展了观测数据整编工作。对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观测数据整编的成果及其保障条件、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与同行交流,得到建议和指导。

1 监测点观测数据整编的主要成果及社会服务现状

1.1 主要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4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对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不同坡度、作物类型、耕作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规律和防治效益开展了持续观测、试验和研究。初期,数据汇总主要采用手抄形式或手工刻写蜡纸誊写,装订成册存储保管;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数据整编与汇总手段越来越先进,数据共享与服务方式也越来越便捷。截至目前,安徽省已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数据全部数字化,并打印成册,采用硬拷贝和电子化的方式同时存储、管理和使用。

自2012年开始,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连年组织开展监测点观测数据整(汇)编,形成了年度整编资料。在监测点观测数据整编中,参考“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公告项目”成果报送格式、水文资料整编格式和安徽省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整编表格格式,制定了“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数据整编表格及相关图式”,其中表格涉及降雨、坡面径流场的径流与泥沙、小流域控制站的径流与泥沙等21种指标,图式涉及观测设施建设情况、观测仪器设备布局和地形、土壤等相关项目的专题信息。

1.2 社会服务状况

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的观测数据整编成果,不仅包括上述按年度整(汇)编形成的刊印成果及其对应的电子版本,如《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汇编(2013年度)》,而且包括按月份以网络信息平台发布的各个监测点的观测数据,如《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2014年11月份监测数据通报》(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http://www.wswj.net/sm2111111180.asp)。这些相互耦合匹配的多种对象(坡面径流场、小流域控制站)、多种空间范围(单个监测点、全省监测网络)、多种时段(月份、年度)、多种形式(纸质、电子和网络等)的监测点整编、汇编成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及时、良好的数据共享与服务。监测点的雨量数据为当地提供便捷的雨量信息;历年监测资料整编成果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技术评估,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初步设计、防治措施配置、治理模式遴选和效益分析都提供了可借鉴的参数,也为区域遥感监测成果提供了地面校核依据。在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中,安徽省历年的监测数据在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监测点观测数据整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水土保持监测点观测数据整编,不仅仅是整编某个节点的工作事项,而是与数据的观测条件、观测过程、整编组织实施、成果形式与服务等一系列的环节密切相关,只有做到一环扣一环,才能真正达到整编的要求。总结起来,整个监测点观测数据整编的基本做法就是围绕“数据”的一系列工作,即:数据采得来、采得好、可整编、能共享。

2.1 完善政策,持续保证资金支持

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199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先后进行了三次修正。1995年执行的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预报,监测结果每两年公告一次。”水利部第12号令颁布后,安徽省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建设工作,2005年7月,安徽省编制委员会批复在省水文局增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牌子。

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任务完成之后,为加强监测点的运行管理、尽快发挥监测点的作用,安徽省决定从2013年起全面开展23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发布了《关于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工作的通知》(2012年12月),规定“监测点所在的区(县)水利(务)局为监测工作责任单位,负责监测点的监测和运行管理工作。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负责指导辖区内水土保持监测点的运行管理工作。利用水文站点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所在市水文水资源局负责”,并规定了监测点坡面径流小区综合配置方案(如径流小区数量、技术参数、作物和植物类型、立地条件、水土保持措施等),提出了监测应遵守的技术标准、规范、监测数据报送时间和程序。

在二期工程通过验收之后,安徽省水利厅于2014年3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了监测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监测机构的管理责任,落实了全省23个监测点的责任单位,要求落实监测人员和运行经费,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点的日常观测和管理工作。

在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颁布后,安徽省于2015年起施行新《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其中,第二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立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第三十条规定“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每二年至少公告一次。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状况,适时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并予以公告”。该办法的发布与全面实施,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安徽省23个水土保持监测点(水文站除外)的运行维护工作主要由监测点所在的区(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涉及人员调配、日常设施设备维护、观测等各个方面;4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和由水管单位负责观测的站点人员经费由省级财政拨付。省水利厅从2011年起与每个监测点签订水土流失观测任务书,并每年补助观测费用,其中19个监测点补助2万元/个、4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补助8万元/站;2014年各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开始尝试将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于辖区内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工作。从2007年起,安徽省有3个监测点纳入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公告项目,该项目每年补助各站3万元~8万元。另外,安徽省水利厅还根据各监测点的突发事件和实际需求情况,在每年年度预算中安排部分备用资金,如在2013年水毁事件中,安排资金用于皖南休宁西山控制站和歙县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修复水毁工程。

