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波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社区保健措施探析
冯海波
目的 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社区保健措施。方法 选取对辖区社区居民的健康普查中确诊的患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15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保健组(n=95)采取标准化的社区预防脑卒中策略加强保健干预,对照组(n=62)未采取社区保健措施,比较2组患者动脉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及病变情况。结果 保健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例数达83例(87.37%)显著多于对照组的44例(70.97%),保健组病变率2.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加强社区保健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有效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脑动脉粥样硬化;社区;保健干预;预后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出现IS,稍不及时救治,轻者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重者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如何有效降低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是当前社区医疗工作中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本研究探讨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做好社区保健工作的措施及效果,以期探索社区医疗延缓病情进展、预防急性发作、提高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在对辖区社区居民的健康普查中确诊的患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157例,男81例,女76例,年龄34~74岁,平均(48.4±11.2)岁。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实行动脉粥样硬化二级预防标准,即患者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2]。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2组进行观察比较,保健组95例,对照组6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生活习惯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不参加社区保健干预活动,只定期接受动脉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和病变情况回访,其中绝大部分患者通过不同渠道接受过健康教育,在饮食保健方面有所调整,一般未进行药物治疗,只有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后才进行降脂、降压和增加心肌供氧供能治疗。保健组则严格按医院制订的康复保健计划,接受系列化的全面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用药指导 根据病情,主要让患者遵医嘱服用补肾益脑片、松龄血脉康,脉血康等常用药物,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部分患者参照文献[3],采取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主要采用脑得生、脑心通、灯盏生麦胶囊等中成药进行养脑、益气和燥湿化痰治疗。
1.2.2 心理指导 主要是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提供健康宣教资料,讲清病变本身可以促使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既要消除患者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的康复勇气,又要耐心说服患者克服烦躁心理,作好长期防治的心理准备。
1.2.3 膳食指导 工作总的原则是平衡膳食结构,控制总能量和总脂肪,限制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如指导患者避免经常食用肥肉、猪油、骨髓等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限制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牡蛎,墨鱼,鱼子,虾子,蟹黄,蛋黄等。尤其要求患者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或大量饮酒。口味要清淡少盐,鼓励患者多食玉米、燕麦等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香菇和水果等保护性食品,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4]。
1.2.4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根据原来身体情况和体力活动习惯,适当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要循序渐进,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分别逐一测定患者的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DL),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公式为:AI=(TC-HDL)/HDL;(2)对患者进行头颅 CT或MRI检查,测量粥样斑块的厚度(IMT)、颈总动脉(CCA)内径及回声特征;(3)统计发生IS病变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干预前2组患者的AI、IMT和CCA内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2组患者的AI、IMT和CCA内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AI IMT (mm) CCA内径(m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保健组 95 8.3±1.6 6.4±1.3 1.26±0.25 1.17±0.18 7.68±0.71 11.58±2.45对照组 62 8.1±1.4 9.8±1.2 1.24±0.22 1.78±0.35 7.75±0.86 6.57±0.68 t值 0.167 5.647 0.107 6.572 0.126 7.647 P值 0.128 0.012 0.106 0.008 0.094 0.007
2.2 病情进展 在干预治疗的12个月期间,127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缩小,有11例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进展比较[n(%)]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学事业的进步,人们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有了明确的认识,相关的预防措施正在逐渐增强,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它绝大多数疾病一样,会经历发生、发展以及临床事件发生的3个中心环节。目前,医学界对脑动脉粥样硬化实施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而积极相应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采取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是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缺血性卒中病变,及时救治,防止其恶化,尽力延长病人寿命[5]。一级预防是常规性的保健防护,三级预防一般在专业医院进行,因此,社区保健属二级预防,主要是利用方便、有利的就医和健康教育条件,在疾病发展环节,采取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应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风险[6]。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由于病变轻微,患者一般未感觉到任何不适症状,隐匿的病情很难引起人们的警觉,社区保健的首要功能在于及时提醒患者注意动脉硬化病的早期危险信号,如患者感觉到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种种不适的症状和体征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以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7];其次是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及时提供健康保健指导,做出对症治疗,这是核心措施,当然社区保健并非是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什么新颖、特效的治疗方法,其防治措施是常规性的,但可以起到很大监督和帮助作用。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因病变轻微以及繁忙的工作和正常的家庭生活往往削弱了人们的防范,本观察已确诊的157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就有62例因种种原因未参加社区保健,结果参加社区保健的95例患者通过落实二级预防措施,病情及时得到了控制,部分患者的病变还出现消退,结果表明,保健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病变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社区保健干预对改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预后收效显著,值得推广。
社区保健包涵健康教育、社区医疗救治和社区护理3个方面。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重点在提供心理指导、膳食指导和运动指导,这与临床康复护理干预[8]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指导方式上要结合社区特点进行,如增加一些讲座、组织患者交流讨论,发放宣传教育资料,必要时上门服务指导。社区医疗救治目标在抗脂质过氧化,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减少临床事件发生[9]。当然如何细化相关措施、增强社区保健功能,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1] 曾静,刘星辰,杨小燕.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解析[J].当代医学,2014,20(24):65-66.
[2] 谭红愉;杨志华.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的梗死类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7):427-429.
[3] 张汉祥.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22(1):476-477.
[4] 谭迎,田迪,冯岚,等.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新机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95-97.
[5] 陈润钿.185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35):21-22.
[6] 汤仕忠,王蓓蓓.社区保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47-51.
[7] 陈秀良.老年脑动脉硬化病例的调护[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0):68.
[8] 陈海霞.康复护理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63-64.
[9] 秦保健,李琳.老年急性脑缺血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0,9(7):511-5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2.034
北京 100080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冯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