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临终关怀发展模式的SWOT分析与思考

2015-01-27 08:31李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病人社区服务

李玉梅,黄 海

(1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994607988@qq.com;2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

·临终关怀·

关于社区临终关怀发展模式的SWOT分析与思考

李玉梅1,2,黄 海2*

(1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994607988@qq.com;2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社区临终关怀发展模式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对的发展机会与威胁,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发展社区临终关怀要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并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宣传临终关怀,加强死亡教育;加强临终关怀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规范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内容;进一步明确社区临终关怀资金筹措方向和比例;平衡区域内外社区临终关怀发展;建立社区临终关怀监管体系。

社区;临终关怀;发展模式;SWOT分析;基本原则

临终关怀是通过早期识别与评估,在生理、心理、精神层面为临终病人和家庭提供预防、缓解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尊重生命的服务。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起步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补充力量。社区医疗机构作为临终关怀服务的主力军,在实践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有利于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用于分析、确定组织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外部发展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s),从而得出决策性的结论用于制定组织计划、确定组织目标。通过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社区临终关怀发展模式,提出建议与举措,以期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1 社区临终关怀发展模式SWOT分析

1.1 社区临终关怀内部环境

1.1.1 优势分析。

其一,与综合性医院相比,社区临终关怀机构地理距离较短、空间位置优越,既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往返时间成本,又可为临终者提供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其二,社区医疗机构就医流程简单、便捷,患者可充分享受医疗资源与服务,保证了临终关怀服务护理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其三,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对象清晰:疾病晚期患者或临终者;服务目的明确: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体现人性尊严的临终服务。基于此种现状,社区临终关怀服务能有效避免实施过度的医疗抢救活动,更能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承受能力。

1.1.2 劣势分析。

近几年,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加快,但各地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策倾斜程度等因素存在差异性,区域性社区临终关怀发展十分不平衡,覆盖面小。其次,由于我国临终关怀起步晚,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内容不规范,服务多样性需求不足,真正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与行业标准有待统一。最后,与一般护理相比,因服务对象与服务目的不同,临终关怀护理要求更高,但社区临终关怀专业性教育及继续教育尚未开展,我国护理人员临终关怀行为评分较低,整体水平不高。[1]

1.2 社区临终关怀外部环境

1.2.1 机会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整合养老服务与临终关怀服务是公众需求所向。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06年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自2001年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2]社区医疗机构集老年生活护理、养老服务与临终关怀服务于一体,可为老年人及临终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照护。这既能有效减少遭遗弃的老年人及临终者,解决老人晚年养老难的问题,又能为家属提供一个“行孝送终”的场所,符合我国道德文化的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发展的方向,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社区形式卫生服务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但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却相当迅速。由此可见,中国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社区医疗机构将成为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承载体。

据相关报道,我国每年由于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在180万到200万之间,过去30年的癌症死亡率增加80%。[3]癌症晚期病人增多,临终关怀服务也越来越重要,社区临终关怀机构既可以缓解疾病疼痛,安抚病人,又有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良好发展。

1.2.2 威胁分析。

传统生死观对临终关怀冲击最大,表现为“喜生恶死”与回避。[4]在医学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的“孝”常表现为在医学判断为不可能治愈的情况下拒绝将死亡事实告诉病人,并且对病人隐瞒病情,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延长生命时间。这种不考虑生命质量高低,只要求对亲人的生命负责到底的行“孝”方式,致使临终关怀服务形同虚设,没有把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真实需求放在首位,更无法做到关爱生命、尊重病人。

社区临终关怀资金筹措方向与比例不明确。目前,社会医疗保障系统尚未把养老服务与临终关怀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或低额医疗保障范围,养老服务与临终关怀未列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之中。由于贫富差距大,通过自筹方式享受临终关怀服务,往往成为了富人的专有权利,部分临终者无法进入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系统。资金筹措渠道不顺畅,责任主体互相推诿,导致我国社区临终关怀易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缺少社区临终关怀发展制度。建立严格、规范的服务对象纳入标准与审查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5]是我国发展社区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缺乏社区临终关怀正规运作章程、行业标准与监管制度,这些是导致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 发展社区临终关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临终关怀机构服务中心是“人”而不是“病”,基本医疗护理、心理护理与关怀同等重要。[6]应从“社会人”的角度全面兼顾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首要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真实需求,尊重病人的诉求,充分维护其尊严。

2.2 持续性

持续性原则体现在病人生前到死后全过程的服务,它要求社区临终关怀机构深入了解病人及其家庭状况,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完整的医疗、护理、精神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照护。

2.3 尊重客观事实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对象是医学判断为救治无望的疾病晚期患者。尊重客观事实原则要求社区临终关怀机构依据医学科学为临终病人提供合适的医学护理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避免以过度医疗的方式延长生命时间导致临终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2.4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原则要求社区临终关怀机构协调配合社区内外卫生资源及社会公众力量,明确落实权利与职责,形成高效、有序的综合性工作团队。团队合作的常见形式包括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合作、医务人员与社会志愿者的合作。