在各级人民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述法律、法规、相关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为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建设完善、运行管理、日常观测、技术培训、工作经费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为监测点日常的水土流失观测撑起了一把“保障之伞”。目前, 23个监测点包括1个综合观测站、11个坡面径流观测场、2个小流域控制站和9个用于水土流失观测的水文站全部运行良好。

2.2 做好调研,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为精确掌握各监测点运行情况,安徽省水土流失监测点运行情况调查工作实现常态化,每年汛期前对23个监测点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的领导分工和技术人员到位情况,年度运行经费的落实情况,监测设备的配置及其相关技术指标的完好情况等。在2012年调查时,通过文件明确了23个监测点的代码,即每个监测点有了唯一的身份证号,并对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监测设备、技术人员等进行登记造册,以后每年进行及时更新。通过全面调查,摸清了监测点设备情况、技术能力、运行状况,点对点式地更新改造、协调解决了相关问题;通过实施单位、设施设备、年度任务与指标实施“一一对应”管理,充分发挥了每个监测点人员和设备的作用,保证了监测点“全省一盘棋、子子有担当”。

2.3 对口帮扶,所有站点均衡发展

针对部分新建监测点存在设施设备配置不齐全,人员技术能力和观测经验不足等问题,安徽省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监测点对口互助工作,安排安庆、黄山水文局和霍山县、岳西县、广德县、歙县4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依托站点设备、人员、资料等技术优势,开展对口帮扶,协助新建监测点开展工作。帮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协助选择配置必需的监测设施设备,完成监测点综合配置整改;通过现场指导和演示,规范径流泥沙取样、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操作;指导监测数据月报和年度资料的分析整理,完成成果的编制和报送。通过2013年的全程指导,新上岗的测试人员基本能够独立完成相关指标观测、数据分析与成果上报、监测点维护等工作,有效提升了新建站点的监测工作能力。

目前,全省23个监测点齐头并进,均能够做到观测实时、月报按时、整编及时。

2.4 加强培训,保证工作规范

对基层水土保持监测点维护管理人员和观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是确保站点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监测点是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神经末梢,为持续发挥其作用,安徽省将全员培训作为常态工作和年度考核目标,把新上岗技术人员作为培训的首选对象,培训内容包括所有观测指标的测试方法,观测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成果报送等,确保人人达标。

2.5 规范观测技术和数据审核机制

2.5.1 编写监测技术手册,统一规范监测内容与方法

近年来,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组织编写了《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技术手册》,统一编制了水土保持监测点径流小区观测记录表、含沙量测验悬移质水样处理记载簿、水位观测记载簿、降水量观测记载簿和《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日志》,对全方位指导全省的监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技术手册》对监测流程、样品处理、数据分析、资料整编、监测仪器使用等均做了详细说明,并举例阐述了降水、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控制站观测数据处理方法。水土保持监测点径流小区观测记录表对径流小区的基本信息,泥沙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计算以表格形式进行了统一规定。《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日志》作为评价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要求记录工作开展情况、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并对相关工作影像资料进行登记。

2.5.2 明确监测工作目标,保证年度监测任务完成

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每年年初以目标任务书的形式对各监测点下达年度监测任务,明确每个监测点的基本情况、监测指标和方法、资料上报和整编的规范和时间要求、成果的提交和相关表式。如:在坡面径流观测场任务书中,以气象条件、水土流失观测设备布局图规定观测对象的位置和数量,以降水、气温、湿度、径流场基本情况表,径流、泥沙等观测指标,径流场管理等表式规定监测任务与成果形式,并明确原始资料整理、月度上报与审核、年度整编资料提交的节点时间。这为全面加强监测点日常工作、保证监测点数据质量、推进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点整(汇)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3 分级审核把关,确保数据质量合格

