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结合视角下关于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思考*

2015-01-27 00:13何兰萍亓曙冬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通识医学院校中医药大学

何兰萍,亓曙冬

(上海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 201203,pinglhe@126.com)

·医学人文·

科技与人文结合视角下关于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思考*

何兰萍,亓曙冬**

(上海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 201203,pinglhe@126.com)

在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视角下,提出了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树立“医学是人学”的医学教育观;医学通识教育既要借鉴传统又要吸收世界经验;医学通识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实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医学与人文通识教育综合性课程来加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完善。

科技;人文;医学院校;医学教育;通识教育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识教育,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培养专业精、人文通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责任,但是,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因为自身学科单一,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全面开展通识教育困难重重。如何在挖掘学校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同时在科技与人文结合的视角下,开展行之有效的通识教育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目前独立设置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树立“医学是人学”的医学教育观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医学中以人为本的医学路径和医学理念,在医学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虽然20世纪末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医学中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医学模式应当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是当时的中国在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是各个领域发展的动力。于是受此背景影响,医学教育普遍选择科学教育模式。直至21世纪,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人本精神在医学技术范畴和医学服务理念中,仍没有完全重塑。医学是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还是生理心理社会的“人学”模式,这样的思辨只是存在较浅的理论层面上,医学工作者把医学的天秤偏重在对技术的依赖上,重视把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和教学者寥寥无几,重视西医教育模式,异化中医传统教育的状况依然存在。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教育的本质应是人学教育。已逝国医大师裘沛然从事中医教育与临床实践长达半个多世纪,他在世时曾多次强调:“医学就是人学,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做一个好人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为此,他把自己的晚年力作取名为《人学散墨》。当代学者王一方指出:“毋庸讳言,医学是人学,技术只是工作,医学的真谛是人本立场、人道情怀,是人性的张扬。[2]”所以要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就要培养既具有高精尖的医学专业技能,又拥有深厚人文知识的新型医学人才。要深刻认识医学与其他科学技术学科具有不同特质的首要方面,就是其与人类的社会、心理等非生物方面联系最密切的科学,医学教育是人学教育,而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又是医学通识教育的主要任务。通识教育是重建医学人文精神的基础,亦是把科技和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

2 医学通识教育既要借鉴传统又要吸收世界经验

我国的医学人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传统文化经典《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但当下在推进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中医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或许更关注了中医中药的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而中医文化方面,尤其是中医关注人的整体性和非生物性的医学方式和理念,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和学习。鉴于人类经验具有普遍性的维度,中医重视人、关怀人的文化核心应成为医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指出: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自由程度等指标的综合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表明世界将“人文发展”的概念已视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因此,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发展是医学发展的方向。

因此,医学通识教育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外,《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国际贸易与国际法》《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等课程也是医学通识教育必须涵盖的。为培养适应国际医药领域的新型医学人才,提高整体软实力,医学通识教育与世界接轨是医学教育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2013年“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是教育部继2012年香港大学“千人计划”后,进一步推动两地教育交流的一项重要举措。交流计划主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加强合作交流,以年度项目申报和资助的形式,支持香港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到内地学习、实习,开展社会实践、考察、服务和科研等活动,鼓励香港高校师生深入了解多样、真实的内地,开拓视野。此次上海中医药大学入选该项目是该校与香港地区高校间合作与交流的突破,拓宽了该校的校际合作范围,同时也显现了该校近年来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影响力。2014年上半年,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继续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合作,教学方面的合作主要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接受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全科学士及中医硕士等学位课程的学生到该校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实习;该校派出资深教授赴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参与试卷及教学质量评估,开展教学工作和专题讲座;双方实施中医本科生交换学生计划;双方可互派中医药专业教师进行短期进修与培训。科研方面的合作包括:双方可开拓中医药科研合作项目,共同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等联合研究基金;根据研究项目需要,双方互派研究人员作短期或长期的科研交流互访;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或互派研究生作短期交流培训。另外,为加强双方学术沟通和交流,双方将定期互访及联合举办中医药学术会议等。双方利用各自的特色,在教学、科研及学术方面进行充分合作,拓宽教育视野,促进沪港两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 医学通识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实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哲学大师牟宗三曾说:“通识并不是叫一个人懂得许多,自然科学懂一点,人文科学也懂一点,美术音乐都懂一点,这样的话顶多不过是百科全书”。通识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或者精神应该是让一个人或学习者了解自己及时代。也就是说,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掌握人文科学分析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对于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来说,学科专业相对单一,学生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开展通识教育资源又相对不足,若想进一步完善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适度引进网络视频课程以共享校外优质课程资源。网络视频课程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的课程。这类课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运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手段与人文教育的宗旨相结合,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与开放学习、自主思考与教师引导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这无疑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与创新。

