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燕,王文姮
(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jnjiaxue@aliyun.com)
论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贾国燕,王文姮**
(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jnjiaxue@aliyun.com)
目前部分医学生生命观存在着生命情感冷漠、生命价值观迷茫、生命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课程-环境-实践三位一体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确定符合专业特色的生命教育目标和内容;构建以“思政课和医学伦理学”为主体的生命教育渗透教学体系,以“生命和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体系,以“个体心理指导”为核心的生命危机防控体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体验体系,以“力量整合”为基础的生命教育师资保障体系以及构建以“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中心的生命教育协调体系,以提升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构建;生命价值观
近年来,医学生自伤、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等行为的不断出现,给个体、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突显出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迫切性。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承担着“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任务的医学院校,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和完整的生命教育运行机制,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医学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为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生命观状况和高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2014年2月,笔者抽取山东省某高校1500名学生(含5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对生命持积极乐观态度的医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高出6.13%,达到93.91%,但部分医学生的生命观依然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1.1 部分医学生生命情感冷漠
医学,乃生命之学,承担着卫护生命的使命。珍视、关爱生命应是医学生的基本素养。然而,随着一些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加之特殊的生活背景和相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冷漠与孤独成为部分医学生生命情感的写照。[1]调查显示:47.6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状态平淡无聊,甚至有0.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到郁闷窒息。由于缺乏现实的情感投入,有效的人际支持网络难以形成。当遇到严重挫折时,有3.16%的学生“有过自杀计划或行为”,还有13.09%的学生表示“目前没想过自杀,以后不一定”。对于伤害他人的行为,有12.87%的学生表示理解,有2.03%的学生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体现出部分医学生对生命的漠视。
1.2 部分医学生生命价值观迷茫
生命价值观是关于生命价值目标和评判标准的观念,贯穿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对人的行为起导向作用。当前,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医学生的思想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特点,部分医学生无为倾向明显。调查显示,12.42%的医学生几乎从不思考生命的价值或意义问题;在对人生追求方面,只有8.58%的学生追求为社会做贡献,25.05%的学生不追求优秀,但求能平安一生。部分医学生贪图安逸、缺乏自强不息和奉献精神,其结果必然是虚度年华、荒废生命,难以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卫生事业人才。
1.3 部分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
生命责任,是个体生命对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界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义务。生命责任感是个体特别是医学生在自我生存过程中对生命负责的一种重要品质。然而,调查显示,部分医学生自我观念较重,容易忽视生命的责任所在。对于伤害自身生命行为,尽管有81.49%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亲友的不负责”,而对自杀行为表示理解的占到了17.16%,还有8.35%的学生认为选择自杀的人本不应该在社会上存活。生命责任感的缺失,不仅直接导致医学生生命情感的冷漠,进而质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且会影响社会风气,危害医患关系,给和谐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
2.1 确定符合专业特色的生命教育目标和内容
教育目标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决定着教育的行为选择,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医学,以卫护生命、利于他人为己任。因此,医学生的生命教育目标,应以“关爱他人生命”为重点,以“直面生命终结”为补充,帮助学生确立“拯救生命、献身医学事业”的价值目标,增强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生命责任感。以此为导向,医学生生命教育应包括下列内容:①以生命安全教育为起点:包括珍惜自身生命教育、关爱他人生命教育、善待实验动物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人际沟通技巧,承担起生命的重托。②以生命责任教育为核心,勇于承担对亲属、社会和自然界的责任:身为子女,就要对亲属负责;身为公民,就要对社会负责;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以医学本身的属性为切入点,勉励医学生既然选择医学,就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到人类的健康事业中去,促使医学的进步与医学本质的回归。③以生命价值教育为归宿:包括生命价值追求的必要性、评价标准、目标导向和实现路径,引导医学生确立“拯救生命、献身医学事业”的价值目标,并认识到,医学的综合性决定了医学生需博览医书,精勤不倦;医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医学生需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品质;生命的有限性决定了医学生要提高效率,拓展生命宽度。[3]④以生命终结教育为补充:包括对生命终结的正视、解读以及对尸体的善待。医学生生命终结教育更应强调生命的内在价值,强调善待生命,善始善终,以彰显医学对生命的关怀。
2.2 构建以“思政课和医学伦理学”为主体的生命教育渗透教学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已有学者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构建独立的教学体系,设置独立的课程,配备专门的师资,进行系统知识教育。笔者认为,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尽管有利于学生系统获取知识,但必然造成在现有课程体系之外增添一门课程的结果,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专门师资的配备,也会增加高校的运营成本,最终影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导致生命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在现阶段,以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撤除学科之间的屏障,深入挖掘现有课程的生命教育素材,构筑生命教育渗透教学体系,可操作性更强。
医学院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医学伦理学”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补充。高校的“思政课”和“医学伦理学”课程面向全体医学生开设,其教学内容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题材,应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此外,辅以其他课程为补充,如大学语文,可以通过古今文章的筛选,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理念;大学英语,则可以通过穿插解读西方对生命认知的经典文本,开阔学生的视野;医学专业课程,包括实验课,蕴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如《人体解剖学》,教师可以通过作为“无语良师”的遗体,引导学生对遗体或人体组织的尊重;动物实验课,则可以用实际行动彰显对动物的尊重。
2.3 构建以“生命和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体系
医学院校应从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等层面为学生创设生命教育的外部和谐环境。一方面,学校应改革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学校职能部门应转变管理观念,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除旧布新,改革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规章制度,从而在某种层面上深化学生对母校的感情;另一方面,应扩展生命教育的传播渠道,营造爱与关怀的校园氛围。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日益丰富,生命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板报的内容设计、社团活动、网络交流工具、短信平台、微博等各种方式宣传生命观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与学生交流,并给予指导。