在进行全省数据整编汇交与汇编之前,监测点的观测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上报与审核,达到格式和质量双合格。数据审核包括三级:一是监测点复核,即由监测点管理人员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填写相关成果表,每月5日前报送至监测分站;二是监测分站初审,即由市监测分站对辖区监测点上报数据进行审查,包括同一监测点的时序审核和不同监测点的对比审核,整理出数据月报,每月10日报送至监测总站;三是监测总站审核发布,即由省监测总站全面分析、研究、整理监测点的月报数据,并将质量合格的数据通过网络发布,成果发布按月度时序实施。

2.6 严格工作流程,确保成果科学

在监测点年度观测任务完成后,大约在当年年底或下年年初开展全省数据整(汇)编工作。整编资料在站上进行初步汇总、审核后,提交给省总站,省级整(汇)编工作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每监测站点至少派2名工作人员(包括技术负责人和一线观测人员)参加。集中整(汇)编分为坡面径流场和小流域控制站两组,每组确定1名负责人,负责召集人员、制订互查方案和资料的定稿工作。

整个整(汇)编工作,严格按照互查、修改完善和定稿的程序,对各监测点月度时序数据和年度整编资料进行审查、讨论、完善。互查就是对监测点的数据进行交叉审查,进一步检查遗漏的错误,解决理解差异引起的偏差,工作内容包括审查电子文档,打印成册,检查格式、逻辑关系和缺漏项等;修改完善是指在各监测点根据互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对于有争议和分歧的部分进行集中讨论,确定数据的取舍与解释;定稿是指经过严格的自查、互查、修改完善等程序后,由整(汇)编负责人审定定稿,在定稿时须填写审查人和校核人,以备后查。整(汇)编成果确定之后,年度数据整(汇)编工作结束,工作人员才被允许离开。

2.7 规范整编成果形式,保证信息共享服务有效

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年度整(汇)编成果的成册资料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小流域控制站监测成果,下册为坡面径流观测场监测成果,每册按监测点顺序进行排序。成册资料依次由封面、目录、综合说明、监测资料分析成果和监测资料汇总表组成。封面内容包括监测点名称及编码、整编时段、整编单位和刊印日期。综合说明内容包括监测点建设情况(占地面积、人员和办公场所等)、监测年限、监测指标和方法、监测仪器设备和平面布局图。监测资料分析成果包括年度监测资料的结论、存在问题、意见与建议。

严格的数据采集整编汇交流程和时限、含义明确无歧义的指标、统一规范的整(汇)编成果、可解读的基础资料与说明、刊印版与网络版相结合的成果形式,不仅保证了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可读性,而且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及时共享和有效服务。

3 安徽省监测点数据整(汇)编工作的启示

我国的监测点(包括以往的科学试验站、示范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关技术标准得到不断更新,数据整编、汇交和汇编刊印的内容、标准、形式及其应用也与时偕行。安徽省监测点观测数据整(汇)编工作的做法因其典型性和可复制性,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当今,生态文明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各级水行政部门应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当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的735个监测点及其相关管理机构都应该深入研究,全面做好观测数据的整编、汇交和汇编刊布,切实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作用。

(责任编辑 王 琦)

通江县201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2015年4月13—14日,四川省水土保持局、巴中市水务局、巴中市财政局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验收组,对通江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年度项目进行了年度竣工验收。

验收组通过现场查验,确认通江县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工程质量合格、组织领导有力、监督检查到位。通江县在项目建成后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大力发展了红心猕猴桃,并引进大户业主承包,实现土地流转,加强了项目的建后专业化管理,有利于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带动了项目区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组同意诺水河项目区(通江县)201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通过省市验收。

在汇报会上,验收组要求通江县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内业资料收集、整理,规范会计核算和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与成效总结,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水土保持生态意识。

通江县水务局、财政局的负责人出席了验收汇报会,并承诺按照验收组的要求做好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努力推动通江水保工作向前发展。

马胜荣(四川省通江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S157

A

1000-0941(2015)06-0013-04

李智广(1966—),男,陕西岐山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监测处处长,长期从事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科技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

2015-03-01

猜你喜欢
监测点水土保持安徽省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成长相册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