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结合学校的自身特色引进了一批尔雅网络课程,共10门,包括《中国文化概论》《中华诗词之美》《中国古代史》《中国传统思想——对话先秦》《西方文明通论》《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西方哲学智慧》《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上述课程涉及社会与文化、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我与人生、自然、科学与技术四大主题。这类课程的引入,可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该校的人文课程资源,学生不出校门即可聆听校外专家学者们的授课,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不同程度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修读需求,对学习中医的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和培养健全人格大有裨益。

4 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性通识教育课程

4.1 成立专门“通识教育中心”,加强通识教育的组织与行政运作

“通识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制订通识教育目标,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等。作为专门负责通识教育研究、管理与实施的机构,其应设在教务处或学校公共课教学部门,独立运作。

4.2 积极构建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性通识课程

当前,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内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学科构建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语言学等;第二类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逻辑学、医学美学、医学史、医学文献学、卫生法规、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医药贸易、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等;第三类是由学科综合后形成的专题课程或综合课程,如生态与环境、医古文、社区卫生保健、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人与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卫生国情、医学与人文、公共关系学、医疗纠纷、医患关系、《易经》导读等。

以我国台湾台北医学院为例,该校医学人文通识课程由《医学与艺术》《医事伦理》《社会医学讨论》《医事法律概论》等多门综合性的通识课程组成。这些综合性通识课程在内容的构建上,都紧密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中心,将伦理、历史、社会、艺术、法律等知识融入通识课程中。既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融会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使之达到课时少,但涉及内容广泛,又与医学专业相联系的目的。通过上述课程促使科技与人文相互渗透,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气质,最终实现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医学人文氛围

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弥补教师队伍、课程资源不足的弊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聘请校内外学者开设各类人文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以及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充分运用校内特有资源如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来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氛围,聘请文化名人来校开设讲座等,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4.4 加强校际合作,拓宽通识教育渠道

多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跨校合作办学、学分互认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跨校选修课程或参加暑期学校课程学习。与此同时,对选修课学分进行一定分类,逐步规范学生的选课行为。另外,还通过委托综合大学培养机制,使七年制中医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接受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培养,以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1] [美]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291.

[2] 王一方,赵明杰.医学的人文呼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

[3] 李政道.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现代大学成功的标志[J].中国大学教学,2002,(6):10.

Thinking of Medical Colleges General Education in Independent Sett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Combination

HE Lanping,QI Shud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E-mail:pinghe@126.com)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thinking on independent set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pointed out that:set the idea of"medical humanism"medical education;general medicine education content and method should have compati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general education should retur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lso to the world;experien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to build the medicine and the humanitie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to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to further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dical college gener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manity;Medical College;Medic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

R192

A

1001-8565(2015)03-0469-03

2015-02-18〕

〔修回日期 2015-04-30〕

〔编 辑 李恩昌〕

上海高校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编号:shzy006);上海市教委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专项经费(P304030601)

** 通讯作者,E-mail:Qsd113@163.com

猜你喜欢
通识医学院校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