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与生活的美术创作

2015-01-27 11:12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35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艺术化林语堂现实生活

马 银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35000)

一、艺术在生活中蕨根发芽

艺术与生活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讨论话题,关于这个话题现如今有多个观点,例如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陌生化……诸多观点中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切讨论的根基,我认为艺术就是树种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在土壤中吸取、提收土壤中的养分,茁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最后回馈给土壤一片清凉。而艺术家就是这颗种子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使种子成长的过程中富有动力和精神支持。

(一)艺术的种子发芽于生活的土壤——源于生活

艺术的源泉是生活,从现实生活是艺术源泉这一点看,我记得曾经有过很精辟的论述:“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一切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他们使所有艺术门类的艺术相形见拙,他们是一切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1

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尤其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不仅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来自自然界的美和现实中的美,现实主义的绘画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显示人与社会的,(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情感生活等等)现实人性光辉,印象派美术作品中的光与色,中国山水画中意境的特定美感,与油画中不同表达情感的表达方式是艺术家们研究自然,“外师造化”、“行万里路”的结果。所以,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自然界的万千变化,包罗万象密切相关。现实中我们生活的现实时刻在召示着我们的视感感知。任何可见物象的形、色。即是艺术创作的原形。我们平常司空见怪的东西 ,当你置身其中,以艺术的眼光汇入你的精神;加之以艺术的规律进行概括、提炼、升华。即可以从现实的客观物象里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二)生活态度下的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本身所呈现的艺术真实与现实生活是有区别也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艺术创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社会阶层,所接触的社会群体,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受的文化影响等等对于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是有很大的关联性的。

例如在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中所提倡的闲适生活观中受到了启示,生活与艺术是提取、升华与映射、反思的过程。在林语堂的闲适文学,所倡导的的是“艺术审美表现”和“人生休闲展现”。其内核可以说就是其“生活艺术化”倡导一种艺术化人生或说生活的艺术化。”[ ]林语堂对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强调,正是这样一种“美学意境的建构”,是对“诗意的栖居地”的追寻,注重现存生活的、享受的、人生的标准本能地引导我们,并将此种理想输入艺术,生活的艺术与文化的艺术。和谐的美学的意境,是林语堂闲适文学着意经营与建构的,也是其理想的人生图式。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开启自己的艺术创造就得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再由自己的发现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发生联系,以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表达生活的精神高度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寻找创造。

现实主义绘画出现过无数的大师巨匠,也出现难以计数的伟大作品,作品如米勒的《拾穗者》《晚钟》,库尔贝的《挖石工》,俄罗斯的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等等,都深刻的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中国也同样出现过无数的现实主义大师,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整卷画以全景式的构图展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清明时节的风貌,作品真实自然的再现了当时的盛况,成为我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他们所绘画出的作品,无一不是生活中获取的灵感,或对生活的描摹写实,或加入对生活的感慨沉思,或对当时生活的同情怜悯,不管当时创作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时这刻的灵感的迸发是在生活中激发的。

二、长成的艺术作品回归生活土壤——草根欣赏群体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不仅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时也包括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和消费等。在艺术作品被创作完成之后,并不等于艺术活动的完成,因为艺术作品必须要到现实生活中被接受和消费,否则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对于艺术被接受和消费的问题,在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基层民众,他们包括了广大的农民、工人、城市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等,这些人几乎涵盖了我国各个地区、民族、阶层的人群,他们就是现在意义的所谓“草根”,作为经济、文化等条件相对薄弱草根一族,虽然他们对于艺术的接受水平会相对的落后一些,但他们却是民族传统的根基,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者,是艺术的主要来源地和最大消费群体;他们也是艺术的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是艺术的享有者。艺术活动的完成,完全有必要接受他们的认同与批评,否则艺术的真正价值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注释:

1.[俄]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生活·创作·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作家文物出版社,1996.

[1][俄]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生活·创作·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作家文物出版社,1996.

[3]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猜你喜欢
艺术化林语堂现实生活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不规则抽象
玩味型格
面向真实历史的艺术化求知——电影《村戏》的影像风格与价值
探访林语堂故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