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2015-01-27 07:24:58卢秋霞476200河南省柘城县中医院麻醉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30期
关键词:颈丛臂丛锁骨

卢秋霞476200河南省柘城县中医院麻醉科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卢秋霞
476200河南省柘城县中医院麻醉科

目的:探讨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阻滞麻醉组各30例,比较3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颈臂丛联合组麻醉效果最为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小。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锁骨骨折;应用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每种麻醉方式又各有优势和缺点[1]。如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会在胸锁关节处进行相关操作,患者会感觉到胀痛,难受,难以忍耐,而如果使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常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麻醉不完全,使得术者在进行剥离骨膜及骨折复位等操作时,患者不能耐受疼痛刺激,导致手术不能顺利进行[2]。2011年1 月-2015年3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体重37~81kg,平均64.5kg,年龄17~71岁,平均37.5岁,骨折部位:锁骨近段骨折10例,锁骨远段骨折49例,锁骨中段骨折31例。将9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阻滞麻醉组,每组30例。我们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麻醉方法:颈丛神经阻滞组应用C4一点法。从患者乳突尖至锁骨中点作一连线,连线中点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碰到骨质后稍微退针,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3~4mL。从患者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垂直穿透肌膜后,注入局麻药3~4mL至肌膜下。臂丛神经阻滞组采用肌间沟阻滞法。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首先确定肌间沟的位置,在锁骨头后缘确认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以及横行走向的肩呷舌骨肌[3]。自环状软骨引一水平线,它与肌间沟的交点为穿刺点。局麻药采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在穿刺点垂直穿刺,触及横突或者寻找异感。稍微退针,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13~15mL。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采用两者结合的麻醉方式,首先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注入局麻药13mL,再行颈丛阻滞,注入局麻药7mL,操作方法同颈丛神经阻滞组以及臂丛神经阻滞组。手术过程中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4]。

麻醉效果评价:①优:阻滞效果完善、患者无不适;②良:麻醉阻滞效果欠佳,需加用镇静药物可完成手术。③差:麻醉完全无效,须改用其他麻醉才能完成手术。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优26例,良4例,差0,优良率100%;臂丛阻滞麻醉组,优16例,良8例,差6例,优良率80%;颈丛阻滞麻醉组,优16例,良7例,差7例,优良率76.7%;3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我们对3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3组患者均未出现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颈丛神经由第1~4颈椎脊神经的前支组成,臂丛神经由第5颈椎~第1胸椎脊神经组成,部分患者第4颈椎、第2胸椎脊神经的细支也参与臂丛神经的组成。锁骨周围的肌肉筋膜由臂丛神经支配,肩区的皮肤受颈浅丛分支锁骨上神经支配,锁骨上神经共有3~4支,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自颈丛发出后经颈部纵行向下跨越锁骨前面,主要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肩部手术需要阻滞第3~6颈椎,包括颈神经丛和臂神经丛[5~7]。正是由于以上的解剖特点,在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单纯采用肌间沟臂丛或颈丛阻滞都不会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往往会引起麻醉不完全而导致患者在术中疼痛严重,使得手术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和预后[8]。

而如果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来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与采用单纯的一种麻醉方式相比,其阻滞范围更全,阻滞效果更加完善[9],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受到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96-600.

[2] 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49.

[3]周荣苍,毕秀玲.改良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19):2558-2560.

[4]徐汉达.两种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52例中麻醉效果观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5):390-392.

[5]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2-1061.

[6]杨霞林.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 20(1):24-25.

[7]刘文东.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原因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0,6(3):183-184.

[8]杨霞林.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 2O(1):24-25.

[9]聂绪发,严振国.临床应用表面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2-43.

Applicationofcervicalbrachialplexusblockintheoperationofclaviclefracture

LuQiuxia
DepartmentofAnesthesia,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ZhechengCounty,HenanProvince476200

Objective:Toexploretheanestheticmethodandeffectofcervicalbrachialplexusblockintheoperationofclavicle fracture.Methods:90patientswithclaviclefractureswereselected,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cervicalbrachialplexus blockanesthesiagroup,cervicalplexusblockanesthesiagroupandbrachialplexusblockanesthesiagroupwith30casesineach, wecomparedtheanesthesiaeffectandadversereactionsofthethreemethods.Methods:Anestheticeffectofcervicalbrachial plexusblockwasmostsatisfactory,andthedifferenceof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Conclusion:Theanestheticeffectofcervicalbrachialplexusblockintheoperationofclaviclefracturewassatisfactory,the blockingeffect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cervicalplexusblockandbrachialplexusblock,andthesideeffectsweresmall.

Cervicalbrachialplexusblock;Claviclefracture;Applic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0.27

猜你喜欢
颈丛臂丛锁骨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探讨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并喙突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