2.4 构建以“个体心理指导”为核心的生命危机防控体系
在医学院校,大部分学生持积极乐观的生命观,懂得珍惜生命,努力提升自身,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并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但仍有少数学生面对压力,无所适从。因此,生命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抽象“人”转向学校境遇中的“具体人”,从全体学生转向部分学生,帮助存在具体问题的学生走出迷茫和困境。医学院校应发挥专业优势,改进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咨询模式,尝试建立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网络学生咨询室,设立教师咨询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获得相应教师的答复和帮助。
2.5 构建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体验体系。
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医学生实践活动中,通过真实场景让医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价值和意义,更具震撼力。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开展多年,基本模式已经定型。学校应在现有模式基础上,创新活动内容,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比如,可以通过参观烈士陵园等来强化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开设生命教育讲座,探讨在各种险情下保存生命的方法,将生命教育和技能传授联系起来。还可以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协调,开展针对水灾、火灾、地震等情况的演习,增强学生技能应用能力,或通过校园艺术形式,向全体学生演示逃生及救人技巧。
2.6 构建以“力量整合”为基础的生命教育师资保障体系
2.6.1 生命教育师资的遴选。
大学生生命教育涉及多门学科。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专业特点,在设定生命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选择生命教育的依托课程。该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则为生命教育的师资储备。在课程原有师资的基础上,遴选具备良好师德素养,工作责任心强,学生评价较高的教师组成生命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学校要求这些教师根据承担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整理、提炼本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切入点。然后,经专家论证,制定本课程的生命教育教学大纲。细化后,推广到所有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使得他们在授课时贯彻落实。
2.6.2 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
只有师生共同融入课堂,才能真正将生命教育转化为自觉教育。因此,遴选生命教育的师资后,应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以保证生命教育理念的一致性。高校可以通过邀请经验成熟的专家给予指导,也可以挑选一批骨干任课教师或思政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学术交流,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获取他山之石。此外,高校应对生命教育老师给予充分的关心、重视及相应的政策支持,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6.3 生命教育教师的自我提升。
生命教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自觉重建和反思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努力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只有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才能让学生感知生命的活力,善待生命、升华生命。
此外,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应设立以“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中心的生命教育负责机构,指导生命教育的进展,规划生命教育的格局,协调生命教育的师资等,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低水平重复,增强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的人本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教育的追求目标。医学院校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色,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打造教学-环境-实践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运行体系,启发学生生命认知、挖掘学生生命潜能、深化学生价值反思、整合学生的知情意行,为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可持续性人才。
[1] 江欢郁,崴岳,李义庭.医学生的生命观调查与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1,(2):69-71.
[2] 姜微微.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及生命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9):55.
[3] 洪梅,吴冰,周庆焕,等.生命文化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 (1):70-72.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of Life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JIA Guoyan,WANG Wen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han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Jinan 250355,China,E-mail:jnjiaxue@aliyun.com)
At present,part of the medical students'view of life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emotional indifference,loss of value of life and responsibility.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medical colleges and schools must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building a life education system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this system contains courses,environment,practice this three parts.The following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choosing life education goals and contents comply with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building penetration teaching system which takes 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and medical ethics"as the main body;building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edification system taking"harmonious life"as the theme;building life cri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the"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guidance"as the core;building life education experience system with the"social practice"as the carrier;building the life education teaching guarantee system on the basis of"strength integration";building the coordinate system with the student affairs and teaching affairs office as the center,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life education,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Students;Life education;System Construction;View of Life Value
R192
A
1001-8565(2015)02-0237-03
2014-10-31〕
〔修回日期 2015-02-12〕
〔编 辑 李恩昌〕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J13SY51)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名科工程”建设科研课题(ZYDXW1304)
** 通讯作者,E-mail:jiaguoy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