2.5 重视家庭元素

重视家庭元素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落叶归根”的体现,要求社区临终关怀机构提供具备家庭元素的养老送终环境及家庭式的专业护理,[7]并根据需求提供家庭病床和其它家庭服务。

3 推进社区临终关怀发展的思考

社区临终关怀作为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是一种整体性、全面性、积极性的关怀照护,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推进社区临终关怀发展,既可缓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难状况,又可进一步满足疾病晚期病人对临终关怀的迫切要求。

3.1 开展临终关怀宣传,加强死亡教育

借鉴国外经验,医疗卫生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倾注很大力量对临终关怀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的建设。广泛利用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的向民众阐明临终关怀事业的必要性;采取政府导向,媒体网络传递,社会舆论助力,从学校基本素质教育、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公益文化活动等多层次宣传临终关怀,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构建合理的行孝模式,倡导公众参与临终关怀事业。尤其是加强偏远山区及经济落后地区的死亡教育,提高当地民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引导其科学对待死亡,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3.2 加强临终关怀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

教育部门应重视临终关怀的在校教育,增加医学生临终关怀课程,为医学院校配备临终关怀师资力量。社区医疗机构及上级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互相协助,为社区临终关怀专业人员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认证与监督管理机制,实施绩效管理与激励政策,不断拓宽教育、培训、认证的平台,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社区组织志愿者以“为己养老”方式进行服务活动,记录累计服务时间,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完善对社会志愿者的补偿、激励与培训制度,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为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专业化奠定基础。

3.3 规范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内容

可借鉴临床路径的实际操作意义,设立并制定针对临终关怀可能采取的服务路线与方案,采用临终关怀服务路线既可避免各社区临终关怀机构提供服务的随意性,规范服务内容,满足临终者家属的要求,又可有效遏制浪费医疗资源的行为。当地医疗卫生部门或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充分视察调研后可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临终关怀服务路线,并报告上级部门,经审查、核实后方能统一实施。临终关怀服务路线可包括:患者的心理安慰、家庭成员的安慰、疼痛的处理、并发症处理、生活护理指导及其他对症处理,[8]为临终者及家属提供最佳的服务。

3.4 进一步明确社区临终关怀资金筹措方向和比例

结合医疗保险、个人自筹、单位及社会广泛支持确定临终关怀资金筹集制度,该制度以国家、集体出资为主,个人分摊为辅,社会支持为补充,从而有利于供方愿意出力,需方愿意利用的长期双效的局面形成。[9]保障资金筹措渠道顺畅,减少由于经济因素不能享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案例,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全民化的发展进程。

3.5 平衡区域内外社区临终关怀发展

合理调配全国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建立临终关怀专项卫生资源分配制度,以解决区域社区临终关怀资源短缺问题,扩大临终关怀的覆盖面。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经济与人才的支持力度,保证临终关怀事业的顺利开展。同时,区域内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也应坚持协调共济的原则,坚持先进单位与落后单位的联动管理,促进区域内临终关怀的平衡发展。

3.6 建立社区临终关怀监管体系

社区临终关怀监管体系的框架应当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以政府授权的专业监管机构为主体,群众监督与媒体舆论共同参与为主。开发一套专门针对社区临终关怀的管理系统,监督管理过程包括公共卫生资源利用状况、医疗人员准入管理、护理行为与护理服务质量、收费管理与干预等。

[1] 申进新,毛慧芬,王艳蕊,等.二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临终关怀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7):58-59.

[2]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N].中国社会报,2006-02-27(6).

[3] 苏永刚,马娉.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2): 48-54.

[4] 郭文杰,杨林,史铀,等.舶来还是本土植根?——临终关怀的本土化困境[J].医学争鸣,2013,4 (6):23-26.

[5] 赵媛.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措施[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70-72.

[6] 唐美芳.社区临终关怀病人护理的新进展[J].求医问药,2013,11(2):395.

[7] 李霞,付伟.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 (2):143-146.

[8] 樊春慧.癌症病人的社区临终关怀管理[J].海南医学,2008,19(7):83.

[9] 刘瑛,袁长蓉,沈洁,等.我国姑息照护服务模式的理论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A): 602-603.

〔修回日期 2015-02-09〕

〔编 辑 李恩昌〕

SWOT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Community Hospice Care Mode

LI Yumei1,2,HUANG Hai2
(1 Graduate Schoo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E-mail:994607988@qq.com; 2 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Guangzhou 51001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n development mode of community hospice care by SWOT method.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the authors put forward fiv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measures of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to advertise hospice care and strengthen education of death;to strengthen the hospice car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fully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social volunteers;the specification of community hospice service content;further to define the finance proportion and direction of community hospice care;to balance community hospice care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egion; to set up community hospice care regulation system.

Comumunity;Hospice Care;Development Mode;SWOT Analysis;Basic Principle

R48

A

1001-8565(2015)02-0178-03

2014-12-06〕

* 通讯作者,E-mail:whzyyhh@126.com

猜你喜欢
病人社区服务
谁是病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影像社区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