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471000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与护理分析
张 宁
作者单位:471000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患者49例,在对症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基础上给予呼吸机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PaO2,PaCO2指标变化。结果 经呼吸机通气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前好转,其中显效23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5.9%(47/49)。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PaO2、PaC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可快速缓解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症状,在采取有效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治疗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机;护理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新生儿由于呼吸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患儿年龄较小,抵抗力低下,在发生胎粪或羊水吸入、新生儿肺炎以及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时极易发生呼吸衰竭,死亡率较高[1]。针对此类疾病,传统多采取头罩吸氧方式改善通气,但该方式并不能显著改善患儿的有效肺泡通气量,临床疗效欠佳。近年来,机械通气在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已逐步取代头罩供氧方式,成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式。笔者对我院部分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取呼吸机治疗,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患者49例,均符合新生儿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胎龄32~39周,平均(37.2±2.2)周;原发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湿肺症3例,肺出血4例,呼吸暂停3例,颅内出血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例,肺炎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呼吸衰竭类型:I型呼吸衰竭24例,Ⅱ型呼吸衰竭25例。
1.2 治疗方法
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所有患儿均经口气管插管,采用美国纽邦M100型呼吸机,正确连接管道并固定牢靠,防止漏气。根据患儿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控制、时间切换。使用前适当加无菌蒸馏水,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通气30分钟后检测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根据相关结果调整参数,调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神志、皮肤颜色以及呼吸状态等情况。患儿原发疾病好转后,可逐步降低呼吸机相关参数,观察评估临床症状,撤离呼吸机。
1.3 护理方法
1.3.1 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病室严禁探视,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开窗通风2~3次。检测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室温22~24℃。整理室内物品,保证每天消毒液擦拭床单1次。
1.3.2 呼吸道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对怀疑存在霉菌感染的患儿及时行微生物培养,确诊后给予5%苏打水清洗,每天2~3次。及时清理患儿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注意动作轻柔,注意导管位置,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及时更换一次性尿裤,每2 h为婴儿翻身拍背1次,病情好转后每天沐浴1次,注意水温及室温,防止受凉。此外,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湿化瓶,消毒后冲洗干净,避免消毒液对患儿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
1.3.3 病情观察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口唇颜色以及呼吸状态,评估通气状况。定时检查气管固定情况。病房内采取多功能仪对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心率以及血压进行监测,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1.3.4 并发症预防护理 在进行吸引时,注意选择适中的负压,并且在吸引前后均要分别给予患儿高浓度吸氧,以此增加患儿肺泡氧分压。在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使用1次性手套和吸痰管,避免交叉感染。当患儿病情有所改善时,及时调整参数,减低通气压,减少气压伤[3]。
1.4 疗效评定
显效:患儿呼吸平稳,口唇紫绀消失,面色红润,对刺激反应良好,四肢温度正常,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示:SaO2≥95%,PaO2>10.63 kPa,PaCO24.67~6.00 kPa,pH7.3 ~7.4。有效:患儿呼吸基本平稳或浅促,口唇略有发绀,四肢温度稍凉,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示:SaO2≥80%,PaO2>6.67 kPa,PaCO2<6.67 kPa,pH>7.3。无效:患儿呼吸及全身症状未见明显改善[4]。总有效=显效+有效。
经呼吸机通气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前好转,其中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9%(47/49)。治疗期间,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1例,肺不张1例,气胸1例,总体发生率为6.1%(3/49),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
新生儿肺功能较为低下,一旦因各种因素发生呼吸衰竭,极易导致患儿死亡,危害较大[5-6]。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不断进步和改善,目前临床对于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有了较多的选择,其中机械通气技术由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气分析指标[7],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笔者对我院部分采取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观察分析,治疗期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环境护理保证了患儿洁净、安全的治疗空间;呼吸道护理可有效保证患儿呼吸通畅,并避免感染;严密的病情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以上措施综合运用,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患儿总体有效率达95.9%(47/49)。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因此,笔者认为,呼吸机可快速缓解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症状,在采取有效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治疗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冯静,李小英.对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实施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73-74.
[2] 姬静璐,李少华.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5(18):12-13,16.
[3] 廖秀春,潘开国,温玉梅.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研究84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10):137-138.
[4] 夏莉莉,邱立芳,李敏.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22-223.
[5] 朱天闻,张永红,陈妍,等.34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7):627-631.
[6] 孙丽娜.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169-170.
[7] 班奕,李碧燕,万忠和.无创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10-2011.
Ventilator Clinical and Nursing Analysis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ZHANG N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Center in Henan,Luoyang 4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ventilator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newborns, and related nursing summarized. Methods September 2012~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neonatal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49 cases, in symptomatic anti-infection, giving the ventilator to correct water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PaO2, PaCO2index Variety. Results Ventilator treatment,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than before, including 23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24 case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5.9% (47/49). Laboratory tests showed that patients PaO2, PaCO2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Ventilator can quickly relieve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based on effective care program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u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better safety.
【Key words】Respiratory failure,Newborns,Ventilator,Care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6.153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6-0209-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73.72